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互聯網行業有很多“黑話”,其實當我們理解它的含義后,會覺得這些行話挺形象的。比如“顆粒度”這個詞,本來是膠片成像術語,當把它用于工作場景中會發現,我們做一件事的顆粒度越細,效果確實會像好照片一樣更細膩清晰。
比如這幾年有一類新聞頻頻上頭條,某飯館超越經營范圍賣了一盤拍黃瓜,因此就收到了上萬元的處罰。這類新聞引發討論的焦點在于,一方面處罰程度超出生活常識太多,而另一方面處罰其實并沒有“過線”,萬元罰款是在食品安全法規規定的處罰上限以下的。某種程度上,這就是行政法規的“顆粒度”有點太粗造成的。
這個問題,已經被盯上了。 12月16日,國務院以“加快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進一步提升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為主題,進行第十一次專題學習。行政裁量權基準,通俗一點說,就是針對法律法規中那些比較模糊,或者彈性空間比較大的規定,進行細化量化,向社會公布并施行一個更加具體的執法尺度和標準。
其實從2022年前后,這項工作就已經在做了,很多地區和部門的《行政裁量基準》近期都要陸續開始正式實施。而國務院的這次專題學習,引發廣泛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指向的是“權力規范運行”這一命題。
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強所指出的,現在一些領域和地方濫用行政裁量權、執法不公正的現象仍然存在。要從群眾和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范權力運行。
濫用執法權會破壞營商環境,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行為。 特別是在經濟運行承壓 的背景下,影響尤為惡劣。這些苗頭已被看在眼里,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提出,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此次專題學習上,李強總理指出,明年要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穩預期強信心。他還特別強調,要強化執法監督,關注罰沒收入異常增長、大量異地執法、大額頂格處罰等情況,審查核實相關執法行為,有問題的要及時糾正。
可以預見,在明年開展的專項行動中,罰沒收入異常增長、大量異地執法、大額頂格處罰等現象將成為審核重點。其實這也是一種信號,那些有上述行為的地方要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否則撞到專項行動槍口上,成了典型,后果會很嚴重。
治理地方政府濫用行政裁量權,從根本上講,還是要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入手,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要抑制住一些人的罰沒沖動,很重要的一條還是要從優化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結構入手,運用多種方法,緩解部分地區面臨的財政收支不平衡壓力。當然,眼下最急需要做的,就是先要斬斷那些伸向企業的手。
在經濟運行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破壞營商環境的短視行為,這些苗頭必須露頭就打,人們才能樹立投資興業、合法經商的信心。穩定的預期和信心,不僅在當下很可寶貴,更關系長遠,從這個意義上看,這場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就更值得期待了。
(文/于永杰)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