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曾說,“自由社會的每一步進步,都來自理解失敗。”
中國從傳統社會轉型的一百多年里,多次在時代變局中,與現代世界擦身而過。最令人惋惜的,莫過于清末種種變革的失敗。長久以來,我們沉浸在清末失敗的悲情敘事中,卻很少問:這場失敗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清末變革與戰爭的教訓,真的被我們理解了嗎?
從鴉片戰爭到義和團運動,失敗似乎是19世紀清朝歷史的主旋律。許多人將這一切歸咎于“外部侵略”,卻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清王朝的失敗,僅僅是因為“外敵”?還是因為自身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改革的機會?
《失敗:1891-1900清王朝的變革、戰爭與排外》這本書,給出了不同以往的答案。它的重點不是“誰打敗了誰”,而是:
·為什么有些國家通過變革進入現代化,而另一些國家選擇固守傳統,最終走向衰亡?
·清朝的失敗,是偶然,還是必然?
·而清末改革未竟的成果與遺憾,又是否仍在影響今天的中國?
這是一本深刻重述清末歷史的書。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那些“我們被侵略、被壓迫”的情緒化敘事,而是從改革真相、戰爭圖景、思想沖突等多個維度,還原一個更加復雜、更加真實的歷史圖景。
李禮的 《失敗 : 1891-1900 清王朝的變革、戰爭與排外 》 從全新的視角,用豐富的史料和細致的分析,重述了清末失敗的歷史。這不僅是一部近代史,更是一幅充滿現實觀照、揭示出大變局時代真相的清晰畫卷。
為什么這本書值得一讀?
◎國際視野貫穿全書
作者將清末的改革與戰爭放入全球史的語境中,國際政治、中外交涉時貫穿本書的一條主要線索。這種視角,在中文近代史著作中極為少見。
◎生動的敘事風格
作者用豐富的史料和簡潔幽默的語言,還原歷史現場,避免了枯燥的“宏大敘事”。這是一本既嚴肅又好讀的歷史作品。而本書的寫作背景,也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三年的疫情封閉,巨大的社會變遷,促使作者重新思考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這不是學術的空中樓閣,而是對現實的直接回應。
◎新穎的群像描繪
從清廷高官到拳民,從歐洲皇帝到西方記者,全書展現了19世紀末動蕩中國的多元群像,為讀者提供全面的歷史畫卷。
本書還受到葛兆光、王笛、馬勇、羅新等多位歷史學者力薦,是中文世界中少有的全球視野下的清末史著作。
正如王笛所說:“一個國家的未來,與其如何理解自己的過去息息相關。”而我們對清末歷史的每一分理解,都是對今天現實的重新認識。
先知書店目前爭取到少量簽名鈐印版,感興趣的書友不用錯過,長按下圖,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