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規則改版了,未被星標的公眾號文章無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錯過。為防走丟,小伙伴們都加個星標吧,步驟如下~
有些家長在帶孩子活動身體時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孩子小腿屈伸運動 時,關節竟 然 “ 咔咔”作響 。
不是一般老骨頭太久沒活動、關節僵硬才會這樣么?孩子這一身“裝備”可都還是九成新啊,天天竄來跳去也不存在什么久坐的問題...
難道是缺鈣了?
別誤會,孩子關節彈響,和缺鈣真沒啥關系。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的關節彈響聲
大多是生理性的
關節活動時發出的咔咔聲,在醫學上正式的叫法是“關節彈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嬰幼兒活動小胳膊小腿時發出的清脆彈響多是生理性的。主要是孩子年紀太小,韌帶還很松弛,關節不穩定,當半月板活動幅度較大時,便會發出這樣響聲。
這種彈響不會給孩子帶來痛苦,也不會引起關節活動受限(如有請及時就醫),一般不用擔心。等孩子慢慢長大,韌帶逐漸緊實便好了。
那么大一些、例如上小學的孩子偶爾運動時還會膝關節彈響是怎么回事呢?孩子還愛掰手指玩,十個手指挨個掰得啪啪響,應該阻止嗎?
這類的關節彈響其實很多大人也會,不伴隨疼痛、不影響活動的話也屬于生理性現象。
前者多是身體久不活動肌肉緊張,肌腱摩擦骨骼時發出的聲音,拉伸身體后便不會響了。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和后者(指關節彈響)一樣, 來自關節腔內氣泡破裂發出的彈響。
你也許會疑惑,關節里哪來的氣泡?
有的。我們的關節是包裹在關節腔里的,關節腔里有關節液,而關節液里又溶解有少量的氣體。當關節突然快速活動時,關節腔會瞬間處于負壓狀態,氣體從液體中析出形成氣泡,又在壓力下爆裂,由此而發出彈響。
這種彈響一般不連續、不頻繁,響過一輪之后,通常要等過段時間后才能再掰出響聲。我們平時掰手指應該也有這樣的感覺:十個手指掰過一輪之后,再壓就發不出聲音了。
一般認為這種氣泡爆裂產生的關節彈響不會損傷關節,也不會導致關節炎,所謂“關節變大”的說法沒啥科學依據,家長不用過于擔心。
病理性關節彈響
需要及時就醫
歐醫生,你前面說的這些是生理性的,那萬一是病理性的呢?可能是缺鈣嗎?
那要考慮的情況就比較多了,不過也不包括缺鈣:
1、膝關節盤狀半月板。
正常人的膝關節半月板一般呈“C”狀,盤狀半月板屬于先天性的畸形,活動時可出現彈響,造成潛在損傷,增加發生半月板撕裂和骨關節炎的風險。
兒童盤狀半月板可能有癥狀也可能沒有,平時大多不痛,但偶爾膝關節活動時可能會發出彈響、伸直受限;大一點的孩子劇烈運動后可能有關節疼痛、腫脹的情況,提示半月板撕裂。
如果孩子有疑似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檢查,盤狀半月板的診斷一般需要用到核磁共振(MRI)。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
2、髖關節發育不良。
在孩子會走路前,每次兒保醫生都會檢查孩子的髖關節活動情況。在檢查時若發現孩子腿根處關節(髖關節)活動發出悶響(非脆響),通常會考慮可能存在髖關節發育不良。建議定期帶孩子做兒保,監測孩子的發育情況。
而孩子學會走路之后,或者年齡更大的孩子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癥狀可能表現為一條腿看上去較短或偏向一側,還可能造成跛行,即走路時步態不均勻。
如果孩子有疑似癥狀,建議交由醫生判斷,一般除常規的體格檢查之外,可能還需要接受X光或超聲等影像學檢查。
3、髕股關節不穩。
髕股關節(即膝部的關節)不穩最常見于15-17歲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
最主要的癥狀是膝關節(多為前側)持續性鈍痛,經常發生在上樓梯、久蹲之后。部分患者有習慣性脫位,有時會出現關節無力、打軟腿、彈響的癥狀。
如果孩子經常和你說膝蓋不舒服,建議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
除了以上這些情況,還有一些骨科的疾病可能導致關節彈響,如剝脫性骨軟骨炎、膝關節炎(多見于成人)等。這些由疾病引起的關節彈響,一般除彈響外還會有其他不適癥狀,如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偶爾關節彈響,沒有任何明顯疼痛或其他不適,一般不需要擔心。
一張嘴下巴咔咔響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成年人、大孩子吃東西、張嘴時耳朵和下巴交界處發出咔咔的響聲、伴疼痛、嘴巴張大受限,有時還頭疼、耳痛,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MD)。
TMD的發病多和個人的咀嚼習慣、牙齒咬合不好等因素有關。這個病治療起來其實不難,如果有疑似癥狀建議盡早就醫,到口腔科掛號診療確診。
end
參考文獻:
1、UpToDate臨床顧問:患者教育:髖關節發育不良(基礎篇)、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臨床特點和診斷、成人膝關節慢性疼痛的影像學評估-盤狀半月板、成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2、石杰,劉剛,朱斌,扶世杰.髕股關節不穩研究進展[J].國際骨科學雜志,2020,41(06):352-355.
3、王存有,李建偉,要曉鑫,相建良,徐洲.髕股關節不穩的診療進展[J].中國醫藥導刊,2021,23(05):332-336.
4、王瑜,耿華,何曼,孔令偉,曹海營,金宇,趙景新.兒童膝關節盤狀半月板的超聲診斷[J].河北醫學,2018,24(03):489-492.
5、Kim JH, Ahn JH, Kim JH, Wang JH.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 importanc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Exp Orthop. 2020 Oct 12;7(1):81. doi: 10.1186/s40634-020-00294-y. PMID: 33044686; PMCID: PMC755055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044686/
6、Kocher MS, Logan CA, Kramer DE.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 in Children: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7 Nov;25(11):736-743. doi: 10.5435/JAAOS-D-15-00491. PMID: 2905911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059110/
7、http://121.4.192.30:8091/contents/radiologic-evaluation-of-the-chronically-painful-knee-in-adults/abstract-text/17225177/pubmed
8、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what-causes-popping-joints-2552212
9、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joint-popping-5524804
10、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snap-crackle-pop-need-know-joint-noises/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5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圖片來源包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