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微、朱幼萍
這段時間,臺州黃巖嶼頭鄉“大黃饅頭”和“兜內咖啡”聯動,開展“買咖啡送饅頭”活動,在微信朋友圈火爆“出圈”,吸引不少游客前去嶼頭打卡。
“大黃饅頭”由返鄉青年黃錕鵬于2024年創辦,短短半年時間,他通過短視頻營銷打開銷路,實現月銷量30萬個以上,助力村集體增收30萬元。而“兜內咖啡”是富嶼“青年在村”計劃項目之一,以“區青年企業家協會+‘青年在村’團隊+共富公司”模式,用年輕人青睞的元素活化老街風貌,進一步提升區域流量吸引力,助力鄉村振興。
“以前來買饅頭的顧客以中年為主,現在因為和咖啡店聯動,很多年輕人也慢慢喜歡上了‘大黃饅頭’。”黃錕鵬說,原本傳統單一的饅頭產業和咖啡聯動后蓬勃發展。現在,還創辦了饅頭工廠,配備自動化生產線。
“這不僅是商業上的成功創意,更是青年創新思維在鄉村的生動實踐。”黃巖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黃巖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理條件,曾是鄉村發展的阻礙,如今卻在青年的創意與努力下,變成了孕育新興業態的搖籃。
“青進永寧”破題鄉村改革
近年來,黃巖朝著青年發展型城市的目標努力,開展“青進永寧”專項行動,探索機制創新,破題鄉村改革,全面推動青年入鄉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2023年,恰逢沙埠鎮推進省級佛嶺森林公園建設。橫溪村依托其距離主城區“半小時生活圈”的地理優勢,太湖山、佛嶺水庫等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和運營者的目光。經多次對接,橫溪村與青年創客張敏挺等人達成合作,開設了埠里咖啡館。
目前,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這個隱匿在佛嶺水庫大壩旁的咖啡館就十分熱鬧。游客可以在此聽音樂、喝咖啡、圍爐煮茶、野餐露營,甚至還能體驗自行車賽、機車環庫游等運動項目。
“我們打造以‘機車運動、逃離城市、青年社交’為主題的城郊村咖,豐富了活動,讓游客從之前只能拍照,到現在可以待上一整天。”“埠里咖啡”負責人張敏挺介紹,“我們非常看好橫溪村的發展潛力。這里不僅是我們實現夢想的舞臺,更是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廣闊天地。”
據悉,除了為當地帶來獨特的消費體驗,“埠里咖啡”每年為橫溪村貢獻約5.8萬元的租金收入,同時也為村民提供多個就業崗位,促進村莊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平臺發力實現雙向賦能
2024年以來,黃巖區探索建立全域就業創業“1+8+N”體系,打造“源·野”青年創業園區,在全區范圍內創建鄉村振興類、數字經濟類、工業設計類、文旅融合類、電商直播類等8個特色基地,明確青年人才入駐及退出機制。依托“青燕歸巢”數字平臺,全方位展示基地點位分布、政策優惠、產業導向等信息,目前可提供約1萬平方米的工位空間。
同時,通過建立“青年人才+項目+村集體”利益聯結長效機制,推廣“鄉村合伙人”模式,由強村公司以資產、資源兩入股形式,投資合伙人項目,在場地租金、硬裝費用等方面給予補助,助力入鄉青年輕資產運營。
此外,該區各地還聚焦雙向賦能,以平臺發力激活培育動能——
打造“一校一基地”幫扶機制,開展校地精準化聯合培養。如,沙埠鎮立足青瓷產業發展,與江西省景德鎮陶瓷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在人才培養、文化傳承方面達成合作,2024年以來,吸引4批師生團隊來黃巖實習實踐,推動沙埠青瓷知名度提升。
實施“H35培訓計劃”,成立創業導師聯盟,組建青年創業人才儲備庫及項目儲備庫,依托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永寧鳳凰學院等平臺,設置文旅融合發展、農產品營銷等6大系列、12個特色培訓班次。2025年以來,對青年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返鄉創業大學生等群體開展培訓18次,培育省級以上鄉村產業振興“頭雁”人才、鄉村CEO等20余人。
火出圈的上垟飛翔基地,平田天空之城項目……近年來,黃巖共招引落地青年人才項目200多個,吸引3200余名青年人才駐村創作,助活力鄉村不斷出彩“出圈”。
“這是一場雙向奔赴,鄉村給了青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大批青年人才的到來,讓鄉村與城市間的壁壘正不斷打破,也讓鄉村涌現出不少新業態、新場景,變得更時尚、更年輕、更具未來,讓‘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成為無限可能。”黃巖區委組織部組織科負責人章文澤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