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對推動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旅游業作為關聯性很強的行業,是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切入點。作為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五大幸福產業之一,旅游業的協調發展不僅能夠為全國居民提供高品質的旅游服務,還能為區域經濟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充分發展是推動人民實現美好生活需求的路徑,是實現區域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
川渝地區生態稟賦優良、文化和旅游資源富集,是我國重要的旅游接待目的地和旅游客源輸出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發展文旅經濟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意見》、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等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川渝地區的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接待收入均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區域旅游經濟協調發展是當前川渝地區旅游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旅游效率與規模的區域差異和協調發展研究,對優化旅游生產要素配置和投放結構,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本書以四川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研究區域,從網絡密度、網絡中心性、網絡派系、結構洞、核心—邊緣結構、網絡權力等指標,分析區域旅游經濟空間結構特征及演變規律;根據旅游空間結構特性與旅游產業績效空間差異程度,分析旅游空間結構演化對旅游產業績效的空間響應;以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最短旅行時間為基礎,分析旅游交通可達性與旅游經濟發展的耦合協調性,探討高速鐵路運行與發展對區域旅游交通可達性、旅游經濟聯系、旅游空間結構的影響;以兩兩地區間旅游信息的互相搜索量為基礎數據,構建旅游信息流空間網絡矩陣,分析旅游信息流空間網絡結構特征,探討旅游信息流空間網絡結構演變對旅游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
作者長期以來從事區域旅游經濟方面的研究,前期立足四川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從空間網絡視角分析區域旅游經濟協調發展,主持完成了多項省部級、市廳級科研項目。目前對于旅游流的空間研究視角大多以單一維度的“流”為主,各旅游要素流既是旅游流的多維度表征,又是實現區域旅游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因素。本研究從旅游客流、旅游交通流、旅游信息流多種視角下探討旅游空間網絡結構特征及對區域旅游經濟的影響,較為全面地揭示了旅游要素流的綜合效用,是對單一流視角下旅游空間網絡結構研究內容的完善。希望本研究能夠為川渝地區建設“全國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樣板”“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點擊購買
書名:區域旅游經濟空間結構、產業績效與協調發展研究
作者:馮曉兵
書號:978-7-5032-7484-8
定價:49.80元
馮曉兵,樂山師范學院副教授,樂山市“嘉州社科菁英”,全國商貿服務業青年專家,從事區域旅游經濟、旅游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四川省科技廳軟科學計劃項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科研項目等省級科研課題5項;出版學術著作2部,累計發表學術論文 40余篇,其中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旅游管理》全文轉載3篇。曾獲樂山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三等獎、樂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等榮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