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期
編者語:
電視連續劇《我是刑警》劇終,觀眾說,不忍和秦川講再見。在這年尾歲末,反復被唱起《少年壯志不言愁》,又成了一束光,“讓一切故事從頭說。”
警察這個職業是個謎。他們身上有孤獨的質數,有很難完全散開的暴風驟雨,也有王杰歌里唱過的“人長久,情長在,無悔無憾”。
在生活中,每一身藏青藍,都有自己“危難之處顯身手”的難忘故事。
本期真水無香,我們走進余杭區公安分局瓶窯派出所,講述民警徐建兵的故事。別人說他工作辛苦,顧不上孩子管不了家,他自己總結,處理警情就像“開盲盒”,勇往直前就是勝利。
采訪徐建兵時,他說警情就像“開盲盒”,這句話出自一個“資深”社區民警之口,讓人感覺頗為新鮮。從杭州余杭閑林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到余杭瓶窯派出所副所長,徐建兵在“開盲盒”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呢?你也許不知道閑林、瓶窯,但一定知道和瓶窯有密切關系的良渚文化、良渚古城遺址——盲盒謎底并未揭曉,不如繼續讀下去。
接到警情的一剎,就像在百米賽跑的起跑線聽到發令槍,立即全力以赴。
2021年3月的一個夜晚,閑林派出所接到了一起跳樓自殺的報警。徐建兵當時是值班民警,第一時間接手,經巡查,報警人并不知道欲輕生的人在哪。報警人和他是朋友關系,他看到了他的一條朋友圈,內有一張照片,感覺到他有跳樓輕生的想法,打電話聯系,對方也一直沒接。情急之下,只好報警求助。
到底是開玩笑惡作劇,還是真的有可能跳樓?徐建兵并沒有大意。他看了報警人提供的照片,照片是晚上拍的,比較模糊,但是依稀能從照片中,看出有一條高架路,以及一塊廣告牌。徐建兵平時天天在村社走訪,對轄區的每個地方都很熟悉,對照片上的廣告牌,恰好也有印象。根據照片上的線索,他判斷這位欲輕生的人很有可能就在附近小區的某一幢高樓的頂樓上。初步研判后,徐建兵馬上帶領隊員趕赴該小區,同時組織小區保安對可能性相對較大的幾處樓宇進行檢查,沒想到真在一幢18層樓高的樓頂,發現了他。
徐建兵和同事趕到樓頂時,他已經坐在樓頂的護欄外面,臉上的表情不太看得清,沒有溝通的欲望,情勢非常危急。徐建兵自學過心理學知識,知道這個時候講什么話、怎么溝通非常關鍵,而且溝通時,邊上最好不要有無關人員。經過向報警人初步了解,眼前這名男性,年僅20歲,幼年父母雙亡,由姐姐將其撫養大,家庭經濟困難,近段時間找工作又不順利,可能因此產生了輕生念頭。
徐建兵先讓其他人員避開,自己先跟他溝通,說了如下一番話:“你有勇氣面對跳樓,為什么沒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呢?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這種行為不值得。”不過他并沒有做出回應。徐建兵覺得,在這種時候,如果是平常交心的朋友來溝通,應該最有效果。溝通時,拋出一個話題后,輕生者若有了正向反應,那么就可以沿著這個話題,繼續溝通下去,否則就要轉換一下話題。
慶幸的是,在報警人的協助下,這名男性的姐姐和他在杭州的一位知心朋友,很快被聯系上,并趕到現場進行勸解。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終于被成功勸下。當這名男性回到樓頂護欄內,徐建兵快速上前穩住男孩,對講機都不小心掉了下來。“這個時候就怕對方思想反復,要盡快穩住。”
每一起案件的成功處置,都離不開團隊的群策群力。
僅憑一張照片,救回了一條命,這件事給徐建兵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小伙子只是家里太窮太困難了,面對困難時又太孤單,自己一個人應對困難的經驗不夠。這時候就特別需要別人鼓勵他面對生活。”徐建兵的回憶里有幾分感慨。小伙子跟著姐姐回去之后,再后來的情況,也無從知曉了。“希望他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走出了低谷。”
作為一名社區民警,徐建兵遇到的人命關天的警情不止一回。
2017年9月12日下午,派出所接到一個報警求助電話,報警人李先生說自己的外甥何某有自殺傾向,但不知道何某人在哪。李先生在轉塘某駕校做教練,外甥何某和他都是安徽人,兩人一起租住在閑林。徐建兵根據李先生提供的信息,了解到何某輕生的緣由,可能是因其欠債太多,感覺生活無望。李先生說自己接到外甥的電話后,電話那頭的何某告訴他,喝了農藥,但是沒說人在哪里,然后電話里就沒聲了。徐建兵帶隊先趕往何某在閑林的租住屋,但何某并不在。
附近角角落落都找遍了,就是沒發現何某人影。于是派出所又通過其他途徑,終于發現了一條線索:何某有入住賓館的登記記錄。賓館在老余杭,不在閑林派出所轄區,徐建兵先將此事報告給老余杭派出所,然后和同事趕到了何某登記的老余杭某賓館。到了賓館一問,服務員說確有此人,上樓后就沒下來過,于是直奔二樓何某房間。剛到門口,就聞到了一股農藥味,然而房門緊鎖,民警只好破門而入,發現何某半躺在床上,人已經沒反應,口吐白沫,嘴里跟冒煙一樣。徐建兵讓隊員先打120,然后安排把何某背到樓下(老賓館沒電梯)。把人轉移到樓下后,問了120,說要過一會才能到。
這時候徐建兵做了一個果斷的決定,“來不及了,趕緊先用警車送到醫院。”徐建兵自己開車,和其他參與救援的人員一起,將何某送到了醫院,救回了一條人命。“幸虧送的及時,來的時候心跳都停了,如果遲來十分鐘,恐怕就回天乏力了!”一名參與搶救的醫生對民警說。
每一次出警,從頭到尾,事無巨細。
徐建兵說派出所民警的工作場景其實非常豐富,遇到的警情就像開“盲盒”,雖然要處理大量的矛盾糾紛、家長里短等瑣碎的小事,有時候也會面臨當事人跳樓、跳河等生死一線間的處置。人命關天、危難時刻時,要挺身而出,就必須具備果斷的性格和清醒的頭腦,以及出色的溝通協調能力;處置警情時,要有自己的主見,做到臨危不亂,有不等不靠的意識。
性格中的果斷,和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不無關系。
徐建兵從小就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意識。讀中學時,他就開始了住宿生涯;中考時,徐建兵是家鄉臺州市椒江區的全區第三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溫嶺中學。讀高中時,徐建兵一個月只回家一次。周末時,班上其他同學都回家了,徐建兵和另外兩個同學,因路途等原因,選擇不回家,自己照顧自己。“平時遇到問題,大多時候,我都自己處理。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對自己的人生,抱持的是嚴謹的豁達態度。”
少年壯志不言愁。
徐建兵出生于1984年,本科是化學專業,2006年,他剛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上市公司,從事化學原料的市場研究拓展。2007年,徐建兵參加了公務員考試,并在當年成為一名司法警察。2013年,他被調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2014年,來到余杭閑林派出所,成為一名社區民警。
初到派出所工作時,徐建兵做內勤工作,雖然是個基層崗位,但在徐建兵看來,內勤崗位需要上傳下達,和各個業務部門、以及上級單位都有較多的溝通交流,是個容易學業務、鍛煉人的崗位。在內勤崗位上做了一年之后,徐建兵的進步很快,在2015年年初,轉做治安民警,2016年年初,又轉為社區民警。
從司法警察轉到派出所,徐建兵要從零開始,面對新的職業生涯。尤其是在社區民警這個崗位上,徐建兵一待就是將近八年。徐建兵在這個崗位上,傾注了很大的熱情。“小事關系著民生,要有小事不推卸、大事積極主動、難事想辦法的工作姿態,能夠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社區民警的日常工作枯燥乏味,不過在徐建兵看來,也都是學問。
徐建兵的微信昵稱是“閑居林下”,但他笑稱,其實“閑林不閑”。
2014年時,閑林派出所轄區人口7萬左右,日均警情10起,到了2023年,轄區人口就增加到了21萬,日均警情也達到了30多起。
2021年,徐建兵管理的閑林某大型小區,由于物業管理不善,小區業主和物業之間矛盾較為突出。該小區住戶規模約5000戶,由于人口多,業主群體中出現了輿情苗頭。小區部分業主不斷反映小區消防設施癱瘓問題,徐建兵多次主動走訪了解情況,收集民意,并會同社區召開業主代表會議,與街道有關部門溝通,協商解決方案,促使物業公司加快落實專項資金,用于小區消防設施整改。經過多次實地跟蹤、督促落實,該小區消防設施配置不到位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徐建兵也得到了業主的廣泛認可。
讓徐建兵對“群眾關系”理念有所觸動的,是他早年經辦的一起警情。“我剛到閑林派出所時,在一次出警任務中,被群眾圍住不讓走,事情起因是有人報警反應,拆遷時,報警人家里的一個茅坑沒有被納入評估補償,就被動遷公司給拆掉了,要派出所給說法。我第一時間出警到現場了解情況,讓報警人向政府征遷部門反應情況,報警人當場就不肯了,要派出所處理。因為現場給不了能讓當事人接受的處理方案,圍觀的群眾越聚越多,最后是當時的值班領導到現場才解了圍。這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明白,沒有扎實的群眾基礎,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做不好派出所基層工作的。”
徐建軍在閑林水庫巡查,告知釣魚者此處嚴禁垂釣。
說到閑林水庫,可以說,這是個“有背景”的重要水庫——公開資料顯示,閑林水庫是一座以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和抗咸供水為主,同時兼具防洪和改善水環境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是千島湖配供水工程的終點,千島湖的水,正是經過閑林水庫,流進了杭城的千家萬戶,惠及120余萬市民用水(2021年數據,據《杭州日報》);2019年9月,閑林水庫還獲評浙江省十大最美水利工程稱號。徐建兵剛到閑林派出所工作時,水庫還在建設中,圍繞水庫建設形成的拆遷事務比較多。徐建兵除了參與處理拆遷遺留問題,還要承擔起水庫工地巡邏的工作,對安全責任單位進行督導,確保水庫建設用炸藥存放的安全。
在閑林派出所,徐建兵因為閑林水庫,就這樣和炸藥有了意想不到的“交集”。
在閑林水庫的外圍,是午潮山國家森林公園。徐建兵回憶,一年中總有幾起在午潮山森林公園迷路的游人報警求助事件。
秋日午潮山
2021年,閑林派出所民警就救援過一個被困在閑林水庫邊、進退兩難的登山者,這名登山者本來只是爬個山,慕名前往閑林水庫,想拍幾張照片,就一直走到了水庫邊,之后,回去的路卻找不到了。徐建兵也通過媒體發出過呼吁:“閑林水庫庫區不是對外游玩的地方,廣大市民不要隨意到閑林水庫游玩,以免發生危險。”
作為社區民警,徐建兵經常在社區間走訪。在一次走訪中,遇到一位老母親,她提了一個奇怪的要求,希望派出所把她的兒子抓起來。經過進一步了解,徐建兵才知道,原來老母親的家境不太好,兒子40多歲了,很喜歡賭博,經常不顧家,輸了不少錢。
兒子好賭,老母親勸,老婆也勸,但就是不聽,家里經常吵鬧。徐建兵想找兒子在家時上門溝通一下,但怎么都碰不上。后來,有一次碰上了,干脆就把他約到派出所談話。徐建兵知道,對待好賭的人,說教式的談話效果一般,對方聽完,應付下也就走了。于是,徐建兵就跟進這件事,深入了解對方的家庭情況,終于找到了一個他認為可以“戳心”的“點”——
該圖片由AI自動生成
“他媽媽70多歲了,每天起早貪黑,騎著三輪車出攤,到街上賣編織袋,賺點生活費糊口,給自己的小孫女用,這個點感動了我。我想能夠感動我,也應該能感動她兒子。”徐建兵說。于是他把老母親在街頭佝僂著身子、辛苦勞動的場景,拍下照片,發給老母親的兒子看。再次溝通交流的時候,老母親的兒子果然被觸動,向徐建兵保證不再參與賭博,今后努力在工地上干活賺錢,不讓他老母親操心。老母親感激在心,專門送了水果到派出所表示感謝。
徐建兵說這個家庭的轉變,讓他進一步體會到了社區民警的意義,那就是可以為家庭和社會的和諧,出上一份力。
徐建兵善長從細節中找到“點”,把“點”變成抓手,然后去解決問題。2017年之前,一個村子里有兩個家族,都是“三代同堂”,卻長期不和、有歷史遺留恩怨,為了一點土地問題,曾多次打架械斗。徐建兵辦案,先像個朋友一樣,找兩家都去聊聊天,但聊了多次,后來這兩家的第二代之間,還是又一次打起了架。這次打架,被立了治安案件。徐建兵覺得自己是社區民警,由自己繼續去處理兩家的問題可能更合適,實在處理不好,再根據情節,對兩家采取拘留等措施。
徐建兵調整工作思路,琢磨著尋找解決問題的抓手,還真又找著了——他了解到,兩個家庭的第三代,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初中,學習都很優秀。“如果你們家長被拘留,可能會留下污點,對孩子也許有不利因素,孩子長大了,萬一將來埋怨怎么辦?”經過這么一番溝通,兩邊家庭終于和解,同時由村里做主,做了兩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兩個家庭間的矛盾,徐建兵辦了兩個月,直到完全化解。“這也是‘立案促化’”的一種客觀效果。”徐建兵說。
2023年4月5日晚,居民陳某向徐建兵反應,他妻子接到一個客服電話,稱妻子的賬戶存在違規交易,要求按照客服的引導操作、以免影響征信。陳某根據徐建兵之前提供的詐騙案例,感覺他妻子遭遇了電話詐騙,但他妻子像著了魔一樣,怎么勸都不聽,堅持要往一個賬戶里轉錢。
徐建兵得知情況,讓陳某立即控制他妻子的手機,并帶妻子到閑林派出所大廳,交給專業人員處理。陳某就這樣,拿著他妻子的手機,連推帶拉地將妻子“扭送”到了閑林派出所。妻子姓方,她給民警看了自己的手機,顯示其銀行賬戶內有一筆120000元的金額到賬,是互聯網平臺放的貸。方女士說她要將這筆錢轉入一個名為“張玉峰”的收款賬戶,以免影響征信。
民警告訴方女士,這就是典型的冒充客服類的電信詐騙,緊接著民警生動復述了“客服”的聊天套路,從主動搭訕的用語、到提出安裝某款APP,方女士對民警事先沒看她和客服的聊天記錄,卻能說個大概很是驚訝。“我當時真的腦子全亂了,只想照著對方的意思操作,以免影響自己的征信。”原來,這個自稱“京東白條”客服的電話,說她的賬戶存在違規交易,會影響征信,需要進行一些操作。而這個假冒的客服電話,相信不少人都接到過,確實有一些迷惑性。
早在2021年,徐建兵就嘗試在微信上開直播,以直播的形式開展反詐知識普及。當年4月底的一場直播,前期直播預告一經發出,就收獲了200多人的訂閱,直播當晚觀看人數達到了1000人次,點贊數更是達到了2萬次。評論區大家互動頗多,有的“現場說法”訴說自己剛經歷的騙局,有的詢問如何識破騙子的伎倆。徐建兵覺得,看直播已經是一種新的網絡生活方式,通過直播的方式開展反詐工作,也能更加貼合年輕的受眾群體。受到直播效果鼓舞的徐建兵,在2021年就開設了8場反詐直播。
每次直播前,徐建兵都做充分準備,用數據說話。
2023年5月,正值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徐建兵,升職調到余杭瓶窯派出所擔任副所長,分管社區警務工作。
瓶窯地處余杭的西北面,位于杭州“兩廊一軸”(城西科創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和古今千年發展軸)交匯處。瓶窯派出所轄區面積129平方公里,下轄13個建制村、8個社區,實有人口約12萬人。派出所由21名民警、180名輔警組成,日均接警25起。舉世聞名的良渚文化遺址,其核心區占地約3.66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就位于瓶窯派出所轄區內。
良渚文化被考古界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的實證。2019年7月,作為良渚文化的核心區域,“良渚古城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后,瓶窯先后建成了杭州國家版本館、瓶窯老街、良渚5000+藝創園等對外開放的文化地標。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已成為“網紅打卡點”,人流量大,每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人多了,難免會有各種矛盾糾紛、尋人尋物等事件。為便捷高效地提升游客服務,瓶窯派出所于2019年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設立了警務室。
守護良渚文化世界遺產、為游客提供服務保障,是徐建兵分管的社區警務的一項工作內容。截至今年11月底,已解決游客求助上百起,其中,尋找遺失物件40余起,尋找走失的孩子、老人20余起。
今年5月,一位北京游客,在良渚遺址公園游玩時,丟了錢包,但她本人并未察覺,游玩結束后,直接去了建德。公園的巡查人員撿到錢包后,發現里面有一張身份證和其他物件,就是沒有任何聯系方式,于是便將錢包送到警務室。民警根據身份證信息,聯系了失主在北京的戶籍所在地派出所,才最終聯系上了失主。失主在拿回錢包后,特意寫了一首詩,還發在了她自己的微信視頻號上,以表感謝之情:“千里驅車吳越行,來游良渚故王城。古文明處施新政,真敬業時傳美名。愛崗懷仁求實事,熱心盡責感深情。小詩難寫高風義,敬謝江南警務兵。”
良渚遺址公園,是杭州寶貝,也是一個歷史的夢。
服務游客之外,社區警務還要在遺址公園內的重要文物點,定期打卡,查看有沒有被盜或被損毀的跡象;同時還要指導責任單位,每天在公園內巡查,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巡查看似簡單,其實并不簡單。良渚遺址公園太大了,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公園,一個臺地,就是文物。一方面巡查的工作量很大,另一方面,為了防盜防損,巡查工作在細節上其實很有講究。”徐建兵說。
除了良渚遺址公園這一相對特定的區域管理,對于社區警務工作來說,依然也要面對轄區內的各種矛盾糾紛。
瓶窯轄區內警情的區域分布特點明顯:老城區內,老戶多、老人多、老房多;新城區內,則是婚戀糾紛多、租房糾紛多、噪音擾民多;山區片內,則是鄰里土地糾紛多。
熟悉轄區,不僅要熟悉轄區的地理位置特點,也要努力熟悉每一戶人家。
在閑林派出所時,徐建兵更多是一名戰斗員的角色,到了瓶窯之后,他有了新的挑戰。作為社區警務團隊8名民警、57名輔警的指揮,要提練一些有意義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做好各種協調工作,有時也仍然走到一線和警情處理打交道。在閑林派出所多年的社區民警經驗,在他身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那從不輕言放棄,耐心等待、耐心溝通的本色,也依然繼續著。
2023年10月,轄區內一個老人較多的老舊小區,有加裝電梯的需求,在其他住戶都要求加裝的情況下,有一住戶卻始終不肯同意。相關部門和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協商勸導,均被該住戶拒之門外。周圍鄰居開始鬧意見,有矛盾升級的風險。得知上述情況后,徐建兵帶領社區民警,多次同鎮政府和社區干部一起,協商尋求解決矛盾的出路,多次聯系當事人做勸解工作。通過一次次地溝通,以拉家常的方式,詳細了解了糾紛的成因、矛盾的根源和住戶的訴求;碰到不懂的專業領域,徐建兵就請教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分析解決。盡管調解一次次失敗,但徐建兵沒有放棄,最后終于在2024年8月,經過了詳細的釋法說理后,該住戶終于接受了意見建議,徹底化解了矛盾糾紛。這樁矛盾的調解,前后用時總共長達10個月之久。
徐建兵說,報警人反應矛盾糾紛或者求助時,最怕聽到的就是“這事不歸公安管”“你得找某某部門”。
社區民警在面對非警務需求時,確實往往應接不暇,這就對社區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時,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在一線崗位多年,面對熬夜值班、長期的高強度工作,徐建兵說曾經每天晨跑五公里進行鍛煉,以確保自己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
“加班多,就沒有很多時間陪伴家庭,兒子的成長和學習,長輩的身體健康,更多是愛人在照顧,心里非常感謝家人一直以來對工作的成全。”
徐建兵的愛人和小孩,是他努力奮斗的摯愛。
注:文中圖片除標注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馮明華
編輯:胡 冰
排版:斑 鳩
【近期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