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兩年間崗位減少了60%。當時百萬大學生涌入市場。 你可能想,那就把老員工辭退,讓新人來不就好了?
但日本當時有終身雇傭制和年工序列制,老員工不走,新人就別想進。
于是,日本做了個艱難的決定——保老員工,犧牲大學生。為什么呢?因為在經濟泡沫破滅前,日本家庭負債率高達年收入的4.7倍,銀行壞賬率逼近5%的臨界點。 如果老員工失業,會導致更多斷供,從而引發更嚴重的金融危機。
為了緩解就業壓力,日本推出了“延緩就業”政策,他們采取兩招:鄉村振興和研究生擴招。
鄉村振興就是讓大學生回農村搞基建,而擴招研究生則是鼓勵學生繼續深造,提高競爭力。
這兩個措施確實有效果:三年內30萬人回流鄉村,40%的畢業生選擇考研。
好景不長,到1996年日本停止基建,這30萬人又回到了城市,加上延緩就業的那批畢業生,一下子涌入大城市找工作。
據說,當時有110萬人等待就業,再加上學校里還在讀的260萬學生,“日本根本承載不了這么多人的工作需求。
于是,日本又出臺了“勞動派遣”政策,說白了就是鼓勵企業多用臨時工。
這個政策害苦了當時的大學生, 他們只能去超市當售貨員、咖啡店做咖啡,送外賣,沒有培訓,沒有晉升空間,出現錯誤隨時可能被解雇。
結果只有47%的大學生能轉正。 盡管如此,他們能接受這種狀態,是因為父母還能給予一定補貼,還有對未來經濟好轉的一點信心。
然而事實并不如意,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讓日本150多家銀行倒閉,他們這一代人的噩夢持續到2003年才稍有緩解,但那時他們已錯過了職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只能成為被遺忘的一代。
這十年間,這一代人從見證日本經濟奇跡到遭遇衰退,然后進入低速發展,他們成了收入最低、結婚率最低的一群人,被稱為“失落的一代“。
然后,30年過去了,債還完了,日本也走出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