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手套奶奶”陳忠娥在織手套。通訊員 供圖 )
一個籃子、幾個毛線球、幾根棒針,走哪兒織哪兒、有空就織……這是鄞州區下應街道“手套奶奶”陳忠娥給大家留下的深刻印象。
12月13日,記者在下應街道君睿社區見到了“手套奶奶”陳忠娥,她正同志愿者們一起將編織的230多副手套和180多條圍脖進行統一包裝。這批愛心保暖物品將送往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阿克蘇市第四小學。
今年71歲的陳忠娥從小就愛做些針線活,退休后,也經常編織一些圍脖、手套等物件,送給親朋好友和鄰居。
2020年冬天,陳奶奶在電視上看到山區的孩子們雙手長滿凍瘡,很是心疼。“這讓我想到自己小時候,經常干農活,一到冬天,手腳上也都長滿凍瘡,很癢很難受。”陳奶奶告訴記者,從那時起,她就暗下決心,要給山區的孩子們織點手套圍脖。
這一織就是4年。
“只要有空,我就織。”陳奶奶一臉笑容,每天,只要手上沒有其他活,她就開始織。
得知陳奶奶在給山區的孩子們織圍脖、手套后,大家紛紛將家中多余的毛線送來,甚至還有人專門買來新毛線。從那時起,她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手套奶奶”。
(圖為“手套奶奶”陳忠娥織的手套。通訊員 供圖 )
2021年7月,陳奶奶織的圍脖、手套越來越多,家里放不下,她就想到了社區,把其中100多副手套和100多條圍脖送到君睿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希望通過社區的幫助,捐給有需要的山區孩子。
社區黨支部書記勵曉燕輾轉聯系上在涼山支教的寧波老師段龍銘,雙方經過對接,最終將陳奶奶編織的手套、圍脖寄往涼山。
那一年的冬天,60多名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的學生戴著陳奶奶編織的手套和圍脖,沖著鏡頭向陳奶奶表達感謝,“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很開心。”陳奶奶說。
此后,陳奶奶還給社區里的高齡老人、保潔員等,送去親手編織的圍脖、手套。
(圖為“手套奶奶”陳忠娥和志愿者一起打包。通訊員 供圖 )
今年,陳奶奶又將這兩年織的230多副手套和180條圍脖送到社區。這一次,勵曉燕聯系上了此前赴甬學習的新疆阿克蘇考察團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新疆正值寒冬,孩子們很需要這批溫暖的手套和圍脖。
于是,就有了這次溫暖行動。
“天冷了,也馬上就要到新的一年了,希望這些手套、圍脖能給孩子們帶去一些溫暖。”看著新一批的愛心手套和圍脖即將被送往新疆阿克蘇,陳奶奶滿心歡喜。
來源:寧聚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