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炒菜機器人,或將掀起中餐的后廚革命。
作者:餐飲供應鏈指南
“智能炒菜機器人就是智商稅,不實用!”
“花幾萬塊錢買一臺機器,不劃算。”
“真能炒出大廚味道?不太相信!”
過去幾年,伴隨“人工智能+餐飲”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智能炒菜機器人開始頻繁出現在餐飲業。但隨之而來,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
一臺看似平平無奇的機器真能代替廚師嗎?智能炒菜機器人到底能發揮哪些效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扒一扒智能炒菜機器人爆火背后的商業邏輯。
1人玩轉3臺機器,
要不斷電就可以一直炒
智能炒菜機器人在餐飲業的興起,是有原因的。
對餐飲業而言,房租、人工、原材料這“三座大山”,無論什么時候都是最沉重的負擔。
尤其是用工成本的不斷上漲,壓縮了餐飲門店的利潤空間。與此同時,餐飲業的招人難、用人難等問題也一直嚴重存在。“廚師難招,想招一個好廚師更難。”幾乎是每個餐飲品牌都頭疼的難題。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而智能炒菜機器人的出現,恰恰帶來了應對的解決方案。
以不久前剛剛通過港交所聆訊的小菜園為例,其門店早已使用上了智能炒菜機器人,以此來提高店內工作流程自動化。據小菜園招股書中透露,一臺機器人可以替代數個廚師的工作。尤其在高峰期,一個操作員可以同時監控多臺機器人。
坐落于深圳一個工業園區內的廚紀·蓋碼飯檔口也已經享受到了智能炒菜機器人帶來的紅利,餐飲供應鏈指南了解到,該檔口店前廳加后廚面積大約有100平米左右,一年的收入能達到150萬左右,但店內只配備了2名全職員工,負責食材洗切配、操作機器和打餐。
沒有大廚怎么出餐?關鍵就在于該店引進了3臺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F3。
利用這3臺智能炒菜機器人,后廚能夠全自動烹飪,1人能夠同時看顧3臺機器,2-3分鐘即可炒出一道3KG的菜,大大節省人力成本。
當然,用上智能炒菜機器人,老板也不用再擔心廚師的穩定性。“只要不斷電,智能炒菜機器人就可以一直工作。”
事實上,對于一些連鎖餐飲店而言,智能炒菜機器人不僅能緩解廚師緊缺難題,還能大大縮短人才的培養周期,降低培訓成本,提升員工的工作體驗。
降本增效、緩解人力成本壓力,是餐廳經營者所喜聞樂見的,這也是為什么大到連鎖餐飲巨頭小到街頭巷尾的夫妻店,如今都會關注起智能炒菜機器人的主要原因。
火猛炒,
品效果媲美8000-12000元的廚師
人力成本是降了,但機器人炒菜能有鍋氣嗎?
事實上,傳統中餐烹飪過程中,不同的廚師,投料的時間、順序不同,菜的味道都會不同。包括火候、火力、時長不一致,也會造成味道的差異,而智能炒菜機器人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口味和質量的波動,即使是沒有廚師經驗的小白也能輕松炒菜。
以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為例,自研500mm大口徑敞口式鍋體,選用三層復合材料,搭配獨家線圈纏繞技術,鍋內2/3面積可均勻發熱,最高溫度能達到380°C,實現大火猛炒的效果,鍋氣十足。
另外,廚紀的智能炒菜機器人還采用了雙旋轉軸三刀式的翻炒模式,讓食材受熱均勻,并與調味料重復融合,既保證了菜品的口味,還保證菜品的完整性、美觀性。
何為雙旋轉軸三刀式的翻炒模式?簡單點說,就是該款智能炒菜機器人的鍋鏟采用了兩個攪拌刀和一個側刮刀,攪拌刀可自動正轉、反轉、正反轉結合,正轉時翻動劃散,使食材充分接觸鍋具,反轉時聚攏,使食材集中進行燜煮,側掛刀則是圍繞攪拌頭進行公轉,將邊緣的食材刮到鍋中心。
每個攪拌刀除了可以控制旋轉方向外,還能設置攪拌速度和時長,針對不同食材的特性,攪拌刀還可以進行多樣組合,如豆腐、魚肉等易碎的食材可用低速旋轉,炒飯、肉末等不易打散的食材可用高速旋轉。
而攪拌刀與鍋貼合的弧度,以及攪拌刀最優覆蓋面積、攪拌刀旋轉速度的設定,都是經過了嚴密的計算與數千次的測試驗證。
所以說,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并不是把食材放進鍋里隨便翻炒幾下那么簡單,而是在科學模擬大廚的炒菜經驗和烹飪手法,滿足了多樣的炒菜方法,真正炒出有鍋氣的菜品。
有廚具研發人士也告訴餐飲供應鏈指南,鍋氣其實是對溫度、水分和PH值多變量控制的化學反應,智能炒菜機器人想要獲取鍋氣,食材需要以較高的初始溫度完成快速升溫,這就要求鍋具備高儲熱、快升溫的性能,炒制加熱時也要精準均勻。
社交平臺上,不少消費者評價廚紀·蓋碼飯檔口時,也會提到“味道好”“新鮮現炒”“煙火氣十足”等關鍵詞。有業內人士也曾專門測驗過,廚紀的出品效果能夠媲美市面上8000-12000元的廚師。
智能炒菜機器人沒有溫度限制,火力和功率可以同步提高,實現中餐爆炒,“鍋氣”十足,這種親眼所見的“煙火氣”給足了消費者安全感,故而能俘獲更多顧客。
百城千店,都只有一個味道
降低對廚師的依賴,炒制出好菜品的同時,智能炒菜機器人還能最大程度上保證出餐的標準化。
以自選稱重快餐品牌“八婺飯堂”為例,其創立于2015年,已在義烏開出25家門店。店內提供50多種來自浙江各個縣市的特色菜品、小吃和常見的家常菜,因菜品種類豐富且價格親民深受當地市民喜愛。
從1家店,到25家店,伴隨八婺飯堂的規模不斷壯大,如何確保所有門店出品的一致性,是過去團隊一直犯愁的難題。
注意到智能炒菜機器人技術的日益成熟與普及,八婺飯堂便開啟了變革,今年一開年,八婺飯堂便對旗下的門店逐個進行了全面升級,將部分炒灶替換成了2臺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F2。
如今,八婺飯堂的菜品已經在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上完美復刻,菜譜還能一鍵推送至其他各門店的設備上,每個門店的操作員僅需按照SOP操作手冊切配好食材,選擇相應菜譜,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便會自動執行程序。無論是百臺還是千臺設備,同一道菜譜的鍋溫控制、調料配比、翻炒攪拌動作等都高度一致,還能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食品衛生問題和燙傷、起火等安全風險。最大程度保證了每次炒制出品的口味統一。
據八婺飯堂方面透露,全面升級后的八婺飯堂,每家門店單日營業額都實現了30%-50%的漲幅,更有門店月營收突破百萬大關。
對連鎖餐飲品牌而言,標準化程度往往決定品牌的擴張速度,以及未來的開店天花板,而智能炒菜機器人保證了餐品的出品質量與一致性,即便是百城千店,都只有一個味道。
與此同時,智能炒菜機器人對食材、調味料等的使用都有嚴格的標準,門店在操作時必須要按照SOP準備,從原材料到出品整個過程全是標準化動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餐企建立標準化流程,為連鎖化擴張打下基礎。
幾萬塊錢一臺的機器,到底劃不劃算?
看完智能炒菜機器人這么多的應用,有商家可能就問了,使用智能炒菜機器人,到底劃不劃算?
餐飲供應鏈指南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商用智能炒菜機器人價格大都在3-6萬元之間,主要會因品牌、型號、功能等不同而價格有所差異。看起來,投入不算低,但其烹飪過程的高效與智能,省下的人工成本,已遠遠超過機器的投入成本。
就拿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來看,能滿足食品安全、防水、防油煙等需求。另外,與多數智能炒菜機器人采用鍍錫、鍍銀、鍍鎳等工藝的控制板不同,廚紀采用了鍍金工藝,金的抗氧化性更好,使用壽命更長,比其他材料更適用于潮濕環境的后廚。使用壽命更長,對商家而言,也意味著投資回報率更高。
△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最新機型F3
餐飲供應鏈指南從廚紀方面了解到,為了確保餐飲商家輕松上手,廚紀會從機器安裝測試、培訓教學到輔助復刻品牌菜譜,皆安排專人上門服務,定標、落標、連鎖復制。從門店動線設計到產品實際使用,再到智能化烹飪門店模型的打造提供一站式服務,幫助商家快速上手,實現后廚的智能化、標準化升級。
如今,針對智能炒菜機器人的應用,不少餐飲業內人士也表示,雖然并非所有菜品都必須由智能炒菜機器人來烹飪,但大部分家常菜通過智能炒菜機器人確實可以輕松實現標準化生產,而且比人工炒更衛生安全、更少的口味起伏。
消費端也在逐步將機器人炒菜視為一種習慣,如同大家已經習慣了電飯煲蒸米飯一樣。未來,智能炒菜機器人將會成為中餐企業的剛需產品。
注:文章題圖及部分配圖來源于廚紀智能炒菜機器人官方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