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4日,美軍籌劃已久的“攤牌行動”正式開始實施,目標直指中國人民志愿軍所占據的五圣山上甘嶺陣地,如果美軍企圖能夠得逞,那么志愿軍身后數百公里將會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志愿軍將會在全線陷入被動。按照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范弗里特的計劃,聯合國軍將會只用五天時間結束戰斗,預計人員傷亡200人左右。
志愿軍在構筑防御陣地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原本預計規模不大的戰役,卻演變成了一次極為殘酷的大規模會戰,戰斗持續了整整43天的時間,聯合國軍一共填進去了27000人,但最終仍以失敗告終,上甘嶺陣地仍然牢牢掌握在志愿軍手中。
志愿軍重機槍陣地
戰斗第一天,美軍炮火便如雨點般落在了志愿軍陣地上,美軍戰機更是在志愿軍頭頂肆無忌憚的來回轟炸掃射,在猛烈的炮火和坦克的掩護下,美七師向志愿軍597.9高地發起了進攻。然而僅僅一個上午的戰斗,參與進攻的美七師31團的兩個營就傷亡過半,1000多名美軍士兵倒在了志愿軍597.9高地陣前,美國一個齊裝滿員的步兵團也就此被打殘。美軍的攤牌行動作戰才進行幾個小時,范弗里特在597.9高地上的人員損失就超過了他此前所預計全部戰役損失六七倍之多,范弗里特不得不用美第7師33團替換下已經喪失戰斗力的31團繼續進攻。但是戰斗至黃昏時分,美軍仍然毫無進展。
一名被擊斃的美軍士兵
戰斗進行至10月17日,雙方已經激戰至第四天,戰況也越來越慘烈,范弗里特已經打紅了眼,所下的命令除了進攻還是進攻,18日,范弗里特派上了美七師二戰中曾經參加過夸賈林島登陸戰的榮譽團隊17團,以及南朝鮮二師中最能打的17團一起發起猛攻,戰至中午十分,傷亡慘重的志愿軍被迫全部退守坑道,上甘嶺表面陣地被聯合國軍占領。然而第二天夜里志愿軍就在44門重炮,24門火箭炮的支援下,出動了五個連的兵力向占據上甘嶺陣地的美韓聯軍發起反攻,又將敵人趕了下去。到這時候“聯合國軍”已經投入了17個營的兵力,傷亡超過7000人,近百個基層連隊打得每連不足40人。
一名受傷的美軍被抬下
美國著名戰地記者威爾遜十分驚恐地向國內報道了他在朝鮮戰場上看到的場景:“美國一名連長點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美聯社的記者倫多夫也發出這樣的報道:“那些出發時兵員足額的部屬,今天早晨回來時,只剩下了幾個少得可憐的殘余,那些最精干最勇敢的軍官們看到這樣驚人的損失,都哭了起來。”一個南朝鮮連隊在接防一個美軍連隊時看到,戰前有接近200人的一個美軍加強連,從陣地上走下來的還不到30人,只有五個人背著槍,有一半的人沒有了鋼盔,蓬頭散發,渾身惡臭,狼狽不堪,其中有四個美國兵抬著一具戰友尸體,遠處有一發炮彈炸響,他們就如同驚弓之鳥一般扔下擔架沒命地跑了。僅在597.9高地正南面的山溝里,美國人就一次拉走了30卡車的尸體。有一個美軍俘虜交代:“聯合國軍一共有18個營參戰,每個營、連都輪番打了兩三次,美軍17團僅第一天就傷亡過半,有的連只剩下了一名少尉!”
一名美軍士兵精神幾乎崩潰,放聲大哭
1950年11月4日,已經摸清敵人進攻規律的志愿軍,與威力強大的喀秋莎火箭炮團密切協同,在偵察兵的指引下,喀秋莎火箭炮全團齊放,猛烈的炮火完全覆蓋了敵人每天進攻前集結的樹林,敵人的具體傷亡人數已經無從得知,只知道往日清晨就發起進攻的敵軍直到第二天中午12時才又發起了攻擊。這天下午美軍一名渾身纏滿繃帶的基里上尉告訴前來慰問傷兵的范弗里特:“我們被打得落花流水,我身邊的無線電員和中士都陣亡了,而我前去增援的六連只剩下了十幾個人,上甘嶺上根本沒有藏身之地,中國兵發射的迫擊炮彈每秒鐘一發,可怕極了。”范弗里特聽后默不作聲地走了。
這名美軍士兵眼神充滿著失落與無奈
上甘嶺戰役期間,西方新聞界幾乎都是關于上甘嶺戰況的報道,他們稱為上甘嶺為朝鮮戰場上的凡爾登,不是美軍兵力就可以填滿的無底洞,美國人也在這殘酷的爭奪戰中不得不承認志愿軍的勇敢、毅力和戰術都是超一流的。上甘嶺戰役還被美軍作為一次經典戰例寫進了軍事學院的教科書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