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解放軍四野戰將如云。但有這樣一個人,他在四野的將星里并不顯山露水,最初雖也是上將候選人,但最終因到地方工作而與上將軍銜失之交臂。他的人生經歷了極大的跌宕起伏,最高曾官至正國級,黨內的“第四號人物”。可以說他所創造的傳奇遠超四野的諸多名將。
他就是陶鑄。
他在經歷上富有相當的傳奇:延安時期即當過軍委秘書長
陶鑄生于1908年,早在1925年即奔赴廣州,積極投身于大革命洪流。1926年,陶鑄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之后,他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不過,雖出身黃埔,也參加了兩個著名的起義,但陶鑄并未在部隊發展,而是以地方工作見長。1929年至1933年,他先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福州中心市委書記等職。后來由于叛徒出賣而被捕,并坐牢一直到1937年。
抗日戰爭時期,陶鑄在延安曾擔任過軍委秘書長、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長。解放戰爭時期,陶鑄奔赴東北,歷任中共遼寧省工作委員會書記,后來他還與著名的戰將鄧華搭班子,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政委。
他在和平解放北平中創造的傳奇:化裝進城親自與傅作義談判
東北野戰軍打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期間,陶鑄已改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與主任譚政搭班子。東北的新式整軍運動,陶鑄積極參與領導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不過,陶鑄在解放戰爭中最出名也是最富傳奇的一件事是,他在平津戰役時,為了和平解放北平,受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委托,作為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的全權代表,化裝進入北平同傅作義進行了北平和談,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重要貢獻。之后,陶鑄又擔負了改編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工作。
他在從政道路上創造的傳奇:一度曾是黨內“第四號人物”
建國后,陶鑄先后擔任中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共廣西省委代理書記,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書記,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在1955年的大授銜中,盡管陶鑄也曾是上將人選,但最后還是因為已到地方工作而與上將軍銜失之交臂。
不過,陶鑄在從政的道路上可謂非常傳奇。他在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被選為政治局常委,并且排名在周總理之后,陳伯達、康生之前,“成為了當時中國政壇炙手可熱的第四號人物”。
不過,陶鑄任常委不到一年便被打倒,沒過幾年便含冤去世,直至1978年徹底平反。應該說陶鑄的命運與那個特殊年代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經歷了極大的跌宕起伏。
他在文學藝術上創造的傳奇:《松樹的風格》等作品影響了幾代人
陶鑄是黨內的“大秀才”,文武兼備、軍政兼優。他不僅在從政、從軍的履歷中干得非常出色,還有一點傳奇讓人銘記,那就是他在文學藝術上的不凡經歷和創造。延安時期,陶鑄參與選編的《六大以前――黨的歷史材料》等文件,是延安整風中的重要學習材料。而他主持編寫的《官兵關系》、《軍民關系》和《領導作風》,是當時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獻。
陶鑄文學著作豐厚,主要有《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思想·感情·文采》《隨行紀談》等。 他的散文名篇《松樹的風格》,被選進中學課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每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都應該像松樹一樣,不管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都能茁壯地生長,頑強地工作,永不被困難嚇倒,永不屈服于惡劣環境”。陶鑄的這些話,正是他一生秉持“松樹的風格”的最好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