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21日這一天,有一輛列車停靠在了北京火車站。定睛一看,這輛列車是來自沈陽的12次特快列車。而這輛列車,很不一般。
不賣關子了,這輛列車不一般在列車上的人。因為在這輛列車上的,正是最后一批特赦的293名戰犯。而國民黨著名將領黃維,就在其中。
能夠被特赦,黃維感到激動無比。值得一提的是,黃維還是這293名戰犯中的第一名。懷著感恩的心情,黃維代表大家給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寫了一封信。
當然,黃維被特赦,最高興的除了他之外,還有他的家人。尤其是苦等黃維幾十年的蔡若曙。丈夫特赦出獄,蔡若曙高興得流淚不止。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蔡若曙從居住的上海來到了北京。組織上對黃維一家也非常關心,特意在前門飯店設宴安排。在這里,黃維和蔡若曙相見了。夫妻兩人久久無言,因為太激動也說不出更多的話。
簡單寒暄后,黃維和蔡若曙坐下休息。剛坐下沒多久,黃慧南來了。黃慧南是黃維和蔡若曙的女兒,雖然和爸爸見過的次數屈指可數,但是黃維和黃慧南還是彼此很關心的。
見到爸爸后,黃慧南有一些尷尬,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當然,更多的是高興,黃維和家人團聚后,更加明白自由和親情的可貴。
于是,黃維當場拜托工作人員代他聯系中央,希望中央可以同意他一個心愿,就是讓他帶著家人回到江西老家安度晚年。這個心愿,中央并未同意。
沒同意的原因,倒不是因為黃維的請求過分或者有什么不合適。而是中央出于幫助黃維早點適應外界的想法,于是決定讓黃維留在北京工作,擔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享受政協委員待遇。
這是最好的安排!黃維當然愿意,只不過他特赦出獄不敢奢求罷了。如今中央主動提出安排,黃維自然是愿意和高興的。就這樣,黃維一家留在了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黃維在特赦出獄后,整日里是洋洋得意,甚至得意的有一些令人不得不注意到。面對父親這種有些“狂野”的表現,黃慧南也為父親解釋:
原因有二。
黃維之所以整日里洋洋得意,一來是因為中央對他的關懷,安排他留在北京,這讓黃維覺得自己被原諒了,心情很放松;二來則是和黃維的妻子蔡若曙有關。
第二個原因,需要好好解釋。黃維之所以得意,是因為他的妻子蔡若曙一直沒有改嫁,一直在等待他出獄。妻子的忠貞和善良,讓黃維感到很是自豪。
確實,當時的許多戰犯在入獄后,他們的妻子都改嫁了,因為認為丈夫不可能再獲得釋放。而蔡若曙這么苦苦等了20多年,這份堅持和誠心,實在令人感動。
因此,黃維自從出獄后,整日里洋洋得意,他特別高興蔡若曙可以等著他。而黃維還是太粗心了,他并沒有注意到妻子不管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蔡若曙確實等了黃維這么多年,但是這些年,蔡若曙的絕望也可想而知。前前后后特赦多少次,每一次都沒有黃維的名字。蔡若曙的希望一次次落空。
人最怕的,就是失去希望。蔡若曙因為巨大的打擊和失望,精神上和身體上都越來越差。之所以還能等到黃維特赦,完全是因為靠著藥物維持和治療。
黃慧南記得很清楚,媽媽因為吃藥太多的緣故,總是會幻聽、幻覺。這讓蔡若曙的精神總是處于高度緊張。正因如此,蔡若曙出問題了。
1976年春天的一天中午,黃維忽然發現一向喜歡午睡的妻子不知去向。一瞬間,黃維意識到壞了。于是黃維立馬外出去尋找妻子。
等來到護城河附近,黃維發現妻子掉下了河水。著急的黃維立馬跳下水去救妻子,可是跳下去的那一刻,黃維才想起來自己不會游泳。
好在,河水兩岸有許多人,會水的年輕人下水將黃維和蔡若曙都救了上來。黃維沒有出事,只是嗆水了。但是蔡若曙,心臟卻永遠停止了跳動。
妻子的離世,帶給了黃維太大的打擊。黃維重病了一場,險些隨著妻子一起去了。妻子去世后,黃維也陷入了深深的內疚,是自己沒有在乎妻子的感受和身體,才讓她走上了不歸路。
毫無疑問,蔡若曙是一個非凡令人惋惜的女性。與丈夫重逢一年后,蔡若曙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性命。令人悲傷,但是她的選擇,外人無權干涉。
或許是因為受到了妻子離世的打擊,黃維的性情也變得古怪起來。最顯著的一點就是非常較真和直接。當然,黃維原本就是這樣的性格,只是更甚罷了。
而黃維的較真,體現在他對待外人這一方面。對待其他人還好,但是有兩個人,黃維卻堅持不和他們多說一句話。很多人勸他如今已經特赦,沒必要較真當年的事情,但是黃維依然堅持不和這兩人說話。這兩人分別是:
郭汝瑰和廖運周。
黃維不理郭汝瑰是因為當年他被中野和華野包圍起來,和蔣介石改變了作戰計劃有關。而郭汝瑰,正是勸諫蔣介石改變計劃的那個人。
黃維不理廖運周,是因為當年淮海戰役中,廖運周是他信任的部下。但是在陣前,廖運周突然率部起義,亂了他的陣腳,讓他被俘。
盡管已經過去了這么多年,但是黃維依然對這兩人耿耿于懷,總覺得是他們兩個人讓自己被俘。所以見到兩人后,黃維梗著脖子就是不主動說話打招呼,也是讓人無奈。
還有一件事情,足可以說明黃維的較真。在擔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后,黃維負責整理許多戰史資料。在整理資料中,黃維看到了一篇文章,是這樣說的:
鄧演達的死和陳誠有關,因為是陳誠告密,所以才把鄧演達害死了。
作為土木系的人,黃維非常了解這件事情,鄧演達的死和陳誠絕對沒有關系。黃維之所以較真,和陳誠沒關系,和自己是土木系也沒關系,只和真相有關。
于是,黃維當即親自寫了一篇文章,表示對這個說法非常憤怒,這完全是假的,必須要進行糾正。為了找到事情的真相,黃維花了小半年時間,到處查資料核實以及走訪親歷者。在采訪中,黃維終于找到了真相,證明了他說的話是真的,這個消息是假的。
黃維的較真,也可以說是認真得過了頭。但從這些細節中足可以了解到黃維是一個怎樣的人。外界常說一板一眼的書呆子黃維,確實是名不虛傳了。
除此之外,在負責文史資料的過程中,還有一件事情足可以說明黃維的較真。在1980年年初,當時打算出版一本以國軍觀點來敘述的關于淮海戰役的書。
黃維作為親歷者,自然非常感興趣,主動表示愿意負責。在負責起來后,黃維首先提出第一個建議,表示書的名字不能叫做淮海戰役,而是徐蚌會戰。
這是因為關于淮海戰役,國民黨這邊就是稱呼徐蚌會戰。既然要以國軍觀點來看,那么必須叫徐蚌會戰。這一點,黃維非常地堅持。
從這些故事中不難看出黃維的個性。得意代表著黃維的直接,生氣代表著黃維的執拗,較真代表著黃維的堅持。相信大家,對黃維有了更深的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