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過年別再走親戚?內行:以前走的是親情,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2024年的春節就要來臨了。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存在了。每年的春節,不管是在外的游子還是在外打拼的老父親,老母親都會回到家里面,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在一起過節。
而在春節,也有許許多多的習俗以及禁忌。像貼春聯,掛紅燈籠,包餃子,走街串巷,正月走親戚拜年等等,都是春節的傳統習俗。
但是現在很多人看來,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感覺走親戚還不如躺在家里面“擺爛”強。很多人剛開始都覺得不可思議,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沒救了,其實還真不是這么回事。
雖然說走親訪友拜年是春節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還是要勸大家過年別輕易再走親戚。
其實相信大家在這么多年走親戚的過程中也不難看,出現在走親戚和以前走親戚的一個巨大差距。
那個時候張聽我媽媽說,她們小時候走親戚都是比較重視,走親戚之前一般都會提前計劃好禮物,選擇也比較走心,畢竟那個時候大家的經濟都是有限的,大部分我們挑選禮物都是挑選家里面有的一些東西,比如說像餅干啊,自己家炸的麻花啊,自己家做的過年小零食等等,這樣才能顯得出大家的心意。
而到達親戚家后,主人也非常的熱情,招待吃飯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都是家里面有什么做什么吃什么,大家真的就只是拉拉家常,扯扯閑話,尤其是過年的時候,我記得小時候和媽媽去大姨家拜年,那個時候基本上家家戶戶生的孩子都比較多,像我媽媽他們外公外婆生了五個孩子,那么每次去拜年,大家都會一起集中到一個家庭里面去拜年。這樣一來,一到春節期間,人就會非常的多,有大人也有小孩,少說也不下十幾口人,而家里面的空間也是有限的。
晚飯大家會一起包湯圓,圍坐在一起扯家常聊天,吃完飯之后一起圍坐起來看一看電視,完事之后鋪上平時用來曬糧食的席子,地上邊隨便一放,大家就全部躺在上面聊著天入睡了。
那個時候的走親戚真的走的就是親情,十分的淳樸,而現在則不一樣,我們走親戚都是比這個炫那個,再也沒有了七八十年代那會的“親情”可言。
平時一個第一個吹噓的厲害,一到關鍵時刻問他借錢,第一個走的就是他。聊點天也是相互攀比,你家的孩子在干什么?結婚了沒有?現在工資是多少?。看婵钍裁词裁吹?,買沒買房子什么什么的?一聽著心里面就來氣。
有時候聊起天來,感覺好像是你窮,你沒有錢都沒有資格到他家里面去似的。甚至有些親戚你會發現到他們家里面去拜年的時候,有些女主人壓根呆在臥室里面都不會出來,也不會給你打招呼,一年都是冷冰冰的,好像是去他們家蹭吃蹭喝的感覺,甚至是無視所有人坐在一旁玩手機。
一般這種情況都發生在家里面的年輕一輩上面。而家里面的老人還是比較熱情的,(哪怕只是做表面功夫)只是和以前閑扯的家長有所不同了,聊的都是你的孫子,怎么樣我的孫子怎么樣,你的兒子怎么樣,我的兒子怎么樣,一個比一個感覺了不起。其實你家住的房子,平時過的生活,人家看不出來嘛,我們無需你多言什么。
其實像這樣的走親戚,要不是傳統觀念擺在那里,家里面的老人逼迫的話,誰也不愿意去,對不對?話又說回來,現在這個時代誰家會缺吃缺喝啊,跑到你家來蹭飯,真的是可笑至極。
所以說現在大家都極度反感走親戚,這件事并不是“空穴來風”,真的是“有據可依”的,說實在的,不是從小看著我們長大的那幾個長輩的話,其他家里面真的是不愿意走的。
所以說現在過年走親戚已經和以前沒法比了,以前走的是“親情”,而現在走的是“面子”。
所以說春節期間走親戚,我還不如拿著手機躺在沙發上看看電視,曬曬太陽,刷刷短來的“自由自在”呢。去和別人攀比,誰過得有多好,也不去別人面前給任何人做“襯托”,自己怎么舒服怎么來,說實在的,現在的親戚,你沒事的時候混的好的時候到處都是親戚,誰看見你都是喜笑顏開的。一旦你落了難,你去找親戚,這個時候能幫你的屈指可數。
那個時候你才會發現,哪怕是借1000塊錢能給你伸出援手的親戚中都沒有幾個。
所以說我們在繼承老祖宗傳統的時候,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有些事情值得傳承的,我們就要不遺余力的去傳承下去,而有些事情變味了,那就是變味了,再也改變不過來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下去了。
其實現在咱們的通信技術那么發達,那么在過年期間走親戚這件事,一通其實就能解決。
那么對于走親戚這件事,你又是怎么看的呢?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