記憶中,似乎是近20年前,一部堪稱經典的反映二戰最后一段日子的德國電影問世,其名曰《帝國的毀滅》。影片的主角乃是制造二戰的罪魁禍首希特勒。
電影拍的頗棒,至為真實,包括希特勒這個角色。它刻畫的,乃是戰爭后期隱身于柏林"狼穴"地坑中希特勒"最后的日子"。
優秀的德國電影一如德國人的民族性格,敦實,厚重,嚴謹,此嚴謹在此指的是敘事邏輯意義上的。
適才,我又觀看了一部在影像風格上與《帝國的毀滅》大同小異且相得益彰的另一部德國《元首與引誘者》,其堪稱是《帝國的毀滅》的姐妹篇。
《元》片也是那么的好,除了影片中的男一號,亦即扮演戈培爾的演員,他的表演痕跡過重,演得太使勁了。反而是影片中男二號希特勒扮演者幾近可以以假亂真——這個人物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太難演了,因為世間留下了太多真人(即希特勒)的影像資料,因此,亦幾乎成年人均對此人了然于心。倘若演員欲以"表演"的方式去"歸化"一真人之在者,可以說,基本屬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影片中之"男二號"希特勒基本做到了以假亂真—— 《帝國的毀滅》之希特勒也是他演的嗎?也許。一人已然"亂真"到了這種程度也是表演之一絕了。
影片真正的一號人物飾演的則是納粹德國赫赫有名的帝國宣傳部長戈培爾——這個從希特勒還僅僅是個瘋狂的且異想天開的"無業游民"時期起,就開始忠誠追隨他的哲學博士,其在納粹帝國的身份與地位僅次希特勒,他的那個人所皆知的"千古絕唱":謊言重復100遍便可以成為真理的斷言,迄今,仍是某些區域為之效法的至理名言。
我不能說,影片對戈培爾這個人物的人性面相剖析得有多么深刻——這似乎并非是影片創作者所意欲抵達的目標,看上去他們真正的目的乃是通過納粹德國從策劃侵略戰爭伊始、到密謀與實施制造仇恨乃至屠殺猶太人、再到戰爭晚期之納粹德國日暮途窮之時,作為一名煽動家與謊言制造者的戈培克,又是如此一次又次地次以其特有的謀劃與方略去欺騙與忽悠大眾的,以至黑白與是非曲直被徹底模糊或顛倒,從而亦導致)一個民族墮入忘我的迷信和瘋狂的深淵,就此釀造成了一場巨大的人類歷史上的浩劫與悲劇。
電影為此而采用的敘事角度乃是單刀直入式的,因為它將觀照視點就瞄準在了戈培爾這個人物身上。我們必須承認作為一個納粹意識形態的制造與守護者,倘若不是納粹德國最終完敗于戰場,那么,這個人經心策劃與制造出的那一套足以影響大眾態度與思維的謊言邏輯乃是相當成功的。
那么,以今日之眼光看,這又說明了什么?
說明一旦真相被遮蔽,輿論與信息的源頭在前端被人為控制,而控制者又可以根據他們利益的目的制造出"唯我所需"的另一套顛倒黑白振振有詞的說辭,那么,接下來不明真相的大眾就可以以"制造者"需要之方式被批量地"生產"出來,亦由此,人間悲劇的按扭其實已被啟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過去近70年了,但關于它的"故事"始終未曾講完,為什么?因為那一場慘絕人寰的歷史悲劇于今日仍有太多的鏡鑒作用,且有太多的值得人們去總結和思考的地方。
歷史從來就不是一種完成式的歷史,它始終在以一種我們看不見的方式在延續,且始終在暗中覬覦著正在進行中的"今天",偶而,還會冷不丁地悄然拉響警報。
可二戰后承平太久了,人們似乎失去了對戰爭的警覺——可是俄烏戰爭爆發了!人們似乎亦失去了對謊言制造者最終會造成人間災難的必要警覺——比如美帝竟然以合法"公意"的名義讓一個赤裸裸的欺世盜名者再次登上歷史舞臺。
記住呵人們,歷史不僅僅是已然消失在時空中的歷史,它更是一面鏡子。
2024年11月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