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研醫藥 編輯|MAX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近年來,醫療醫藥領域政策擲地有聲,醫療醫藥領域科技創新企業也在政策東風下,迎來了收獲期。其中全球腫瘤研發和創新持續發展,為晚期癌癥帶來了新的治療方法,并在制藥領域引入了最先進的科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全球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3,287億美元,至2030年將進一步增長到4,547億美元,2026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8.4%。
全球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百濟神州公司是一家全球腫瘤治療創新公司,專注于為全世界的癌癥患者研發創新抗腫瘤藥物,提升藥物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分別在A股、H股、和美股三地上市(代碼:BGNE.US;688235.SH;06160.HK),打響全球化攻堅戰?,在百濟神州總裁吳曉濱看來,疾病沒有國界,醫藥也不應該有國界。
百濟神州是一家什么樣的藥企引得資本頻頻追捧?
創始人硬核背景:一位科學家大咖和一位商業大咖于2011年共同創立。
王曉東,生物醫藥圈泰斗級人物,在細胞凋亡領域幾乎無人匹敵,32歲就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曾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改革開放后獲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中國第一人。與共同創始人歐雷強(John V.Oyler)約定,不參與企業管理,只參與科研有關的事,”角色定位始終是“科學家”。
歐雷強,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斯坦福商學院,曾在麥肯錫擔任商業顧問,并先后在美國多家生物制藥企業擔任高管。
百濟神州主要從事靶向和腫瘤免疫治療創新藥研究,目前共有 3 款自主研發并獲批上市藥物:
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zanubrutinib)一款用于治療多種血液腫瘤的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劑,是第一個國產BTK抑制劑——在美國獲批上市,實現本土新藥出海“零的突破”;2020年6月,百悅澤在中國獲批上市。截至 2024 年 4 月,百悅澤?已在 70 個市場獲批用于多項適應癥。
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tislelizumab)一款用于治 療多種實體瘤及血液腫瘤的抗 PD-1 抗體免疫療法,2019年12月,國內首個用于治療尿路上皮癌的抗PD-1單抗藥物——在中國獲批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款產品均在2020年底的國家醫保目錄準入談判中被成功納入了國家醫保目錄。
百匯澤(帕米帕利,pamiparib)是一款具有選擇性的 PARP1 和 PARP2 小分子抑制劑,2021年4月30日,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附條件批準上市,國內獲批上市的自主研發抗癌新藥。是目前已知唯一非藥物泵底物的PARP抑制劑,也是國內首款獲批用于治療鉑敏感及鉑耐藥復發性卵巢癌的PARP抑制劑。
國內最舍得“砸錢”的創新藥公司
2018年至2023年,百濟神州的研發費用約為45.97億元、65.88億元、89.43億元、95.36億元、111.52億、128.13億元。這個數字就算是“行業一哥”恒瑞醫藥也自愧不如。
睿研制圖,數據來源Wind
新藥研發、生產、商業化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過程,公司需要在藥物早期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開發、監管審查、生產、商業化推廣等多個環節持續投入。創新藥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其發展的特殊性和挑戰性。一款新藥從實驗室研究到最終上市,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這個過程包括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以及藥品注冊審批等多個階段。創新藥的研發不僅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還需要高端人才、先進設備和技術支持。為了在創新藥行業長期競爭中勝出,就需要企業持續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研發效率,加快新藥上市步伐。由此可見,百濟神州只有保證研發投入,才能夠早日化險為夷。
從營收來看,其賺錢速度遠遠跟不上公司“燒錢”的速度,“大家光看到百濟神州特別燒錢,那是因為我們做了很多全球的三期臨床試驗,一個試驗動輒要花掉十幾億元人民幣,所以研發投資非常巨大的。”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汪來在一次行業峰會上解釋道。
睿研制圖,數據來源Wind
回顧往年數據發現,2023年公司的全球收入達約人民幣174.23億元。與2022年相比,全球收入增加了約人民幣78.57億元,但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為人民幣605.66億元。這也不禁讓我們發問,百濟神州營業收入一路高漲,表現優異,為何至今沒有實現盈利?公司存在未來繼續虧損的風險,且該等虧損可能會在近期內進一步擴大。這家跨越國界和時區的創新型企業似乎正在遭遇困境,是否會進而影響藥物研發、生產及商業化等各項工作?是否會使得公司業務規模擴張及持續運營能力受到影響?
市場競爭激烈
百濟神州通過自主研發與戰略合作的“雙線布局”,百濟神州建立了豐富的研發管線。在藥物研發及新藥物的生產等方面,百濟神州分別建立了分析化學研究平臺、化合物篩選平臺和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優化平臺等15個核心技術平臺,在研發成果轉化方面建立了7個核心技術平臺。
截至2024年8月7日,百濟神州全球臨床開發管線藥物34種,其中2024前三季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自主研發產品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和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以及安進授權產品的銷售增長。
百悅澤是一款BTK抑制劑,你方唱罷我登場,近年來BTK抑制劑研發火熱,大放異彩。目前全球范圍內共有6款BTK抑制劑獲批,分別是艾伯維和強生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吉利德和小野制藥的替拉魯替尼、諾誠健華的奧布替尼,以及禮來的Pirtobrutinib。其中多家已經獲批上市并納入醫保,除此以外,國內在研產品方面,數十款產品已經進入臨床研究階段。隨著更多BTK抑制劑的到來,百濟神州的產品又能給市場帶來什么樣的驚喜?是否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值得持續關注。
再來看看百澤安,它是一款百濟神州核心自研產品針對免疫檢查點受體 PD-1 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自2018年6月,國內獲批第一個PD-1以來,短短六年國內PD-1/PD-L1免疫藥物的商業化已經非常內卷。
而不同PD-1/PD-L1抗體作用機制和抗體結構大致相同,市場競爭已然白熱化,百濟神州想要突出重圍并非易事。
百濟神州部分產品情況表(數據來源:2024半年度報告)
前四大股東流通股均為境外法人股東
第一大股東為安進(全球生物科技巨頭),持股數量為2.46億股,持股比例為17.77%;
第二大股東為HHLR Fund(高瓴為投資經理),持股數量為1.43億股,持股比例為10.31;
第三大股東為Baker Brothers (是一家對沖基金),持股數量為1.39億股,持股比例為10.01%;
第四大股東為Capit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ompany(美國前十大基本公司),持股數量為1.08億股,持股比例為7.83%。
前四大股東且均為境外發行的股份,未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登記,不受限于A股規則下的限售條件。其股份狀態未知。從股東身份可以看出百濟神州的國際化影響力,較為被國際資本青睞。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機構源源不斷地輸血,百濟神州的股權不斷被稀釋。目前,百濟神州股權較為分散,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警惕現金流危機
風險方面,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持續為負,并且凈流出額持續擴大。說明公司急需要繼續獲得外部資金的支持,不排除公司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融資的可能性。風險方面,首當其沖的是其經營現金流十分緊張。
財報顯示,2019-2024年,百濟神州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分別為-55.46億元、-51.8億元、-82.85億元、-78億元、-77.93億元以及-2024年三季度-18.41億元。
深陷輿論漩渦,股價反復跳水
百濟神州的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殷敏最近被深圳緝私部門帶走配合調查,百濟神州隨即在官方網站發布聲明稱,獲悉公司一名員工正在配合相關調查,但據了解,該員工所涉事件與百濟神州無關。但是調查引發的社會關注導致百濟神州的股票產生波動,二級市場上,10月25日百濟神州A股和H股股價下挫,一度跌停。截至12月18日,A股股價為164.58元/股,市值為2277億元 。
藍籌提示:創新藥研發的高投入和高不確定性是行業共性,產品能否成功開發并推出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競爭依然激烈,百濟神州短期想要突圍并非易事,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公司財務安全和產品開發方面的動態。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