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韓國總統尹錫悅一則“計劃外”長篇電視講話再度震驚了世界,也讓韓國政壇的僵局進一步向死局方向滑落。
尹錫悅的“尬講”
12月3日21時,尹錫悅出人意料地以“反對黨勾結北方、危害國家安全、憲法及秩序需要維護”借口宣布戒嚴令,并隨即調動軍隊試圖占領議會辦公樓,阻止議員進入,但絕大多數議員在市民幫助下沖破軍警封鎖,通過了戒嚴令無效的表決,致使戒嚴令僅維持了6小時就宣告無效。
戒嚴流產當天,被公認決策謀主的國防部長金龍顯和以幕僚長鄭鎮碩為首的全部總統秘書室團隊緊急辭職,12月6日韓國首都司令防衛官李鎮雨中將、特戰司令官郭重根中將、反間諜司令官呂寅兄中將被停職,金龍顯12月11日成為首個因戒嚴善后被逮捕的重要人物,并在當天自殺未遂,12月12日尹錫悅所委任的戒嚴司令官、陸軍參謀總長樸安洙上將被停職。不僅如此,針對法務部長樸范界和國家警察廳長趙志浩的國會彈劾也已提上議事日程,后者與首爾警察廳廳長金峰植也已于11日被逮捕。
對于尹錫悅的追責則因12月7日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以“避免國家陷入更大動蕩”為由作出集體離場決定,當天的國會彈劾未能成功(彈劾總統需國會300名議員中200名、9名最高法院法官中6名支持,但國民力量黨有108名議員,其中105名遵循黨的決議離場,導致彈劾湊不夠票數),但12月10日韓國國會仍然批準了針對尹錫悅案的特別檢察官任命,以及對其本人及相關人物的海外旅行禁令,按照法律,該特別檢察官將有20天時間決定是否逮捕尹錫悅。翌日,韓國警方試圖進入總統府查證,結果被總統警衛團強行阻止。
尹錫悅曾于12月4日凌晨國會決議否決戒嚴令后表示“道歉”和撤銷戒嚴令,并于7日彈劾案表決前發表公開講話再度為戒嚴令道歉,并表示“去留交由國民力量黨決定”,后者正是以此為口實,頂住黨內外強大壓力,以黨派投票紀律的形式杯葛了對尹錫悅的彈劾。但此后的形勢演變在尹錫悅看來對自己越來越趨于不利,促使后者基于自己一貫的“檢察官式思維邏輯”再度鋌而走險。
在12月12日的冗長電視講話中,他重申戒嚴是為“拯救國家”,使其免受其所謂“反對黨叛國行為”的破壞,稱自己派兵進入國會“從未想過破壞憲法秩序”,宣稱自己的行為是“合法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力”,并反駁反對黨“叛亂”的指控,揚言“戰斗到底”,即即便遭到彈劾也將拒絕辭職,這意味著即便彈劾在國會被通過,他也將堅持任職并上訴到憲法法院,而后者針對總統彈劾案的流程可能長達6個月之久。
甚至,他還在講話中暗示,導致反對黨在國會中擴大席位優勢的4月國會選舉系“反對黨在外國勢力干涉下的系統造假”,因此是“不合法”的——言下之意他針對國會的戒嚴行為反倒是“合法”的。
正如分析家們所指出的,尹錫悅聲明是“挑釁性”的,挑釁對象包括幾乎所有人:他挑釁反對黨“你們能奈我何”,挑釁執政黨“要死大家一起死,你們死我都不會死”,挑釁韓國司法機關和韓國民眾“我此前的道歉都是假的”。很顯然,在絕大多數由親朋好友和昔日同僚構成的“繭房”付之一炬后,不得不“單打獨斗”的他認定如此孤注一擲的后果將好于低調坐以待斃——這一邏輯一如此前他認定冒險戒嚴是擺脫政治險境的最佳方案一版。
執政黨的窘態
國民力量黨之所以在群情洶涌下冒險以黨派集體退場的高調行為抵制彈劾,是基于右翼“止損”的原則,希望避免重蹈2017年樸瑾惠被彈劾時執政黨“同歸于盡”的覆轍,希望先保住尹錫悅不被國會彈劾,再說服尹錫悅主動“有序”交權,最后將他從黨中“勸退”,從而達到犧牲尹錫悅,保住執政黨及其首腦的目的。
因在戒嚴令頒布后堅決抵制而多少為右翼挽回一些顏面的韓東勛在此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韓東勛同樣是檢察官出身,原本系尹錫悅親信,因在處理第一夫人金建熙案上立場相左與總統一家反目成仇,身為下任總統候選人熱門的他既想逼退尹錫悅及其親信,又不愿黨派“淪陷”和檢察官體系被徹底清算累及自身政治前途,因此煞費苦心附和了國家力量黨死保尹錫悅不被彈劾的決定,并在8日鄭重其事地披露了一個“有序過渡”方案,即暫時讓總理韓德洙行使總統權力,待明年2、3月“情勢穩定”后總統正式辭職,再“有序”提前舉行總統選舉,此期間他還重申了讓尹錫悅退黨的意見。
韓東勛的意圖很明顯,是希望將可能累及國家力量黨和自己政治前途的尹錫悅“熱點熬冷”,度過難關后再解決,如此一來尹錫悅及其死黨固然仍要犧牲,他本人和國民力量黨卻仍有一線生機。
然而他和韓國右翼似乎都低估了韓國民眾對突然戒嚴行為的敏感和憤怒。執政黨的行為連日來遭到公眾一邊倒的憤怒斥責,示威群眾甚至將離場議員的“六維”寫成“大字報”公示,一時間整個右翼都有被拉下水“陪葬”的風險。
反對黨和左翼當然絕不會放過這次借題發揮削弱右翼的良機:他們事實上對公眾針對國民力量黨“退場”行為的“示眾”手段推波助瀾,并竭力渲染“總理過渡”的“韓東勛方案”為“協助醞釀第二次政變的危險行為”。
而隨著越來越多深度參與戒嚴令密謀者陸續為自保而曝料,各種難辨真偽但絕對聳人聽聞的消息不斷涌現:有人聲稱,戒嚴密謀醞釀籌備達數月之久,策劃者企圖在三八線挑釁,刺激北方作出強烈反應而后以此為口實大舉在韓國境內發難,但因北方采取了與其期望值完全相反的“炸路斷聯”應對,導致尹錫悅密謀未能得逞(否則半島有陷入全面戰爭甚至將全球卷入核大戰的風險);有人言之鑿鑿,稱尹錫悅事先擬定了逮捕政要的名單,其中非但囊括反對黨政要,連曾經的檢察院同僚兼如今的“同黨”韓東勛也在“黑名單”之列;更有當事人言之鑿鑿,稱直到戒嚴令公布、軍警控制國會受挫,尹錫悅還親自打電話,試圖鼓勵軍警沖入國會,把正在開會表決廢除戒嚴令動議的議員“都揪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自韓東勛以下,許多國民力量黨政要的立場陷入空前尷尬,有知情人在尹錫悅12日講話前透露,已有至少6名國民力量黨議員表態會投票支持下一次彈劾,而韓東勛已表示將不再阻止本黨議員參與下次彈劾投票,這意味著只需再有兩名執政黨議員倒戈,彈劾案就大概率會通過。
很顯然,在“猛料”迭曝后執政黨陣腳已亂,不得不緊急拋出退而求其次的“止損2.0”方案,希望借由不再“剛性”阻止彈劾,至少保住右翼和執政黨的基本盤。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尹錫悅不再“橫跳”——而尹錫悅12月12日近乎“自我翻案”的公開講話,又何止“橫跳”而已?
韓國的彷徨
對于尹錫悅12日講話中“議會選舉不合法所以我可以隨便撒野”的邏輯,韓國抗議者們嗤之以鼻,一位抗議者公開指出,尹錫悅的權力和地位本身也來自一場實際上只是險勝的選舉,“你不能只承認把自己選上的選舉是合法的,而認定同一套體系中其它對自己不利的選舉都是非法的”。
而讓韓德洙暫時接管的“韓東勛方案”則遭到方方面面的質疑。首爾國立大學專家金素永指出,韓國憲法第71條規定,只有在總統職位空缺或總統因任何原因無法履行職責時,總理或國務委員會成員才能代理總統職務,因此“國民力量黨的過渡方案法律上不能成立”,早在尹錫悅12日“翻案講話”前,他和數百名法律、政治界學者已聯名發出了支持早日彈劾的呼吁。
直到12月9日,韓國國防部、法務部等強力機構仍試圖照顧對其影響力巨大的右翼利益,含糊表示即便在當前形勢下,總統“在非常狀態下仍是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但這立即引發公眾大嘩,因為尹錫悅正是以“國家處于非常狀態”的口實發動戒嚴令的,軍方和強力部門的表態等于賦予尹錫悅“再來一次”的可能性。迫于強大壓力,10日起上述部門官員在媒體和公眾追問下已改用“法無定論”、“無可奉告”之類搪塞。
隨著12月12日講話的迅速發酵,6個反對黨當天下午集體動議,第二次國會針對尹錫悅的彈劾將在12月15日17時舉行,此次彈劾成功的概率將遠超過上一次。
然而既然尹錫悅誓言“戰斗到底”,而這將意味著如彈劾不過,則類似彈劾博弈將可能每周六循環上演一回;倘若彈劾過關,尹錫悅將竭力在憲法法院這個他自認的“檢察官的主場”為自己“戰斗”到至少2025年6月。無論是哪一個結果,國民力量黨和韓國右翼都將繼續備受煎熬。
而且盡管眾叛親離,尹錫悅仍不乏“戰友”。韓東勛的“止損2.0”之所以在他得知包括逮捕自己在內更多戒嚴令細節曝光后仍被尷尬地拖到“12日講話”后才啟動,正是因為國民力量黨現任秘書長權性東對尹錫悅的力挺——權性東雖然只比尹錫悅年長幾個月,卻是其檢察官從政的前輩和尹錫悅-韓國右翼“聯姻”的牽線人,他早在1999年就加入右翼陣營從政,比尹錫悅早了21年。很顯然,并不在尹錫悅“黑名單”上的權性東所遵循的,仍然是如今已成眾矢之的的“韓國檢察官思維定式”,這種思維定式更接近于前檢察官尹錫悅,而非同樣是前檢察官的韓東勛。
或許韓東勛是讓韓國右翼和韓國檢察官體系及時止損的最后一道剎車——要命的是這道剎車似乎并未裝在失控的韓國車上:他雖然是國民力量黨領袖(緊急應對委員會主席)和傳說中的下任總統候選人熱門人選,卻并不是、也從來不曾是韓國國會的議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