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一戰(zhàn),多少人都認為華野是"五打一"圍殲了張靈甫的74師,這種說法流傳了70多年,但它是錯的。
1947年5月,粟裕手下確實有5個縱隊,但真正用來打74師的兵力卻少得可憐,那些被分散阻援的部隊,正在外圍與10個國民黨整編師殊死搏斗。
兵力真相:并非"五打一"
表面看,華野調集5個縱隊:1縱、4縱、6縱、8縱、9縱。
實際呢?
1縱葉飛接到命令時正在垛莊以東,任務:阻擊黃百韜25師、李振65師,還要參與圍殲74師,一個縱隊,三項任務。
"兵力根本不夠!"葉飛急電粟裕。
粟裕回電只有四個字:"必須完成。"
葉飛只能硬著頭皮干,他把1縱分成三部分:一部阻擊25師,一部阻擊65師,僅留一個師參與圍殲。
6縱王必成更慘,急行軍一夜趕到垛莊,任務有四項:切斷74師退路、圍殲74師一部、阻擊25師援軍、還要警戒83師。
兵力嚴重分散。
王必成
王必成把6縱拆得七零八落,16師負責奪取垛莊,17師參與圍殲,18師則要在外圍阻援,一個縱隊,被當成三個縱隊用。
8縱的情況同樣復雜,除了圍殲任務,還要在萬泉山一線分割74師與83師的聯(lián)系,一個師的兵力,干兩個師的活。
9縱許世友的處境也不輕松,他要在南線阻擊11師的北上,同時抽調部隊參與圍殲。
算下來,真正用于圍殲74師的部隊,只有3個縱隊左右的兵力,其余都被牽制在阻援線上。
外圍的威脅更大。
國民黨10個整編師正從四面八方趕來,25師距離戰(zhàn)場僅一天路程,83師就在側翼虎視眈眈。
65師、11師、64師也在快速集結,隨時可能形成反包圍。
形勢危如累卵,華野的5個縱隊被夾在中間,既要圍殲74師,又要阻擊四面八方的援軍,稍有不慎,就會被反包圍。
"這是一場賭博。"陳毅事后承認,賭注是華野主力的生死存亡。
時間窗口:僅有48小時
5月14日凌晨,華野各縱開始行動。
6縱16師46團急行軍80里,天亮前占領垛莊,團長氣喘吁吁向師長王必成報告:"垛莊拿下了,74師的退路斷了。"
王必成沒有絲毫喜色:"守住它。"
垛莊是關鍵,這個小鎮(zhèn)卡住了74師的退路,也是國民黨援軍的必經之地,同一時刻,張靈甫在坦埠指揮部研究地圖。
"報告!垛莊失守!"
張靈甫臉色一變,垛莊是他的后路,現(xiàn)在被切斷了。
"情況不妙。"參謀長建議立即突圍。
張靈甫猶豫了,他的74師裝備精良,3萬人馬,憑什么要怕共軍?
"命令部隊向孟良崮方向收縮。"張靈甫當機立斷。
這個決定,成了他的催命符。
孟良崮是一座石山,海拔500多米,張靈甫認為,憑借地形優(yōu)勢,可以堅守待援。
他錯了。
5月15日,74師主力退守孟良崮,這座海拔500多米的石山,成了張靈甫最后的堡壘。
"守住孟良崮,等待援軍。"張靈甫對部下說。
他不知道,粟裕正等著他這么做。
山上沒水,石頭山,挖不了工事,74師3萬人擠在光禿禿的山頂,成了活靶子。
時間在流逝。
國民黨援軍正在逼近,25師黃百韜的部隊已經推進到天馬山一線,距離孟良崮不到10公里。
"還有24小時。"粟裕看著地圖。
必須在援軍抵達前解決戰(zhàn)斗。
各縱隊指揮員心里都清楚:時間不等人,一旦援軍合圍,華野主力將陷入絕境。
"拼了!"4縱司令員陶勇下了決心。
血戰(zhàn)孟良崮:地獄般的72小時
5月15日夜,總攻開始。
4縱政委王建安親自到一線:"拿不下孟良崮,我就不回來了!"
30團團長張铚秀帶隊沖鋒,石山上,子彈打在巖石上火星四濺,一個連上去,半個連倒下。
"繼續(xù)沖!"張铚秀嘶吼著。
戰(zhàn)士們只能利用巖石作掩護,一點一點向上爬,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山上的74師火力兇猛。
美式機槍、迫擊炮、火箭筒,各種武器傾瀉而下,華野戰(zhàn)士的尸體堆積在山坡上。
"沖不上去啊!"一個營長向團長報告。
張铚秀紅了眼:"組織敢死隊!"
100多名戰(zhàn)士站了出來,他們知道,這可能是有去無回。
敢死隊員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石縫里,到處是同伴的血跡。
山上的74師居高臨下,機槍掃射如雨,華野戰(zhàn)士只能貼著石縫前進,每前進一米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1縱在天馬山方向遭遇危機。
黃百韜的25師已經逼近,1縱的阻援部隊快頂不住了。
"天馬山守不住了!"前線指揮員急電葉飛。
形勢萬分危急,一旦天馬山失守,25師就能與74師會合。
"把4縱28團2營調過來!"葉飛急令。
參謀提醒:"28團正在攻擊主峰。"
"我不管!天馬山丟了,我們全完了!"
28團2營被緊急調往天馬山,這個營的加入,勉強穩(wěn)住了防線。
但代價是慘重的,28團2營在天馬山血戰(zhàn)一天一夜,全營僅剩不到100人。
5月16日黃昏,戰(zhàn)斗進入白熱化。
6縱攻擊東南山腿,傷亡慘重,一個排上去,活著下來的不到10人。
"再組織一次沖鋒!"師長命令。
沒人應聲,不是不想沖,是沒人了。
一個連打到只剩20多人,連長、指導員全部陣亡,營長親自帶預備隊上陣,石頭縫里,到處是血跡。
"同志們,為了勝利,沖啊!"營長舉起手槍。
戰(zhàn)士們跟著營長,再次向山頂發(fā)起沖鋒。
外圍的阻援戰(zhàn)斗同樣慘烈。
2縱在萊蕪以南阻擊7軍和48師,3縱在新泰方向阻擊5軍,7縱和10縱在蒙陰東北阻擊65師。
每一條阻援線都在浴血奮戰(zhàn)。
"頂住!一定要頂住!"2縱司令員韋國清在電話里吼道。
國民黨援軍的攻勢一波接一波,2縱的陣地上,炮彈如雨點般落下。
"師長,我們快頂不住了!"一個團長報告。
"頂不住也要頂!"師長的回答斬釘截鐵。
最關鍵的時刻到了。
4縱在北峰找到了突破口,30團一個連摸上了山頂,打開了缺口。
"快!擴大突破口!"張铚秀大喊。
后續(xù)部隊蜂擁而上。
74師的防線終于崩潰,張靈甫退守指揮所附近的一個山洞。
山上的戰(zhàn)斗進入最后階段。
華野各部從四面八方壓了上來,74師的陣地越來越小。
最后時刻:張靈甫的終結
5月16日深夜。
孟良崮主峰已被攻占,張靈甫和殘部被壓縮在一個狹小區(qū)域。
"師座,突圍吧!"參謀長建議。
張靈甫搖頭:"突不出去了。"
他看著四周的火光,知道大勢已去。
這位黃埔四期的高材生,抗戰(zhàn)中的名將,此刻面臨著人生的終點。
"給蔣委員長發(fā)報:74師已盡最后努力。"張靈甫平靜地說。
外圍的援軍還在拼命趕來。
83師師長李天霞距離戰(zhàn)場已不到5公里,但華野的阻援部隊死守要地,寸步不讓。
"再快一點!"李天霞急得跳腳。
他不知道,74師已經進入最后時刻。
25師黃百韜也在拼命突進,他的先頭部隊一度沖到了距孟良崮僅3公里的地方。
"就差一點點!"黃百韜事后懊悔不已。
太晚了。
黃百韜
5月16日23時,華野突擊隊找到了張靈甫的藏身處。
最后的戰(zhàn)斗異常激烈。
74師的殘兵進行了最后的抵抗,手榴彈在狹小的空間里爆炸,硝煙彌漫。
槍聲響起,這位國民黨名將倒在了孟良崮的山洞里。
整編74師,全軍覆沒。
3萬多人的精銳部隊,在短短三天內灰飛煙滅。
冷酷的數(shù)字背后
此戰(zhàn),華野傷亡1.2萬人。
這個數(shù)字觸目驚心,要知道,74師總兵力也不過3萬多人。
國民黨整編74師被全殲,3.2萬人或死或俘。
但這不是"五打一"的戰(zhàn)果。
實際圍殲兵力不到3個縱隊,其余部隊都在外圍死戰(zhàn),阻擋10個整編師的援軍。
阻援部隊的傷亡同樣慘重。
1縱在天馬山方向損失近3000人,2縱在萊蕪以南傷亡2000多人,各阻援部隊加起來,傷亡接近8000人。
這是一場驚險的賭博。
若阻援失敗,華野主力將被反包圍,若74師提前突圍,整個戰(zhàn)役計劃將落空,粟裕賭贏了。
代價是血流成河,孟良崮的石頭縫里,至今還能找到彈片。
戰(zhàn)后統(tǒng)計令人震驚。
華野投入戰(zhàn)斗的5個縱隊,實際兵力約15萬人,但分散在各個方向上,真正用于圍殲的不足5萬人。
國民黨方面,除了74師的3萬人,周圍還有10個整編師近20萬人在向戰(zhàn)場集結。
力量對比遠沒有想象中懸殊。
戰(zhàn)后,陳毅說了句實話:"這一仗打得太懸了。"
國民黨高層震驚了。
蔣介石得知74師覆滅的消息后,連續(xù)三天沒有接見任何人,這支他最信任的王牌部隊,就這樣消失了。
國民黨從此再不敢輕言"圍殲共軍主力",華野用血的代價證明:在運動戰(zhàn)中,他們有能力吃掉任何一支王牌部隊。
"五打一"的神話該破了。
真相是:這是一場九死一生的險戰(zhàn),勝利不是因為兵力優(yōu)勢,而是因為指揮官的膽識、戰(zhàn)士的犧牲、還有那一點點運氣。
孟良崮戰(zhàn)役改變了戰(zhàn)爭進程。
從此,解放軍開始了戰(zhàn)略反攻,國民黨軍隊則陷入了被動防御,歷史的真相,往往比傳說更殘酷。
那些犧牲在孟良崮的戰(zhàn)士們,用生命書寫了真實的歷史。
他們中的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他們的鮮血,浸透了這片土地。
今天,當我們談論這場戰(zhàn)役時,不應該再用簡單的"五打一"來概括。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略博弈,一場血與火的較量,一場改變歷史進程的決戰(zhàn)。
真相值得被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