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迅速上漲的時代,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著一場深刻變革。汽車市場已是存量市場,"油"和"電"浮現出來的零和博弈將是相當長時間客觀存在的事實。在這場油電之爭中,關鍵在于雙方如何相互學習借鑒,乃至于實現融合。
技術創新正在推動兩種動力系統的深度融合,傳統燃油車借鑒電氣化技術開發混動系統,而新能源汽車也在借鑒傳統動力系統的優勢,通過增程和插混技術擴展應用場景,這種雙向互補的發展趨勢正在重塑行業格局。
當前形勢下,推動"油電同權"具有迫切性。自2009年成品油稅費改革實施以來,養路費就已經轉嫁到了燃油稅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使得養路費收入面臨巨大缺口。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也給電網運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需要滿足數量需求,還要確保安全性能并支持技術升級,這些挑戰都凸顯了推進"油電同權"的現實意義。
在業界,廣汽集團率先發聲。在2024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出研究"油電同權"的建議引發廣泛討論。盡管這一提議遭到一些誤解,被認為是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缺乏競爭力的表現;但事實上,廣汽在新能源領域已建立起全面的技術儲備,從彈匣電池到超級快充,從夸克電驅到基于生成式AI的端到端智能網聯駕駛技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汽自主研發的傳祺新能源E9氫混版已成為全球首款上路示范運行的氫混整車。因此,廣汽呼吁“油電同權”并非企業的托詞,而是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呼吁,是想把選擇權交還給市場。
與此同時,工信部也明確指出堅持穩妥轉型,要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激發傳統能源汽車和內燃機產業發展活力。
這種平衡發展的戰略思維,體現了國家對汽車產業轉型的深諧考量。推進"油電同權"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確保中國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