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我在外面看看就行了,我就不進去了”
前言
1945年5月17日,毛主席忙完一天的工作,跟羅瑞卿同志一同前往隔壁的故宮參觀,毛主席登上城墻后,看著眼前這排壯麗的建筑,內(nèi)心感慨萬分。
羅瑞卿想起一件事來,對毛主席說道:“主席,故宮內(nèi)最近增加了很多文物,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吧”,毛主席聽聞卻擺擺手拒絕道:“不了,故宮我就不進去了”。
毛主席三次來到故宮,可每次都是上了故宮城墻眺望故宮內(nèi)的景色,卻不能踏入故宮一步,這是為何?
一、一段特殊的感情
1919年是中國近代歷史上革命發(fā)展的高潮階段,革命浪潮已經(jīng)席卷中華大地,各地的有志青年都受到革命思想的感染和傳播,立志報效祖國,抵御列強入侵。
身在長沙學(xué)習(xí)的毛主席在這股革命浪潮的影響下,毅然決然的趕赴北京尋找救國之路,毛主席在恩師的幫助下,成了獲得圖書館管理員的職務(wù),開始半工半讀,圖書館還可以繼續(xù)學(xué)習(xí)看書,還能進入北大課堂上旁聽。
在北京呆了一段時間后,毛主席決定與幾位老朋友遠赴法國,尋找救國的方法,由于家庭條件困難,幾人決定到了法國的勤工儉學(xué),一邊打工一邊學(xué)習(xí),為了省錢,李維漢等人全都擠在宿舍里。
毛主席則是借宿在恩師楊昌濟家中,與看門老大爺擠在一間屋內(nèi),對于這個聰明的學(xué)生,楊昌濟滿意的不得了,他讓自己的愛女楊開慧,帶著毛主席前往北京城內(nèi)游玩,看看當?shù)氐娜宋木坝^,嘗一嘗地道的北京美食。
兩個年輕人走在北京的大街上,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互相看向?qū)Ψ綍r,都露出羞澀的神情,這一次外出,讓兩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情愫。
兩人穿過平安大街,來到什剎海欣賞這里的美景,看著河面秀麗的景色,忍不住心曠神怡,隨后他們來到故宮城墻外,看著眼前高大的城墻,毛主席對著楊開慧說道:“這么大的故宮,皇帝一個人住得過來嗎,一個人不悶得慌嗎”。
“偌大的城市,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流浪人,為什么他們只能以天為被以地為席,為什么他們沒有住的地方,為什么一個無能的皇帝可以住在這么大這么豪華的地方?”
看著毛主席憤憤不平的為貧困的百姓發(fā)聲,楊開慧看的有些癡迷,隨后她開始講述自己曾在北京的所見所聞所感,她看到北京城里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流浪人,她看到那個被稱為“國中國”的東交民巷,憤怒又很無力。
毛主席雙手小心翼翼的托起楊開慧的臉說道:“我們現(xiàn)在最應(yīng)該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全天下的百姓能吃飽飯,能過上好日子”,楊開慧聽聞朝著故宮嘲諷道:“也不知道墻內(nèi)的小皇帝到底在干什么,他到底知不知道天下的百姓過的如此困難?”
兩人在金水河畔游玩了一番之后,傍晚兩人返回家中,此時的毛主席因為今天游玩北京,心中一直在思考到底該如何救中國,救這個被列強欺負的國家。
直到第二天,他在北大讀書時,遇到了北大教師胡適,兩人的一番交談,讓他產(chǎn)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隨著北洋政府資助的赴法勤工儉學(xué)的名單下來后,毛主席卻決定留在中國,告別同鄉(xiāng)。
回到家鄉(xiāng)后,毛主席開始進行驅(qū)張運動,毛主席不知道的是,此次離開北京,再次回到北京時,已經(jīng)改天換地,中國也煥發(fā)了新的面貌。
二、進北平,入住中南海
隨著解放戰(zhàn)爭勝利,毛主席高興地一宿沒睡著覺,北平也在我黨同志的努力下和平解放,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黨中央機關(guān)決定搬家,離開西柏坡搬往北平。
可剛進入北平,毛主席就罕見的發(fā)火,隨著黨政機關(guān)入駐北平,黨中央的辦公地點還沒選定,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臨時辦公地點定在了香山上,為了這件大事,黨中央多次開會商討此事。
在香山上辦公有危險,山上容易被敵特混進去,會上定下了兩個方案,一是讓著名的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親自改造北平西部地區(qū),建造一個辦公地點,這個方案缺點就是費時費力費錢。
整個方案算下來要上百萬銀元,這還只是物料費,沒算人工費,此時新中國百廢待興,根本不可能如此勞民傷財?shù)闹亟ā?/strong>
只能用第二個方法,那就是讓毛主席搬進中南海辦公,葉帥在會上提出讓毛主席和中央黨政機關(guān)搬進中南海,毛主席一聽此事,立馬就拒絕了。
毛主席生氣的說道:“我不搬進中南海,我不做皇帝!”在毛主席心中,搬進中南海就是做皇帝,他不想讓封建時期的舊皇帝制度與共產(chǎn)黨扯上關(guān)系,不想讓全國人民誤會,共產(chǎn)黨有要“當皇帝”的想法。
周總理知道葉帥的意思,也知道毛主席怎么想的,上前勸到:“葉劍英同志也是為了你的安全著想,你和黨中央的安全應(yīng)該放在第一位,你看香山連個圍墻都沒有,警衛(wèi)人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
最終搬進中南海的一事搬到政治局會議上,全體人員進行投票表決,最終投票結(jié)果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毛主席搬進中南海辦公。
三、毛主席三登故宮城墻,卻從不踏進故宮
建國后毛主席雖然很喜愛外出游玩,對于故宮他非常喜愛,卻沒有踏入故宮一步,對于這片非常珍貴的文物古跡群,毛主席非常愛惜,毛主席愛寫詩作畫,著名的畫家齊白石老先生送給毛主席一幅明代畫家的王夫之的真跡。
毛主席見后非常喜歡,但是觀賞了兩天后,就將畫捐獻給國家,之后毛主席將其他人送給他的文物都捐獻給了故宮,讓文化部長好好保護這些文物。
1954年,毛主席工作之余登上故宮城墻,聽著工作人員介紹故宮內(nèi)的樣子,雖然很是向往,卻沒有踏進一步,毛主席對故宮的喜愛程度到了什么程度,那就是一周內(nèi)三次登上故宮城墻。
4月18日毛主席突然外出轉(zhuǎn)轉(zhuǎn),就帶著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和韓炳文二人一起繞著故宮城墻轉(zhuǎn)了起來,三人一邊聊天一邊從神武門出發(fā),向東出發(fā),毛主席還隨身帶著瓜子,分給兩人,一邊嗑一邊走。
一邊走一遍看,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傍晚時分,毛主席三人登上城墻欣賞落日余暉,4月20日,毛主席再次前往故宮,走了和上次相反的路線,可走到午門外,也沒有踏進故宮,就返回中南海繼續(xù)辦公。
第二天,故宮城墻上舉辦了一場文化展覽,展出上不僅有各種文物,還有大家名作,毛主席得知后非常高興,興沖沖的前往從午門登上城墻參加活動。
結(jié)語
毛主席三次來到故宮外不上城墻的原因是,因為相較于對故宮的喜愛,他更愛人民,此時全國百姓都過的非常困難,故宮代表著奢侈,更見證了無數(shù)次皇權(quán)更替。
毛主席是新中國的締造者,而故宮則代表著封建時期的皇權(quán)縮影,他不踏入故宮是不想脫離廣大的人民群眾,要為全國人民起帶頭作用,反對這些舊思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