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夏天德軍發動法國戰役時,其實還有三個國家也被迫卷入了戰爭中,他們就是有著低地三國三兄弟之稱的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三個國家在面對德軍的入侵時做出了截然相反的決定,而在被德軍占領后又做出了和之前相反的決定,總之非常有意思。從這三個國家的選擇中我們可以了解二戰德國的占領區政策是怎么樣的。
?面對德軍入侵時不同的選擇
盧森堡國土狹小,軍隊只有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在面對德軍入侵時盧森堡直接滑跪了,沒有抵抗。而實力更強,國土更大的荷蘭和比利時在面對德軍入侵時做出了截然相反的決定。
在面對德軍入侵時,荷蘭選擇了保全城市和人民光速投降,比利時選擇了戰至最后一刻。荷蘭有一定的軍事實力,但是在面對德軍時完全不夠看,而且荷蘭更靠東,指望不上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在本土抵抗了五天,邊境被突破之后荷蘭潰兵在運河防線重組,但是隨后德軍用戰略轟炸機炸毀了85%的鹿特丹城區,威脅荷蘭如果不停止抵抗就用同樣方法炸平阿姆斯特丹和烏德勒支。
荷蘭軍隊雖然作戰意志比較高昂,但是裝備稀爛,根本無法對德軍造成什么損失,本土的抵抗換來的是巨大的代價,在荷蘭面臨轟炸后荷蘭女王不做任何表態,直接跑路英國,這也算是暗示和默許荷蘭總參謀部可以直接投降。而比利時卻和荷蘭不一樣,他們的作戰意志更加高昂,并且因為在一戰中就被德軍入侵過,所以對戰爭的準備更加充分。
因為比利時靠近法國,所以比利時寄希望于拼死戰斗堅持到法軍救援。英法聯軍也確實來了,但他們沒想到這正中德軍下懷,曼施坦因計劃的精髓本來就是吸引印法聯軍前往比利時,德軍裝甲部隊再從后方的阿登森林地區殺出徹底殲滅英法聯軍主力。比利時軍隊和英法部隊配合的很好,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德軍的戰略目標,但是在天才的曼施坦因計劃面前依然不夠看,比利時抵抗18天后投降。
?被占領后三個國家的命運
在德軍占領低地三國之后,三個國家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英國的威廉明娜女王選擇在海外繼續號召臣民抵抗,威廉明娜通過電臺號召荷蘭百姓不要和侵略者合作,這一系列措施是起到了作用的,荷蘭在二戰中是抵抗最堅決的占領區(除了東方蘇聯占領區),甚至在1944年希特勒還發布了切斷荷蘭食品供應的法令,人為在荷蘭制造大饑荒。
而比利時在被占領后卻選擇了和納粹合作。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認為拋棄人民自己跑路太丟人,自己也做不到、所以留在了本土建立了和德國有限合作的政府。不好說他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但是比利時確實沒怎么被德國霍霍,對比利時人民來說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對于反法西斯大業來說可能是錯誤的。
最后一個小國盧森堡就非常沒有存在感了,德國在占領盧森堡之后直接吞并了它。畢竟在歷史上盧森堡就是神圣羅馬帝國的一個公國,和德國是同宗同源的一支,德國選擇吞并盧森堡也算是有歷史淵源。盧森堡雖然土地狹小,但是境內的煤炭和鐵礦石資源非常豐富,在二戰中給德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三個國家三種命運,荷蘭在一開始抵抗并不激烈,但是在被占領后抵抗反倒激烈額了起來。而比利時最開始堅決打到底,但是失敗之后國王很快委曲求全,選擇以和納粹合作為代價保全人民的生命安全。盧森堡大公國在一開始就沒存在感,在德軍到來前盧森堡就宣布投降了,在被占領后更是原地成為了德國的一部分,也沒受什么罪,算是有個好結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