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比解放戰爭中打的硬仗惡仗險仗的話,粟裕指揮的兩個戰役——孟良崮戰役和豫東戰役肯定能夠榜上有名。這兩場戰役,可以說都是解放戰爭經典戰役之中的經典。那么,從指揮角度上看,這兩個戰役哪個戰役指揮難度系數更高些呢?
首先,從意義和影響上看。
對于這兩場戰役的勝利,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在表彰的電報中都用了“偉大”兩字。要知道,毛澤東對戰役勝利用“偉大”兩字表彰并不多見的,這足見對這兩場戰役的高度肯定。
孟良崮戰役,全殲了國民黨軍的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一舉打破了敵人對山東的重點進攻。
豫東戰役,創造了解放戰爭開戰以來一次殲敵9萬余人的新紀錄,一舉打開南線戰局,并使戰局由戰略進攻向戰略決戰轉變。
應該說兩場戰役的意義和影響都極大,但從軍迷們的認知和偏好來講,相對的認為孟良崮戰役的話題性更多、更足,畢竟是消滅了國民黨的頭號王牌主力。
其二,從指揮控制上看。
自從華東野戰軍“戰役指揮交粟負責”后,在陳毅的統一領導下,粟裕先后組織指揮了宿北、魯南和萊蕪戰役,粟裕以他的高超指揮藝術贏得了華野將士們的高度信任。換句話說,粟裕對部隊的指揮控制權威性越來越高。
粟裕用兵屬于“多多益善”型。孟良崮戰役,粟裕手中有華野9個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共二十余萬人可供調度派遣,這給他靈活用兵、機動用兵提供了很大的回旋空間和余地。
而豫東戰役,粟裕直接指揮控制的兵力只有十多萬人,遠沒有孟良崮戰役直接指揮的兵力多。特別是山東的許譚兵團名義上雖歸粟裕調度指揮,但畢竟距離遙遠,只能在戰略上進行配合。最終,黃百韜兵團比預想要快得多地加入到了豫東戰場。至于中野方面,實際上也未能阻止住胡璉兵團加入到豫東戰場。最終,使得粟裕面臨著“準備了一桌飯,來了三桌客人”的艱難局面。
相對來講,孟良崮戰役雖險,但比豫東戰役要可控一些,戰役總體時間也大大少于豫東戰役時間,戰場態勢并沒有豫東戰場的復雜程度高。
其三,從兵力對比和戰斗力上看。
孟良崮戰役,總體上兵力對比是我二十七萬對敵四十五萬。但在孟良崮中心戰場,我五個縱隊對敵三個整編師。對整編74師的兵力對比大概能達到三比一的優勢。
豫東戰役,總體上兵力對比是我二十萬對敵二十五萬。但在睢杞主戰場,圍殲區壽年兵團矛盾并不突出,關鍵是需要阻擊邱清泉兵團、黃百韜兵團,以及胡璉兵團的可能加入。這樣一來,看似總兵力對比豫東戰役占優些,但實際上,由于部署上的關系,豫東戰役需要對付的“硬骨頭”更多。
從被圍殲的對象上看,肯定是整編74師的戰斗力要強于區壽年兵團。但從阻擊的角度看,豫東戰場更難一些、更復雜一些。邱清泉兵團、胡璉兵團、黃百韜兵團,可以說這些都是國民黨戰力最強的兵團。
通過綜合對比分析,孟良崮戰役雖是一場硬仗、惡仗、險仗,但從整個戰役的全面敵情、戰場控制、兇險程度等綜合因素來衡量看,對粟裕這個戰局控制大師來講,應該是在可控范圍內的。而豫東戰役,由于是“準備了一桌飯,最后來了三桌客人”,使戰場的復雜性、艱難性、不可控性陡增。從指揮角度上看,應該說豫東戰役的難度系數要高于孟良崮戰役。
這一點,從粟裕自稱有三個戰役指揮最感緊張不包括孟良崮戰役,也可得到佐證。按常理,孟良崮戰役,作為公認的硬仗、惡仗、險仗,打的又是國民黨軍第一大王牌主力,理應列為指揮最感緊張的戰役之一。但是,粟裕并未將其列入,這進一步說明了豫東戰役指揮的難度系數之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