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信息山東訊(張春兄、馮愛云)為了更好地講好紅色故事,傳承沂蒙精神,12月17日,山東省志愿服務聯合會理事、沂蒙精神傳承人、臨沂大學客座教授尹志林,先后到山東省著名烈士孫善師孫善帥故居、沂蒙母親邵素蓮故居、“黃埔硬骨頭”冷相佑烈士紀念館和華東野戰軍紀念館等地,實地追尋探訪英烈足跡,學習先輩精神,以進一步豐富沂蒙精神宣講內容。
位于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橋西村的山東省著名烈士孫善師孫善帥故居,從一個雜草叢生破敗不堪的農家小院,到遠近聞名被20多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指定的黨建愛國教育基地,作為故居資助者和恢復修繕布展指導顧問,尹志林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財力、物力與精力。讓他倍感欣慰的是地方政府投資60余萬元為村里大街小巷鋪上了柏油路,并準備對故居作進一步升級。在這里,尹志林重溫了孫善師、孫善帥和濟南“濼口九烈士”及臨沂革命先驅孫金宣的革命事跡,并與該村黨支部書記孫啟田探討了故居下一步的工作、活動等事宜。
臨沂市羅莊區褚墩鎮北官莊的沂蒙母親邵素蓮故居,是尹志林資助指導恢復修繕布展的第二個紅色故居,目前還在布展中。
著名的“魯南四大娘”之一的謝大娘邵素蓮,1939年就率領全家六口人中的五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和村里的黨員干部一起把北官莊村打造成了銅墻鐵壁般的紅色堡壘村,自己的家則成了當時我黨縣委的秘密駐地。送情報,救親人,大義滅親……展板上邵素蓮的照片,定格了她慈祥的微笑和堅毅的目光,讓人不禁肅然起敬。邵素蓮,這位沂蒙母親,用她的一生詮釋了什么是忠誠與奉獻。
位于蘭陵縣神山鎮青竹山西村的“黃埔硬骨頭”冷相佑烈士紀念館,由蘭陵縣委縣政府投資200多萬元建設,布展工作正在進行,不日將向公眾開放。
曾作為發起人之一的尹志林的到來,得到冷相佑后人和村黨支部書記冷志斌地熱情接待。
冷相佑(1903—1927年),黃埔軍校第一期,經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分配到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教導團第一總隊任總隊長,于1927年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在撤離南昌南下途中,在潮州竹竿山大浦三河壩戰役中英雄犧牲。是參加起義的5名山東籍戰士之一,也是唯一的參加第一東征、第二次東征、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的山東籍共產黨員。被周恩來總理稱為“黃埔硬骨頭”。
華東野戰軍紀念館,這里陳列著大量的歷史文物和珍貴照片,生動地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尹志林邊走邊記,邊思邊悟,心中充滿了對英烈的無限敬仰和對沂蒙精神的深刻理解。
尹志林深知,傳承沂蒙精神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使命。他要將這份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和傳承,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銘記這段歷史,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