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蔣介石一生,用人無數,但有始有終者,應該首推陳誠。可以說蔣介石對陳誠的期待、信任和培植,超越了常人。
陳誠是蔣介石的重要嫡系干將,有勇有謀,做事縝密周全,尤其對蔣介石忠貞不二,所以一直倍受重用。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1965年陳誠病逝時留下的四字遺言,卻讓蔣介石極度不悅,也著實讓其他人談之色變。
那么,這遺言是哪四個字?其中有什么離奇的故事嗎?
從1920年代起,蔣介石便開始對陳誠有意栽培,不僅在職務上進行提拔重用,而且也在生活上給予關懷,甚至在修身、治學方面更是悉心指教。
由此陳誠感激涕零,便對老蔣懷有報效之心與報恩之情,并且始終唯命是從,成其最受寵信的實權人物,以至于有人認為,服從陳誠也就是服從蔣介石。
比如抗戰時期的長沙三次會戰中,當時長沙屬第九戰區,其司令長官是薛岳,他的上一級為西南行營主任白崇禧,專管作戰的是軍令部長徐昌,所以陳誠壓根無職位。
然而每次危急時刻陳誠都親自直接指揮,除了薛岳以外,其他人都得聽命,不敢抗違,這其實就是受蔣介石“寵愛”的緣故。
不過,再好的關系其實也并非鐵板一塊,其實兩人經常有政見不和的事情發生,只不過陳誠就算再不滿也不會違抗命令,始終以蔣介石的意見為主導,并堅決執行。
1942年春,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自云南入 緬,結果遭到慘敗,損兵折將一大半,于是余部被迫分別退往印度 和云南。
眼看戰事失利,中、英、美三國趕緊商討對日作戰計劃,準備反攻緬甸。
于是,為了盡快完成整訓,蔣介石迅速考慮遠征軍司令的人選,后來再三斟酌后,決定派時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主席陳陳誠為攻緬指揮官。
然而,陳誠內心卻對蔣介石的任命不滿意。他認為鑒于眼前形勢尚未明朗,尤其是歐美等國家只顧及本國利益,而沒有注重中國國戰場,所以對調集重兵遠征緬 甸要持謹慎態度。
不過雖然陳誠提出自己不同意見,但他還是服 從了命令,于1943年1月15日動身,兩天后抵達了重慶。
很快,陳誠與總司令史迪威開始約談,研究緬甸軍事事宜,可最終只約定了反攻時間,對于戰斗序列和指揮權限均未談妥,后來雖然又連續晤談六次,但依舊沒有實質成果。
尤其頭疼的是,軍委內部意見也不一,加之此前羅斯福表示暫無力量保證,導致蔣介石又對于遠征軍一事有所猶豫起來,所以對陳誠的任命又沒有了動靜。
就這樣,陳誠因被正式任命問題久拖未決,他隨之變得焦慮不安,擔心時不我待,錯失時機,于是蔣陳二人一度心生芥蒂。
當然,最終陳誠還是當上了司令官,但他畢竟一開始就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待真正赴任云南以后,才意識到遠征軍問題叢生,于是又萌生去意,多次提出請辭。
可想而知,老蔣對此非常不爽,直到同年11月份陳誠終于得以離任。而這段不到一年的遠征軍生涯,卻給蔣陳關系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1948年底,倍受打擊的蔣介石眼看要被轟下臺,于是他匆匆任命在臺灣養病的陳誠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為自己留一條后路。
陳誠到了臺灣后不負老蔣期望,迅速采取措施穩定局勢,為國民黨政權撤到臺灣奠定了基礎。
不過,面對國民黨的慘敗,陳誠也開始對蔣介石的能力與處事方式產生了質疑,但質疑歸質疑,他還是不遺余力的做好本職工作,對老蔣忠心耿耿。
可是時日不久,美國卻反對陳誠主政臺灣,于是以提供援助為誘餌,對蔣介石施加壓力撤換陳誠。
其實老蔣知道美國不可信,但他迫于壓力,再加上也想借機削弱陳誠力量,于是就啟用美國人中意的吳國楨取代了陳誠。
其實陳誠在主政臺灣近一年期間,進行的大刀闊斧改革,為蔣介石的遷臺與復出確實做了大量準備,這老蔣也心知肚明。
只不過陳誠的權勢也由此日益膨脹,導致本來就愛猜忌的老蔣更是如坐針氈,于是就想削弱陳誠的大權。
可想而知,陳誠對蔣的決定感覺很突然、同時也充滿了不解,甚至委屈,盡管非常不樂意,但最終還是服從了蔣的決定。
1950年3月,蔣介石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隨即任命陳誠為“行政院長”。但他的決定卻遭到與陳不合的吳國楨反對,誰知老蔣在權衡兩人關系時卻向著吳,竟然責備陳誠的肚量與行事風格,遂招致陳的不滿。
后來,老蔣主持軍事會議討論撤退舟山的計劃。陳誠反對撤兵,認為應該請有關人員“研究補救辦法”。可是一意孤行的老蔣,早就開始實施執行撤兵計劃,并且還假裝詢問陳誠的意見,可想而知陳誠怎么會高興?
陳誠是個有民族大義的人,盡管他追隨蔣介石,但在原則問題上卻當仁不讓,絕不會被他人牽著鼻子走。
1958年“金門炮戰”開始后,美國一直施壓蔣介石從金門、馬祖等島嶼撤軍,以便形成兩岸“劃峽而治”的局面,而極力拉攏陳誠,使出“拉陳抑蔣”招數。
陳誠早就看出美方陰謀,他公開宣稱,自己必須對歷史做交代,只要一息尚存,絕不接受“兩個中國”。
對此,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也注意到了陳誠的態度,于是便多次寫信托人捎個話,表達中共堅定祖國統一立場,而陳誠也通過管道讓共產黨相信他的人格,他不會違背民族大義,可以這份大義凜然的氣節確實難能可貴。
1965年3月,陳誠由于病痛的折磨不幸病逝,隨后臺灣報紙便發表了他的遺囑,令人動容的是,作為國民黨的副總裁和當局“副總統”,陳誠在遺囑中并沒有提老蔣希望看到的字樣,這讓他非常不悅。
尤其陳誠當時還留下了四個字的遺囑,更是讓蔣介石感覺如梗在咽,甚至讓陳家人緊張和害怕,那就是“陳死火化”。
因為當時國民黨那邊講究人死后入土為安,而共產黨才倡導“火化”,那么陳誠這個選擇“火化”其意義就是非同一般了。
于是一些阿諛奉承的人士想要在遺囑中加上一些“別樣”內容,但蔣介石考慮了一下沒有同意,或許源于兩人幾十年的情誼,老蔣表示尊重陳誠的選擇。
陳誠個性鮮明,其性格和作風上比較踏實、清廉、雷厲風行,他反共、忠蔣、愛國就是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