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視頻顯示,魯花食用油在燃燒后形成類似“瀝青”的物質,不少網友因此擔心魯花食用油的質量安全問題。對此,相關專家、機構表示,任何食用油不充分燃燒后都會產生類似黑色物質,是油脂共性,與食用油品牌和質量無關。
食用油變“瀝青”是油脂共性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顯示,將魯花食用油倒進鍋里加熱,后續發現食用油燃燒,鍋底出現類似“瀝青”的物質,將其放在手里捏,該物質沒有碎掉,而是呈塊狀。此事引發網友對魯花食用油食品安全的擔憂。
12月16日,新京報記者致電魯花集團,截至發稿,未獲回應。記者注意到,魯花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近日連續轉載兩篇相關文章,援引江南大學油脂團隊發布的科普文章等。文章稱,網友發布的關于食用油燒熱變“瀝青”的視頻中,將其直接與“問題油”掛鉤的說法是錯誤的,極易誤導消費者。
清華大學生化碩士、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博士安全專家云無心對新京報記者稱,任何食用油不充分燃燒后,都有可能產生類似黑色物質,這和品牌、產品質量無關。
“瀝青”究竟是什么?云無心進一步解釋稱,食用油中含有甘油三酯,在高溫燃燒的時候,甘油三酯所含的碳、氫、氧三種元素會發生反應。當燃燒不充分的時候,食用油就會變成黑色的類似于瀝青的物質。
江南大學團隊也刊文表示,當食用油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甘油三酯就開始氧化裂解,產生一些小分子揮發性物質,俗稱“油煙”。當加熱到300多攝氏度時,食用油達到燃點,迅速燃燒。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可以完全燃燒,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視頻中看到的高溫食用油變黑的情形,與木頭不完全燃燒會形成炭、機動車有時冒黑煙的原理是一樣的。
同時,甘油三酯中不飽和脂肪酸中存在大量雙鍵,在燃燒發生氧化裂解的同時,還會發生聚合反應,形成分子量較大的物質,這就是視頻中最后呈現的“瀝青”狀黑色膠狀物,其燃點也相應升高。如果進一步加熱不斷提高溫度,這些膠狀物也可以完全燃燒,消失于無形。
食用油如何科學存儲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17年發布的“食用油燒熱變成了‘瀝青’”辟謠視頻顯示,實驗人員從超市購買玉米油、花生油和米糠油分別進行加熱實驗,實驗證明,三種食用油經過高溫均會變成“瀝青”狀黑色物體,為油脂共性。
食用油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廚房用品,消費者也要學會科學存儲,以免變質損害健康。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發文稱,食用油的保質期較長,并不代表在保質期內其質量都是合格的。如果在陽光直射、溫度過高的存儲條件下,不到保質期就存在變質隱患,因此食用油要存儲到陰涼處,不要直接用大桶倒油,可以用玻璃瓶盛放,禁止使用不合格塑料以及純鐵純銅容器。
此外,炸過的油單獨存放,煎炸過的油和新油混用會加速食用油變質。開封后的食用油建議3個月內使用完。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李嚴
校對 翟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