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擔任國民黨民國總統一職后,一直收攏人心,集權中央,培養嫡系軍隊,幫助自己穩固統治地位,然而,即使如此,老蔣就任期間還是經歷過三次“下野”。
第一次下野是1927年,老蔣擔任北伐總司令,然而他卻背叛了革命,從左派聯合主義跳到右派排除主義,還在南京建立了軍事政府,也因此被派系林立的國民黨聲討而宣布下野。
第二次下野是九一八事變之后,因為老蔣的“不抵抗”原則導致東北失守,全國人民斥責,輿論掀起頂峰,老蔣再次被迫下野。
而第三次下野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結束后,老蔣武器精良,兵多將廣卻將完美開局打得一塌糊涂,美國政府轉而扶持李宗仁上臺,老蔣第三次下野,這也是他最后一次下野。
然而這一次不同以往,老蔣同時掌握了軍權和政權,李宗仁名為代總統,卻有名無實,無人愿意聽他任命,老蔣則是愉快到鄉下別墅悠閑度日,將解放戰爭失利的輿論全部推到李宗仁身上。
明明內憂外患,老蔣還要搞窩里斗,正如當初抗日戰爭之前一心內戰之時,這一次,老蔣自作自受,終于吃到了苦頭......
一、老蔣在三大戰役的“微操”
解放軍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先后發起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三大戰役勝利后,誰是第一功臣,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淮海戰役自不必多說,粟裕當居首功,這是毛主席也承認了的,而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是毛主席提出作戰計劃,林總親自指揮,從這方面來看,毛主席和林總的貢獻都很大。
然而現在有個特殊的說法:“三大戰役的勝利,蔣介石當居首功。”這是為什么呢?杜聿明用給出了解釋:“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委座總在重要關節直接干預指揮!”
這就是老蔣“當居首功”的主要原因,每逢關鍵時刻,蔣介石總是超常發揮,對前線事態一無所知,卻多次下令干預指揮系統,做出錯誤決策,給我軍創造勝利機會。
比如遼沈戰役中,廖耀湘兵團就是被老蔣強行調動出來的,當時東野進犯錦州,老蔣得知消息后隨即下令讓廖耀湘發兵,組建西進兵團馳援。
可廖耀湘卻認為錦州在冬野面前根本堅持不到自己到來,自己若是星夜兼程趕到錦州,部隊疲憊不堪,反而容易被東野連鍋端,幾次提出異議卻被蔣介石否決。
無奈,廖耀湘只好帶著西進兵團出發,果不其然,廖耀湘剛到彰武一帶,錦州就宣布告破,這時廖耀湘正好有了理由想要原路返回,老蔣再次超常發揮:“東野剛剛結束戰斗,必定疲憊不堪,你正好去收拾殘局!”
廖耀湘不敢反對,擔心老蔣給他冠以“慫將”的稱號,只好繼續西進,最終埋下全軍覆沒的伏筆,這對國民黨而言是一場極其削弱士氣的戰役,遼沈戰役敗局已定。
淮海戰役也是如此,黃百韜兵團被圍攻碾莊,老蔣舍不得“孩子”,多次下令讓部隊支援,杜聿明原本的作戰部署全部被打亂,以至于淮海戰役的規模不斷擴大,為之后幾個兵團的覆滅奠定基礎。
淮海戰役末期,杜聿明還剩下近30萬大軍,他本意是西進突圍,保存有生力量,老蔣的一封電報再次將他的希望擊潰:“弟部仍向西進,如此坐視黃兵團消滅,我們將要亡國!”
老蔣不知道杜聿明的處境,以為他只顧自己,不愿解救黃維,雖然信中一口一個“兄弟”,卻給他戴上亡國滅種的高帽,導致杜聿明看完信后心生絕望:“完了,全完了,委座誤我、誤國啊!”
二、老蔣不顧外患,只顧內憂
三大戰役結束,中原以及北方的戰事全部結束,本想靠著國民黨進一步在中國獲取利益的美國也生氣了,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花了無數的錢和裝備,最后卻沒有絲毫收獲。
美國方面的政府徹底對蔣介石失望,轉而扶持新桂系軍閥,聯合制裁老蔣,逼迫其下野,扶持李宗仁上臺,美國將最后的希望賭在李宗仁的身上,再次投入了大量的軍事武器。
此時國民黨可謂內憂外患,外患是國統區勢力僅僅蝸居長江以南,這毫無疑問是他的指揮問題,老蔣也正好借此機會下野休養,讓李宗仁來擦屁股,接這個“爛差事”。
但老蔣也擔心李宗仁趁此機會徹底奪取自己的地位,雖然他此時完全掌控了大部分的軍權和黨權,可李宗仁畢竟是新桂系的代表人,背后還有美國人的支持。
于是老蔣開始各種給李宗仁搞小麻煩,不僅老蔣的土木嫡系部隊不聽李宗仁調遣,甚至還抽調了鎮守長江防線的部隊調往南京,給李宗仁心理壓力。
這一行為明里暗里就是在告訴對方:“我的槍口時刻頂在你腦門上,你做事給我小心點!”李宗仁處處受制,部隊調不動,手下不聽話,老蔣還給壓力。
無奈,他只能選擇談判,派人去北平與我黨商議“兩黨共存,劃江而治”,老蔣得知后趕緊從中作梗,破壞了北平談判,徹底讓國共之間的裂痕無法修復。
三、渡江戰役結束,老蔣恐慌
老蔣下野之后,收拾行李回到了浙江奉化老家,他早早在老家的鄉下蓋了一間別墅,自己無官一身輕,在別墅里整天舒服的睡大覺。
他心里很樂觀,李宗仁各方面都不如他,自己又掌握軍政大權,處處限制對方,還掐滅對方和談的美夢,面對解放軍的大軍,李宗仁的部隊必然抵擋不住。
這樣下去,美國只能重新依靠老蔣,即使沒有美國的支持,老蔣也早已想好了退路,他早就在上海守備重軍,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他隨時可以帶著錢逃離臺灣。
有進有退,老蔣自然做得了美夢,反觀李宗仁可以沒那么舒服了,和談失敗后,解放軍隨即發動了渡江戰役,李宗仁卻是面臨無兵可調的情況,以至于解放軍很快就登陸江南。
1949年4月21日,老蔣此時正在別墅里呼呼大睡,侍衛長匆匆忙忙的闖進來,叩響了寢室的門,老蔣一臉不滿的起身:“慌什么,天塌不下來,有什么事慢慢說!”“委員長,長江失守了!共產黨軍隊已經沖破防線登陸了!”
老蔣面如慘灰:“你說什么?湯恩伯怎么守的,怎么連個長江都守不住,我要他干什么!”侍衛長猶豫著說道:“委員長,您之前將長江守衛的部隊抽調到南京和上海,湯恩伯將軍手里的兵并不多,長江防線又長,顧得了這邊顧不上那邊,失守也是情理之中的。”
結語
經侍衛長的點醒,老蔣臉色更加難看,他總是這樣,無論是在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都只顧著搞內斗,如果當時沒有張學良和楊虎城發起兵諫,國共合作沒有形成,中日之間會變成什么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