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正在辦公的周總理突然接到劉伯承的電話,對方說話快人快語,先是跟總理打了個招呼。
隨后就用低沉的聲音表示:“總理,我現在沒人瞧得起了。”
周總理聽后非常憤怒,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最后周總理又是怎么處理的呢?
少年立大志
劉伯承于1892年出生于四川開縣的一個村子,家中雖然很窮,但劉伯承從小就愛讀書,于是父母不惜砸鍋賣鐵也要供他上私塾。
到了12歲時,新式思想已經在中國的土地上傳的浩浩蕩蕩,劉伯承就主動退出私塾,轉而接受新式教育。
在他的心里,私塾式的教育太過于腐朽,會將人牢牢的束縛在一個思想牢籠中為封建政府效忠。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劉伯承15歲時,家里發生了一場大變故,父親因病去世,一個家里失去了頂梁柱,別說上學了,就連生存下去也很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伯承只能舍棄了心愛的書本開始務農,在這里他看到了學堂里沒有看到過的東西。
一望無際的土地上,農民正在像牛馬一樣辛勤勞作,而地主則揮舞著鞭子朝他們的身上抽去,從那一刻,劉伯承就立下了大志,他要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1911年,辛亥革命的風暴席卷了整個中國,清朝統治者到處鎮壓,但仍然無濟于事,革命者就如同暴雨那般滔滔不絕。
劉伯承認為,眼下國家正值生死存亡之際,不如去干些實際的事情,也就是這個時候正式走上了從軍救國之路。
彼時身邊的親戚還并不支持他這一舉動,但劉伯承的回應是,堂堂男兒,豈能看生民于水火之中而坐視不管?
起初先是投身于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隊伍,由于他吃苦訓練,加上聰慧過人,1912年,考入了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這使他的軍事才能更上一層樓。
當時這樣的軍校還不是多么的正規,學員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沾有惡習,但劉伯承卻沒有。
他不抽煙也不喝酒,嚴格遵守軍校的各項規矩,有同學給他起外號為軍中菩薩,這并不是對他的調侃,而是大家對他的一種佩服。
畢業之后被分配到川軍中去,當時還都是軍閥部隊,劉伯承那時在四川軍閥熊克武的手下當兵。
從基層士兵做起,一路升到連長,后來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16年,劉伯承在重慶豐都作戰時,右眼中槍。
醫生要給他打麻藥將眼球取出來,但劉伯承卻對醫生表示,打麻藥會損害大腦神經,所以他寧愿不打。
負責主刀的德國醫生都驚呆了,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軍人,但劉伯承硬是咬著牙,一聲沒吭的做完了手術,事后被尊稱為軍神。
1923年,劉伯承已經做到了師長的位置,但他也越發的力不從心,只因眼下這樣的情形和他當初想象的實在是差太多了。
彼時全都是各路軍閥為了利益爭奪不休,沒有一支部隊是為老百姓干實事的,他感到非常的反感。
也正是在這時,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劉伯承非常吃驚,他沒有想到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的一種主義,且這個主義通篇看來看去也只有四個字,為了人民。
1924年,劉伯承和四川的共產主義者到中國的大城市去考察社會現狀以及革命形勢。
他看到老百姓的苦難,更堅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1926年,劉伯承入黨,并于當年12月發動歷時167天的盧順起義。
功勛
由于這個起義發動在四川,而劉伯承熟悉地形,所以他就被任命為總指揮。
而劉伯承也不負眾望,指揮有方,每打下一個地方就立刻立下對士兵的約束及對百姓的照顧,這讓百姓們拍手稱贊。
此次起義有力地策應了北伐戰爭,劉伯承在這場起義中功不可沒。
1927年7月遠赴南昌,并發動了南昌起義,這是我黨武裝反抗反動派打響的第一槍。
此后我黨需要大量的軍事人才,所以南昌起義之后,劉伯承便被派往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俄文是一個難關,但劉伯承刻苦學習。
無論寒暑還是春夏,他都會比別人付出多幾倍的努力,僅僅半年的時間,他的俄文說的甚至比那些早來蘇聯留學的外國學生說的要好。
1931年,劉伯承回國了,他那時主要負責協助周總理處理軍委日常工作,編寫了很多教材,使紅軍干部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大大提高。
第五次反圍剿中,劉伯承任紅軍總參謀長,他指揮有方,使中央機關安全的突破了敵軍幾道防線。
可以說無論這是我黨革命的哪個時期,劉伯承元帥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時期,日軍華北方面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派重兵妄圖包圍129師,對日寇來說來說,心腹大患不是129師的全體官兵,而是劉伯承元帥。
因為劉伯承是129師師長,在劉伯承的帶領下,將士們粉碎了敵人多次進攻及包圍圈,最終,太行山這道華北南大門被129師牢牢守住。
“沒人瞧得起”
解放戰爭中,劉伯承指揮部隊殲敵數十萬,做出的貢獻何止以巨大來形容。
人們都知道,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劉鄧就是劉伯承和鄧小平,他們挺進大別山后,中國革命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折點。
建國后,劉伯承主要負責的是軍事教育方面,我國的第一所諸兵種合成的高等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成立后。
劉伯承經常沒日沒夜的工作,生怕辜負了黨和人民對他的信任。
在他的領導下,軍事學院創辦了極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的軍官。
時光荏苒來到了1972年,這一年,劉伯承的部下在特殊時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他無故失蹤了。
其妻子給劉伯承說明了情況,劉伯承深知這個部下的為人,于是便給有關負責人寫了一封信,誰知這封信竟然被截了下來,并沒有交到相關人員的手上。
劉伯承大為驚駭,感到難以置信,竟然有人會把他的信截下來,于是他打給了周總理,希望周總理解決此事。
周總理聽完此事后,立刻就做出了相關批示,并讓相關人員將劉伯承的這位老部下放出來,對某些不實的細節重新調查。
在周總理及劉伯承的幫助下,這位老部下洗刷了身上的冤屈。
縱觀劉伯承元帥的一生,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一直砥礪奮斗著,就算遭遇再多的困難,他也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他是一位對自己嚴格且自律的軍人,有人說他有古之名將的風范,但人們覺得劉伯承元帥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大元帥!
劉伯承元帥雖然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仍然鼓勵著一代代人為了中國的崛起而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