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不語,只把那吐出的銀絲當作丈量生命價值的標尺。為了弘揚孫寧生老師高尚的師德,用好身邊教材,從而傳承榜樣的力量,激發老師們內心的愛與責任,讓師德之光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熠熠生輝。孫老師于12月16日在茨營中學進行先進事跡宣講活動。
本次宣講全校共70余名教職工參加,孫老師以“我的教師生涯”為題,分享了他的教育歷程與感人故事。未完成初中學業的孫老師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便以當地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南京師范大學,他埋頭苦讀,靠著自學,每天都花時間去讀書做到了我們常人難以做到的事。畢業后,他如愿成為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一名地理教師。從此,他心心念念地把守護學生當成一生的追求。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退休第二天,孫老師就背上行囊,來到烏蒙山腳下的茨營中學。“抵達茨營中學的第一天,我就向校長做了承諾,除義務給孩子們上課、資助貧困學生之外,還要為學?;I措一批圖書雜志,建一所圖書室。”到現在為止我校的“希望書屋”已有藏書42000多本,雜志5000余冊,面積擴大到160多平米,以遠遠超過孫老師的目標。
然而已是花甲之年的孫老師利用周末時間,靠著自己的雙腿,走遍了這里的山路,遍訪了學生的家,沒落下一個地方。13年間,孫寧生把學生從田間地頭里、飯店餐桌間、小賣部柜臺后,一個個拉回了課堂,留在了校園,直接或間接經濟資助的困難學子和孤兒多達359人,資助金額已達百萬元。
憑一雙腳板丈量茨營的土地,心中有信念,再高的山都在他腳下,至今他依然每天都拖著瘦弱的身軀,奔走在茨營中學的圖書室課堂間,孫老師說過“大山里的孩子,看不到山外面,我要到那里去托舉他們,墊高孩子們的人生,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孫寧生老師14年如一日的無私耕耘和“甘作燭光為烏蒙山水添光亮,甘為春雨播撒在珠源大地為教育事業做貢獻”的堅定理想,溫暖了大山深處孩子們閃閃發亮的夢想。
最后校長趙小郭老師說:通過孫老師的事跡我深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他的事跡平凡又偉大,在平凡的工作中鑄就了閃光的師魂,我們能與孫老師并肩同行,是何等幸運!何其榮光!學習孫老師的春蠶精神,老牛精神,蜜蜂精神,紅燭精神,把孫老師的四種精神落實在教育教學中,潛下心來教書,靜下心來育人,把教師職業當做事業來做,熱愛事業,獻身事業,在孫老師精神事跡的鼓舞下,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為茨營教育高質量發展譜寫新篇章。
有人說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著另一棵樹
一朵云推動著另一朵云
一個靈魂喚醒著另一個靈魂
也許孫老師的使命就是守住這片青山
做那一棵樹、一朵云、一個靈魂
圖文:茨營中學團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