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這些年露面次數不多,但今年以來他露面和發聲的頻率明顯增加。
12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第十七版,刊登了馬化騰的署名文章,標題為《推動數字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見財經注意到,這是近4年來,馬化騰的文章第一次登上《人民日報》,他上次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還是在2020年5月7日。
能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不管對于馬化騰,還是他領導的騰訊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當日在《人民日報》上刊發署名文章的共有六位,其中民營企業家有三位,除了馬化騰,還有賽力斯董事長張興海、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一見財經注意到,張興海目前是全國政協常委,劉永好是全國政協委員,他們這兩年來是《人民日報》、央視等官方媒體的“常客”,而馬化騰目前沒有任何政治職務。
可見,馬化騰能登上《人民日報》實屬不易,同時也顯示了國家對平臺經濟以及數字經濟的高度重視。
馬化騰在文章中稱,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推出,聚焦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痛點堵點,全面回應市場呼聲,讓廣大企業感受到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堅強決心,也堅定了大家干字當頭、勇往直前的信念。
馬化騰稱,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推進等一系列法律制度建設,為民營企業輕裝上陣提供了良好法律制度保障。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的組合拳,真正形成了政策合力,讓企業更好地集中精力做好主業,安心發展。
“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干字當頭、眾志成城,相信民營企業一定會有光明的前景,中國經濟一定會乘風破浪、奮力前行。”馬化騰稱。
從字里行間,能充分感覺到馬化騰對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以及有關民營企業發展政策的信心。
2
時隔四年,為何馬化騰能再次登上《人民日報》?
表面上看,馬化騰這些年露面和發聲并不多,但他的政治覺悟并不低。
2020年以前,他多次在《學習時報》、求是網和以及《網絡傳播》雜志等重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2018年12月21日,中央黨校舉辦“理論視野·讀書會”,馬化騰是主講嘉賓。
2022年初,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召開促進互聯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工作座談會,馬化騰出席并發言。
馬化騰稱,從中再次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主管部門對互聯網行業發展工作的重視和關心,這是一份面向當下的溫暖和鼓舞,也是一份面向未來的責任和使命。
去年7月19日,《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馬化騰快速表態,稱《意見》圍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發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民營企業堅定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具有重要的激勵和指導作用。
一見財經對比時間點發現,馬化騰和他的團隊加班,在三小時內學習中央文件并表態,效率之高實屬罕見。
除了以接受采訪的方式表態,馬化騰7月19日深夜,還在央視網發表了題為《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的署名文章。
今年來,馬化騰迎來“好事”。
3月22日,全國工商聯咨詢委員會委員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石泰峰出席會議并講話。
一見財經注意到,馬化騰作為民營企業家代表在會上發言,面前還放著一本紅色聘書,他被中央統戰部聘任,擔任全國工商聯咨詢委員會委員。
這是馬化騰卸任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后,重新獲得社會職務。
3
《人民日報》12月12日以《增強發展信心 共促高質量發展》為題,刊登系列文章,是“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重要舉動。
此前的12月8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署名“金社平”的文章,題為《我國經濟發展有利條件沒有改變》。
這篇近2700字的文章中寫道:中國的發展歷經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過去沒有因為“中國崩潰論”而崩潰,現在也不會因為“中國見頂論”而見頂。
2023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堅定發展信心,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有個別經濟學家,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在網上廣泛傳播。
在這關鍵時刻,馬化騰等重要人士在《人民日報》刊文,對提振民營企業家群體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大有裨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