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廂區是福建莆田市區主城區,地處木蘭溪中下游,水系密布,河流眾多,有各級河道68條,總長約336公里。
在守護木蘭溪流域安瀾方面,近年來城廂區屢獲佳績:木蘭溪防洪工程華林段獲評2021-2022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木蘭溪防洪工程(華林段、華亭段)入選2023年度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單;河湖長制考評連續6年名列莆田全市前兩名,榮獲2022年福建省首批河湖長制工作激勵縣區,并在福建省河湖長制培訓班上就人大助推河湖長制工作作典型經驗發言,連續兩年作為福建省唯一代表在全國基層河湖保護監管能力培訓班上進行經驗分享……
城廂區何以能取得亮眼成績?近年來,該區持續堅持高位推動治水,系統推進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障、水災害防治、水文化傳承等工作,著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確保木蘭溪真正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河、智慧河、幸福河。
聚焦水生態“底色”,加強水環境治理
“你看,水里的魚兒又回來了!”近日,家住城廂區華亭鎮霞皋村霞皋內溝附近的村民鄭大爺開心地說,“以前的‘臭水溝’變清變美啦!”
華亭鎮霞皋村位于木蘭溪流域城廂段,村內主要有霞皋溝和霞皋內溝2條溝渠,是村里的排洪溝。以前,因河道易淤積、農村生活污水未收集到位、溝渠周邊的污水管網老化破損等原因,造成這2條溝渠變成“臭水溝”,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的日常生活。
獲悉上述情況后,城廂區先后投入資金620萬元治理霞皋村生活污水,實施修復華林經濟開發區294處的污水管網問題,有序推進木蘭溪流域(華亭鎮段)水生態綜合環境治理工程,總投資400萬元。該區還實施多元共管的長效管護模式,逐月監測這2條農村黑臭水體。當前,霞皋溝連續3個月水質達標,水質全面得到提升,成了群眾家門口的幸福河湖。
近年來,城廂區聚焦高顏值水生態“底色”,統籌推進工業、生活和農村污水整治,累計投入資金超5億元,完成93個村居2000多公里污水管網建設,莆田市唯一實現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木蘭溪主要流域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東圳水庫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城廂區華亭鎮興沙溪清澈見底,岸邊三角梅怒放,鄉村溪景美不勝收。林深圳 攝
注重水生態修復,積極釋放幸福河湖紅利
冬日的下午,暖陽高照,城廂區華亭鎮興沙村村民陳碧芳和幾名鄰居坐在興沙溪旁健身廣場的長椅上,愜意地聊著家長里短。“家門口的溪邊變成了公園,我們三天兩頭在這里玩耍!”陳碧芳樂呵呵地說。
華亭鎮興沙溪是木蘭溪支流之一,興沙溪整治工程是城廂區重點民生項目之一,綜合治理河長3.8千米,項目總投資2280萬元,工程以河道綜合整治為重點,治理內容包括河道清淤清障、新建堤防護岸休閑步道、修復改造灌溉渠、布置農耕道、設置親水點、修建健身休閑廣場等,于2023年完工。
“興沙溪整治工程不僅提升了河道水質與景觀面貌,改善了沿岸耕地的農業生產環境,也提升了當地村民的幸福感,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愉快地享受‘綠色福利’”。城廂區水利局工管股負責人鄧巧靜說。
近年來,城廂區聚焦木蘭溪水系生態修復,累計投入資金超1億元,完成木蘭溪支流華亭長嶺溪、西湖溪等8條安全生態水系和常太莒溪、溪北溪等4條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約1250公頃,傾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流生態走廊,讓當地許多群眾真切享受到了家門口幸福河湖帶來的紅利。
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用好、管好水資源
城廂區地下水資源量為1.23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為3.96億立方米,臨港產業發展用水依靠木蘭溪和東圳水庫調水解決,水資源需求量大且迫切。如何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
城廂區用生動的實踐作答: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
自2017年12月實施創建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以來,城廂區將節水列入政府可持續發展戰略工作來抓,全面推進節約用水和水資源管理工作,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為扎實推進重點領域節水,城廂區圍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推進農業水權制度建設,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在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節水載體認定等工作中,城廂區嚴格各行業用水定額管理,嚴格執行用水定額,推廣噴灌、微灌、管道輸水等節水新技術。同時,城廂區嚴格執行節水“三同時”管理制度,杜絕高污染、高耗能和資源型“兩高一資”項目落地;實行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按標準足額征繳水資源費,建設節水型企業。
此外,城廂區還以水環境綜合整治、城市建設和老城區改造等為契機,結合市政道路和城中村改造等加快城市供排水管網建設步伐,有效降低供水管網漏損水量。實行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推廣使用生活節水器具,構建“政府領導、部門落實、政策引導、社會參與、上下聯動、共同創建”的工作局面。2020年,城廂區獲評“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統籌推進水利設施規范管護,提高流域防洪減災能力
朝陽水庫位于城廂區華亭鎮西許村,庫容量50萬立方米,集防洪、灌溉、飲水等功能于一體。從岸上環顧,一汪碧水波光粼粼,水面上潔凈如新,沒發現雜物漂浮。“我們的水庫,有專職‘保姆’在管護!”城廂區水利局工管股負責人鄧巧靜說。
據悉,城廂區境內共有25座小型水庫,分布在華亭、常太、靈川等5個鄉鎮,以前小水庫以鄉鎮聘任人員管理為主,管理人員變動頻繁,業務知識缺乏,管理水平弱,管護資金少,安全保障能力低下。
為切實提升小水庫管理水平,確保水庫工程安全運行,城廂區探索新型小水庫管理體制,安排財政資金,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方式,將轄區小水庫統一委托給第三方進行管理,并在管理模式、經費落實、維修養護、量化考核等方面設置了一整套制度,構建起“物業管家”式的新型水庫管理模式。
根據城廂區出臺的小型水庫物業管理實施方案,中標的物業管理公司要負責對小型水庫工程及附屬配套設施、設備進行巡查檢查、維修養護、觀測預報、違章記錄和運行操作。對于巡查員發現的問題,物業管理公司要及時處理,或第一時間報告所在鎮街政府和區水利主管部門,聯動處理,消除安全隱患。
“小水庫物業化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創新舉措,讓小型水庫有人管、能管好。”城廂區河長辦主任、水利局局長許慶明說。
這是城廂區注重水安全提升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全面開展木蘭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大力推進樟林片區防洪排澇工程建設,強化轄內25座小型水庫“保姆”式物業化服務管理,統籌推進轄區內小型水利設施提升維護工作,木蘭溪流域防洪減災能力不斷提升。
昔日水患地木蘭陂,如今建成親水公園,成了許多莆田市民青睞的首選休閑之地。林深圳 攝
放大幸福河湖的多邊效應,讓水文化獲得新傳承
冬日的傍晚,位于城廂區霞林街道木蘭村的木蘭陂公園暮色低垂,冷風迎面徐徐吹來,但市民前往公園的熱情絲毫不受影響,他們或三五成群悠游賞景,或圍坐品茗敘舊,或跑步健身……熱鬧的場景,折射出了木蘭陂公園的強大魅力。
木蘭陂公園距出海口25.8公里。木蘭陂建成前木蘭溪水泛濫成災,海水因漲潮朔溪而上,潮去洪退,鹽堿遍地,木蘭溪兩岸的南北洋只生蒲草,不長禾苗,人民群眾深受其苦。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如今這里已建成為風光優美,集遺產保護、生態修復、水利科普、多維體驗等為一體的親水公園,成為了聯系城市與山水的綠色紐帶。
今后,城廂區將緊緊圍繞“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廂建設,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為總抓手,大力推進木蘭陂世遺景區、大型木雕文旅融合項目(百里蘭溪圖)等重點項目建設,精心構筑水脈、地脈、文脈“三脈匯流”的木蘭溪水文化景觀,讓廣大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林深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