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制度從秦始皇設置明確以來,其實是中國最合理的一種政治制度。雖說是皇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對于整個官府的監督和皇權獨裁的制約,那真的是無人可以代替的,可惜的是這項偉大的制度,卻是在朱元璋的手中廢止了。
從制度上來講,全國各地的重大事情都會以奏章的形式交到上面去,而這個上面其實就是宰相,不是大家心目中以為的皇帝,宰相在中國古代的官府的首腦,而皇帝是國家的首腦。
這個關系弄清楚之后大家就會明白秦始皇嬴政當年設計未來中國制度的時候,到底考慮的有多么的詳細,可以說是為子孫后代該遇到的問題都考慮到了,并且設計了專門的制度,來限制一些變量的產生。
朱元璋廢止宰相以前的中國,那個時候還是有宰相制度的,當時的各地大官其實是需要“廷推”的。就是地方省市級別大官,是需要京城之中的上朝官員公開選舉才能有資格當選。
到了縣城這個級別的小官只需要經過吏部這個專門管理官員升遷部門同意就行了,至于皇帝在這個過程之中是沒有辦法的,皇帝個人的喜歡和憎恨都是不能越級提拔的,皇帝同意了沒作用,還要交給宰相和他手下的官府班子去討論這件事情能不能執行。
秦漢唐宋這些典型的漢人朝代,皇帝下達的圣旨都是需要宰相蓋章的,沒有宰相蓋章的圣旨那都是不合法的,下面的大臣即使的接到了皇帝的這份圣旨也可以選擇不執行,因為這種圣旨不符合制度。
秦始皇當初設計宰相之和皇帝制度的時候其實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皇帝的圣旨是天子的意見,但不是絕對的權威,要想發出去就必須要讓宰相和六部的尚書去看,至于為什么要讓他們去看。
那是因為秦始皇知道,自己的圣旨是要為天下人謀利造福的,是可以公開的事情,并不是那種藏著掖著、見不得光的事情。這種做法是光明偉岸的,就像是我們現代中國的“政務公開”一樣。
這種制度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并且被中國歷代賢明君臣接受。但可惜的是,這項制度到朱元璋的時候廢除了,朱元璋很偉大,這沒錯,但并不能代表老朱一輩子沒有做過錯事,廢止宰相制度就是他一輩子最大的錯誤。
宰相廢止之后的明朝,實際上是皇帝來當宰相,皇帝同時是國家和政府的首腦。這種情況之下的國家,要是遇到賢明的皇帝,那就是好事情,要是遇到平庸一點的,整個國家就會衰落,遇到昏庸的,整個國家就會滅亡。
和過去不同,秦始皇設計的宰相制度可以完美的避險。皇帝的圣旨是可以讓宰相和六部尚書去看的,這種政務公開有一種集思廣益的效果,成功避免了皇帝無能拖垮全國的情況,皇帝無能還有宰相和六部尚書其他7個人。
一項合乎制度的圣旨下達是非常謹慎的,皇帝無能,但是有宰相和六部尚書這7個人兜底,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為皇帝無能禍害整個國家,總不能皇帝和宰相以及六部尚書8個人都無能吧,要真是這樣,那這個國家也就無可救藥了。
朱元璋廢止宰相后,自己去當宰相。再也沒有過去的公開公正了,宰相和六部尚書如果做錯了,可以對全天下負責,可以引咎辭職,重新換一批能人上臺,但皇帝做錯了,是不會去負責的,因為他不會主動撤下自己,去換其他人當皇帝,這是老朱這輩子做的最錯的事情,將整個中國的命運引上了一條不歸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