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將徐海東,可以說是一位傳奇人物,從參加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徐大將經歷了無數驚濤駭浪,而這也練就了他“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過人膽識,當初蔣氏曾懸賞10萬大洋對他通緝,徐大將聞聽后也只不過哈哈一笑淡然處之。
不過,縱然膽識過人,徐大將也有過“不淡定”的時候,比如在1939年,因工作需要毛主席給徐大將派來了一個秘書,而在得知這個秘書的身份后,徐大將頓失淡定,當即大吃一驚道:“我哪用的起他啊!”
到底是什么人,能讓徐大將如此“不淡定”呢?
一、
1939年的秋天,西安城內一家西餐廳里,來了幾位身著軍裝的人,為首的,是一位身著國軍軍服的圓臉軍官,而跟在這位軍官身后的,則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秘書。
幾人坐定后,服務人員恭敬的將菜單遞給軍官,不過,這位軍官看了幾眼似乎有點看不明白,然后轉頭就對服務人員說,“讓我的秘書點就行了”。
聽到這里,服務人員頓時心神領會,不用說,這位軍官怕是沒啥文化,出門在外都是秘書打理前后,果然,秘書在接過菜單后,極為熟練的點了幾道菜,并且還囑咐服務人員牛排要做幾成熟,最后又從口袋里掏出一些零錢,作為服務人員的小費。
這下,更坐實了服務人員的猜測,想必那位軍官一定是啥也不懂,還是秘書有見識。
而服務人員不知道的是,坐在他們眼前的,正是曾被蔣介石懸賞10萬大洋的八路軍軍官徐海東,而那位在他們眼里文質彬彬的秘書,身份更是不一般。
至于徐海東為何會喬裝打扮,穿著國軍軍服出現在西安城,這還得從不久前他大病初愈說起。
抗戰爆發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而徐海東所在的紅十五軍團則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由徐海東擔任。
紅十五軍團是一支歷史悠久的隊伍,其前身便是在長征中農第一個到達陜北的紅25軍,由于作風硬朗、敢打敢拼,這支隊伍在長征路上取得過不俗的戰績,也涌現出了不少能征善戰之將,開國將領中,像大將徐海東、上將韓先楚以及上將劉震,都是出自這支隊伍。
而在改編為344旅后,隊伍依舊保持了紅軍時期的強悍戰斗力先后參加了平型關戰役、長樂村戰斗等,立下了不小的戰功。
但就在344旅銳意進取的關鍵時刻,身為旅長的徐海東卻病倒了。
自長征時代開始,徐海東就帶領隊伍打過無數血戰,而其中因為沖鋒在前導致他負傷累累,但憑借著驚人的意志力,徐海東堅持了下來,而到了抗戰時期,這位被譽為“徐老虎”的猛將卻再也堅持不住,并且,還患上了十分嚴重的肺病。
尤其是在1938年,徐海東病情不斷惡化,以至于在華北戰場上多次吐血,由于實在是病得厲害,導致他不得不躺在擔架上指揮部署工作。
到了后來,得知徐海東病情嚴重,毛主席決定讓他返回延安休養,畢竟徐海東是對革命有大功的人,更是毛主席的愛將,不能任由他拖垮了自己的身體。
就這樣,在毛主席的堅持下,徐海東戀戀不舍的暫別前線去了延安,在休養的同時進行學習。
但長年的征戰,讓徐海東實在是不習慣后方的生活,他一直渴望著重新回到戰場,因此,在1939年全國抗日局勢驟然緊張之際,徐海東再也坐不住了。
他找到毛主席,一臉“倔強”的說:“主席,讓我回前線吧,在延安實在是呆不住了”。
作為毛主席,他太了解徐海東的脾氣了,若非真的是待不住,他也不會來找自己,不過,毛主席還是把關切放在了第一位,“海東同志,身體好些了?”
徐海東拍拍胸膛,朗聲回答:“已經好了,不過要是再不讓我去前線,那恐怕會憋點新毛病出來”。
聽聞此言,毛主席也被逗笑了,他沉吟片刻,望著徐海東說道,“看樣子,我得“放虎歸山”嘍!”
聽到毛主席這么說,徐海東就知道自己又能去前線戰斗了,而心情也瞬間激動起來,恨不得馬上收拾行李出發,不過在臨行之前,毛主席語重心長的向徐海東交代了一項工作任務。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徐海東這次要去華中新四軍去開展工作,對于這個任務,徐海東也深以為然,當時的華中確實急需打開局面,新四軍方面在貫徹中央指示上存在部分問題,所以,中央有必要派干部去傳達精神并進行指導。
這一點,徐海東表示沒問題,革命工作哪里需要,自己就去哪里,但毛主席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徐海東犯了難。
毛主席提出,這次去華中,不僅是徐海東要去,同時,劉少奇同志也會一塊前往。
派劉少奇同志去華中,徐海東自然是極為贊成,畢竟他長于軍事,政工方面則略有不足,而劉少奇同志不管是政工工作方面,還是在理解、貫徹中央精神方面,都會對華中的工作開展有很大幫助。
而讓徐海東犯難的是,怎么才能與劉少奇同志安全抵達華中呢?
徐海東本人倒是沒問題,他當時對外有個身份是國軍少校軍官,可以利用這個身份作掩護,但劉少奇同志怎么辦呢?這一路上可是要經過不少敵占區,一旦不慎,那就會引來極大的麻煩。
而對于這個問題,毛主席其實早就想好了解決辦法。
二、
毛主席當時為劉少奇同志安排了一個“新身份”,什么身份呢?很簡單,就是當徐海東的貼身秘書。
而為了一路上的行程安全,劉少奇同志也啟用了他多年前曾使用過的一個化名:“胡服”。
劉少奇同志一生曾使用過好幾個化名,比如早期時用過“周先生”、“呂文”等,后期也用過“之啟”、“老戴”等,而這其中,“胡服”這個化名,是他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個。
根據研究黨史的專家們考證,大約在1930年的前后,他就開始使用這個化名,并在這個化名的掩護下,做出了不少貢獻,而到了抗戰爆發后,劉少奇同志不管是去華北還是華中,乃至去山東等地,用的都是這個名字。
并且,因為“胡服”這個名字與“伙夫”二字在讀音上有些相像,還曾鬧過一個小誤會。
當時,在新四軍工作的劉震,,某天接到上級同志,說“胡服同志將由延安去蘇北,請安排護送”,接到指令后,知曉“胡服”身份的劉震不敢怠慢,就對警衛連連長交代,“有一位上級派來的胡服同志要來,務必安排好護送”。
結果,這個連長誤把“胡服”聽成了“伙夫”,所以當時心里還犯嘀咕,一個伙夫怎么用得著這么大陣仗?還得專門護送。
等到任務完成之后,連長忍不住問劉震這“伙夫”到底是誰?難不成是給中央首長做飯的?不然咋需要專人護送呢?
而劉震一聽哈哈大笑,在告訴了連長所護送之人的身份后,連長這才恍然大悟。
再說回徐海東這邊,雖說毛主席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但徐海東心里卻打起了鼓,左思右想,怎么琢磨都覺得不合適。
什么不合適呢?就是指讓劉少奇同志當他的秘書。
至于原因則有兩個,一來,論資歷,劉少奇同志是在1921年便入了黨,而這一年的徐海東,還在湖北的一座黑窯里當苦工,一直到1924年,他在共產黨員吝積棠的影響下,才得以知曉革命思想,最終在1925年正式入黨。
二來,論職務,劉少奇同志自1936年便擔任北方局書記,又在1938年擔任了中原局書記,期間克服重重困難,領導了華北根據地以及華中的一系列工作,不管是政工還是軍事方米阿尼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即便是不論資歷和職務,單說年齡的話,出生于1898年的劉少奇同志,也比徐海東大上兩歲。
所以,徐海東左思右想,讓一個年齡比自己大、資歷比自己老、職務比自己高,另外工作成績比自己出色的人來當自己的秘書,真是是不合適,他也實在接受不了。
盡管這是為了路上的掩護,但徐海東還是覺得自己“用不起、指揮不動”。
不過,毛主席并沒有給徐海東“申訴”的機會,而是以命令的形式,要求兩人迅速出發,就這樣,徐海東只得是硬著頭皮當起了軍官,開始接受身邊這位特殊身份秘書的“服務”。
而在剛出發的那段時間里,可把徐海東給“別扭”壞了。
三、
劉少奇同志這邊倒是安然自若,并且極為“稱職”的完成了秘書這個角色,一路上只要是徐海東一個抬手或是一個眼神,他就知道是該遞衣服還是倒水,總之是把細致入微做到了極致。
此外,為了更像徐海東的秘書,身材高大的劉少奇同志,一般都半彎著腰跟在徐海東身后,尤其是遇到有國軍盤查的時候,劉少奇更是極為到位的扮演了秘書這個角色。
但越是做到逼真,就越讓徐海東覺得不自在。
畢竟按級別來說,劉少奇是他的上級,所以,每當“秘書”劉少奇給他倒水時,徐海東總是忍不住站起來雙手接過茶杯。
一次兩次倒是沒什么,但次數多了,自然就有暴露的危險,尤其是在到了西安城后,到處都藏著敵人的眼線,稍有不慎就會有危險找上門。
所以,在這天晚上,劉少奇找了個機會,“批評”了徐海東一頓,當時他就說,“海東同志,請注意你的身份,我們演戲是為了保證任務完成,你如果不注意,那就會出大問題”。
一句“批評”,讓徐海東瞬間醒悟,是的,如果因為自己所表現出來的不自在導致一行人被敵人發現,那么就會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想到這里,徐海東嚴肅的回答,“保證完成任務”。
就這樣,徐海東開始當起了一個耀武揚威的“軍官”,而對自己的‘秘書’則是“呼來喚去”,靠著劉少奇同志的配合,一行人有驚無險的朝著目的地趕赴。
而這一路上,與劉少奇同志相處的久了,徐海東就愈發的心生佩服之情,劉少奇早年間曾在國外留學,之后又組織過工人罷工和參加過五卅運動,對于建設和發展根據地很有一套辦法,而這些正是徐海東缺乏的。
此外,劉少奇在軍事上也十分優秀,他給徐海東講了不少系統性的軍事知識,就這樣一路走一路學,讓徐海東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個顯著的提升。
不過,雖說一路上大體無恙,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麻煩,而在走到洛陽時,就意外的被人“識破”了身份。
當時,衛立煌的參謀長郭寄嶠恰好在洛陽,而他在早年間曾和劉少奇有過交往,因此,在徐海東帶著“秘書”劉少奇去赴宴時,郭寄嶠一眼就認出了劉少奇。
由于郭寄嶠知道劉少奇在我黨的地位和職務,所以趕緊上前拱手表示歡迎,得虧劉少奇反應快,隨即回答說自己只是路過。
原本事情到這里,只要迅速離開也就行了,但這個郭寄嶠卻堅持表示要在家設宴招待劉少奇,對于他的這個要求,徐海東是一百個不同意。
畢竟一旦劉少奇同志在洛陽的消息一旦擴散,那么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但劉少奇本人卻鎮定自若,他就說,既然紙包不住火,那干脆就大大方方的去,何況這里是衛立煌的地盤,以劉少奇對他的了解,他也不會讓自己在洛陽出點什么事。
最終,他和徐海東毅然赴宴,而衛立煌本人選擇了自己不出面,由郭寄嶠負責招待,最有意思的是,衛立煌并沒有把劉少奇在洛陽的消息擴散出去,一切都當做自己不知情一樣。
所以,劉少奇和徐海東安安全全的赴宴歸來,隨后他們沒做停留便迅速啟程出發,在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后,終于在1939年的10月初趕到華中。
在這里,徐海東正式出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一職,另兼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開始轉戰皖東等地,并在當年12月,率領第四支隊取得周家崗戰斗的巨大勝利,而這場勝利,是徐海東軍事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大仗,在此之后不久,他便因舊病復發再次病倒在戰場上,不得不回到后方休養。
正因為如此,徐海東遺憾的錯過了抗戰的后半階段以及整個解放戰爭,但盡管如此,依然不影響他有巨大貢獻這一事實,毛主席就評價徐海東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所以,徐海東被授大將軍銜是實至名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