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理化都不及格的話,我的建議是毫不猶豫在選科的時候,如果在傳統高考地區,就選擇文科;如果在新高考地區,就選擇歷史作為必選科目,選擇地理、政治作為選考科目。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最近幾年高考的競爭激烈程度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高考壓力依然會存在,根本不會出現全員無需高考即可上大學的情況。
因此,高考成績依然是決定今后能否就讀高水平大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唯一的依據。
如果數理化都不理想,說明本身不適合學理科,那就在選科目的時候,有意避開這些科目,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這樣的話就能夠趨利避害,實現考出好成績的夢想。
此外,數理化三門科目,實際上從學習邏輯上來講是相通的,都屬于要靠理解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而學習的科目,如果其中任何一門你不太擅長的話,就不要去刻意選擇和嘗試了。
雖然,按照常理的思維來看,學理科在今后選擇專業和院校的時候,會有更多選擇權,能夠選擇的范圍會更廣,但是相比于后續的選擇,如果沒有建立在考上的基礎之上,都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你連高考起碼的報考成績都沒有的話,那就無從選擇,也沒有選擇的余地可言。
因此,我奉勸數理化成績不好的高中學生,在選科的時候,一定不要為了今后所謂的能選專業和院校多就選擇理科,而是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文科類科目。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你今后能夠在高考當中不至于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對于高一數理化都不及格的學生來說,除了轉變選科方式以外,還必須要進行相應的補救措施,這個補救措施就是進行專業訓練,有針對性地刻意練習。
因為數學這門科目,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都要考試,那么就可以針對數學進行專項訓練,提升這門科目的成績。
一般情況下,可以采取校外培訓的形式進行,也可以通過多做題等方式進行訓練。
我現在依然記得當年我學高中數學的場景。
當時,我也是數學成績不理想,150分的總分,在高一時,能夠考出90分的及格分數已經算是不錯了。
由于當年沒有現在這么多培訓機構,也沒有培訓可參與,所以我就自己買了很多本“黃岡密卷”,靠題海戰術,提升了數學成績。
到了高二時,我每次數學模擬測試,乃至在后續的高考當中,數學都保持在120分左右。
按我的學習思路來的話,我認為任何科目的學習,如果本身沒有太大天賦的話,唯一能彌補后天不足的方式就是多做題,采用題海戰術,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
最基礎的就是要把課本上的例題做透徹,因為無論什么試卷,無論什么出題方式,都不可能離開課本的例題而出新招,都是在例題基礎上的創新。
雖然題目千變萬化,但解題方式、解題思路,卻是可以相通的。
當你有足夠的訓練之時,自然就會樹立起信心,能夠融會貫通,豁然開朗了。
總之,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尚未改變的前提下,你只有比別人多努力一點,多采取看似笨的方式,才能彌補短板弱項,實現大逆襲。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
#知識有問必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