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導任甘肅天水市副市長,耐人尋味?
原創 李萬卿
天水市,有膽有識了。
12月19日,甘肅天水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決定任命鄔文玲為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這位副市長,有點特殊。
她是無黨派人士,還是歷史學博士。
從公開信息看,鄔文玲任職天水前,沒有任何“從政經歷”。
1971年11月出生,本科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博士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然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今古代史研究所)工作。
她的每一段經歷,都是“歷史”。
不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也當了個“官”,就是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分管科研、歷史系,主持學會、中心、基地、婦工委以及6個斷代研究室日常工作。
她的職稱,是研究員,相當于教授。
鄔文玲的另一個“符號”,是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秦漢簡牘與秦漢歷史研究。
之所以說鄔文玲任甘肅天水市副市長耐人尋味,大概率與天水的“歷史”有關。
天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全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1807處,其中國家級21處,省級58處,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和三國古戰場文化為代表的“五大文化”,構成了天水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鄔文玲身上有3個標簽非常突出:“無黨派”“學院派”“技術派”。
她任職天水市副市長,如果分工負責的工作與歷史文化相關,將會大展身手。
因為,這幾年類似“博士當官”“教授當官”,“方向”都很明確。
幾個月前,山東大學80后博導朱陸益教授出任章丘副區長。
朱陸益教授本科畢業于濟南大學材料學院,后入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學院攻讀碩士、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任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的專業,就是“晶體材料”。
這些年,山東大學和章丘的合作非常密切,聯合規劃建設了“中國晶谷”,要打造國內晶體材料的制高點。
如此龐大的項目,需要熟悉雙方情況的人居中協調,避免出現“外行指揮內行”。
無疑,朱陸益教授是合適人選。
不久前,37歲的教授劉博,出任蘇州副市長。
早在10年前,劉博在北京郵電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9歲即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聘為教授,歷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
蘇州本來就是工業強市,通信產業屬于重點產業,請這樣一位通信領域的學術大牛來抓人才教育,來推產業發展,也是順理成章。
女博導鄔文玲任天水市副市長、博導朱陸益出任章丘副區長、教授劉博出任蘇州副市長,注定會具有更廣闊的示范意義。
他們都深耕學術多年,在科研上有卓越建樹,正符合落實國家戰略的需要。
為什么這么說呢?
二十屆三中全會中的會議公報中有這樣一段表述:“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strong>
教育、科技、人才,這三個圈,一環套一環,現在從中央到地方,決意把這三個圈打通。
當此之時,“教授當官”“博士入仕”,正符合落實國家戰略的需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