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爆發,這是一場實力極不對等的戰爭,中美軍事實力差距極為懸殊,其中最為要命的便是美軍牢牢掌控了朝鮮上空的制空權,尤其是在入朝作戰初期,志愿軍的防空能力幾乎為零,不僅沒有飛機,就連高射炮也是屈指可數,美軍的飛機可以肆無忌憚地對志愿軍地面目標狂轟濫炸,而志愿軍對此卻毫無辦法。
美軍轟炸機對志愿軍陣地狂轟濫炸
當志愿軍官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后,天上的美軍飛機便成為了志愿軍最大的威脅,入朝初期的志愿軍官兵武器裝備極為簡陋,尤其是火炮更是奇缺,當時志愿軍炮兵部隊裝備有六門威力巨大的六管排炮,但是在朝鮮戰場上一炮未發就被美軍飛機發現,炸成了一堆堆燃燒的廢鐵。當時美軍飛行員囂張到何種地步,他們常常貼地飛行轟炸,甚至飛行員的面貌都能被志愿軍看得清清楚楚,美軍第一批飛機從早上出來開始,便不間斷地進行飛行巡邏,直到晚上最后一批飛機才打道回府,因此志愿軍在白天的行動受到極大的阻礙,不得不將各種作戰任務轉移到晚上來進行。當美軍飛機在志愿軍頭頂盤旋時,已經習以為常的志愿軍戰士開玩笑說道:“看啊,查戶口的又來了。”
美軍飛機幾乎是在貼著樹梢飛行投彈
據志愿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回憶:“美軍飛行員大部分都是經歷過二戰的老兵,空中作戰經驗極為豐富,飛行技術好,晚上就是在小窗洞里露出一點蠟燭的微弱亮光,都有可能招來美軍飛機把機關炮彈準確射進窗口。”面對來自天空中的致命威脅,志愿軍在朝鮮戰爭初期只能被動地防空躲避,并且制定了嚴格的戰場紀律。由于志愿軍廣大指戰員對防空作戰還了解不多,所以出現了一些如今看來令人啼笑皆非的命令。如禁止士兵大聲說話,怕被天上的美軍飛行員聽見,戴眼鏡的要摘下來,因為眼鏡會反光而被美軍飛行員發現,甚至還規定鑲金牙的不許張嘴的命令。然而美軍飛機當然不是因為這些原因而發現攻擊目標的。
美軍戰機空中編隊
抗美援朝時期的美軍飛機對地偵測手段相比二戰時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般的偽裝隱蔽根本逃不過美軍飛行員的眼睛,被發現后緊接著火箭彈、汽油彈便如雨點般落下,志愿軍隱蔽陣地頓時間被炸得天翻地覆,一片火海。入朝初期剛剛渡過鴨綠江的志愿軍常常把山洞和火車隧道當作防空作戰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很快一次血的教訓就讓他們沉痛地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志愿軍王牌第38軍的112師指揮所剛進入朝鮮不久就在瓦洞的山洞內遭遇了一場空前的大災難,時任112師作戰科炮兵參謀的郝占海老人曾回憶述說了那場可怕的空襲,真的是被美軍飛機給炸慘了,從他口中我們可以詳細地了解到112師指揮所遇襲的詳細經過。
美軍戰機正在發射火箭彈進行對地攻擊
瓦洞并不是鐵路山洞,而是穿山的一個小隧道,長三四十米,寬度在三米左右,高度兩米左右,為了躲避美軍空襲,這個洞里面擠滿了112師指揮所的各個部門機關人員,最為嚴重的是后勤機關竟然將一輛中型卡車和一輛吉普車也開到洞里來了,正好堵住了洞口。最先遭殃的便是隱蔽在洞外拉著志愿軍行李的卡車,他們用莊稼秸稈蓋住車輛進行偽裝,然而美軍戰機飛得極低,很快就發現了志愿軍的車輛,并且進行了猛烈空襲,停在外面的車輛很快就被擊中起火。
美軍投彈后炸彈發出劇烈爆炸
由于戰斗中受傷的士兵不斷被抬進瓦洞內的衛生所內,所以最終瓦洞內所隱藏的秘密也被美軍戰機發現,美軍飛機馬上便蜂擁而至,在山體兩側各有四架美軍飛機堵著洞口打,每架飛機輪流進行不間斷地攻擊,美軍飛行員對地攻擊技術確實高超,他們可以非常熟練地鉆山溝進行超低空飛行,幾乎平行的對著洞口飛過來進行瞄準攻擊,所發射的機關炮炮彈和火箭彈竟然能夠打進洞中很遠的距離,停在洞口出的卡車和吉普車被首先打著,這下可出了大事,洞口被車輛殘骸死死堵住了,最終在瓦洞內被攻擊的112師指揮所付出了犧牲232人的重大傷亡,而正在那里進行指揮的38軍副軍長江擁輝也差一點在瓦洞內遇難。
志愿軍高炮部隊正在對空射擊
一系列慘痛的教訓讓志愿軍的反空襲經驗迅速得到提升,并且總結出了一套應對空襲的有效辦法,另外隨著蘇式裝備的換裝,志愿軍大批高炮、高射機槍投入戰斗,美國空軍遭受到了志愿軍的沉重打擊,中蘇空軍的參戰更進一步對美軍的制空權發起了挑戰,志愿軍雖未能真正奪取過制空權,但是卻大大減輕了志愿軍地面部隊所遭受的來自敵人空中的威脅,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