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學質量關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中學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怎樣教學才能實現學生素養和分數的“雙豐收”?三原外國語學校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實踐與探索。
從“新課標”“新教材”“新課堂”到“新高考”,從“雙減”到五育并舉,無論教育形勢如何變化,“萬變不離其宗”,都要回歸到課堂,落實在教學中,三原今年的教學研究持續下沉課堂,盯上了教學目標的確立與達成。
11月15日,三原外國語學校第24屆教改科研月拉開帷幕。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初高中教研組圍繞“‘自主?優效’課堂建設系列研究之三新視域下教學目標的確立與達成”主題,開展了教學科研成果展示、學科展示(說課與上課)、德育主題班會課大賽、德育論壇、專家講座、成果表彰等一系列豐富而有深度的活動,為課堂教學賦能,為一線教師“充電”。
千錘百煉“一堂好課”,三原怎么做?成效如何?一起來看看!
01
“一堂好課”怎樣煉成?
學校頂層設計指引方向
提高課堂效率,提升辦學質量,三原從建校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研究與實踐的路上。
2016年,三原提出“構建自主·優效課堂,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課改目標,八年時間里,“自主·優效”課堂每一年都會在上一年的教學基礎之上潛心研磨,不斷提檔升級。
2023年起三原啟動了“深化管理、增效提質”專項工作,通過對備課、授課、作業、輔導等主要教學環節的全面升級,來進一步踐行學校的教學管理理念,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效果,把專家名師的力量傳遞到三原的每一堂課上。
“其中,各學科組每周定時、定點的集體備課是很重要的一環,這在我們學校得到了充分的落實。”三原外國語副校長廖駿馳談到,“深化管理、增效提質”專項工作啟動以來,學校統一頂層設計,學科組具體實施,優化升級制定了《學科組工作計劃管理辦法》《教研活動組織管理辦法》《課堂教學管理辦法》《作業和輔導管理辦法》等方案,每個學科組每周至少3個小時定期、定點集體備課,規范教學設計。
就是這樣細致而專注的頂層設計,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老師們的工作量變大,勁頭卻更足了!
02
“一堂好課”怎樣煉成?
集體備課為課堂保駕護航
“三原湖是不是一個生態系統?依據是什么?”
“如何從生態學角度‘美化三原湖’?”
“能否提出讓明年‘捕魚采藕’活動獲得大豐收的合理建議?”
教改科研月上,三原高中生物教師周洋正在進行一場精彩的展示課。她將三原傳統勞動教育“采藕捕魚”和生物課結合,設計了一堂別出心裁的《生態系統》課,層層遞進、由淺入深,讓“生態系統”的理論概念照進學生生活。
“精品好課”的背后,是用心的備課,是熱愛與堅持。
“我為了這堂課準備了大約一個月。”周洋老師談到,從構思課堂,到反復磨課,再到最后呈現,她PPT大改了五六個版本,教案學案修改過六七個版本,“每天早上八點過到學校,工作到晚上九點、十點才走。”
雖然很辛苦,周洋老師卻毫無抱怨:“對學生負責的教育情懷支持我這么做,而且像我這樣的老師在三原外國語學校不是個例,大家都很拼。”
比如英語,備課組的老師們首先會明確教學進度及任務安排,進一步細化集體備課的流程與內容,提高備課效率;
比如化學,化學組的集體備課首先要提前規劃好各課題的主備人,每周二中午前完成相應教學設計的初備稿傳給組長,組長初審后打印并下發至各組員,周三前各組員完成自己的初備,周四上午進行集備討論后形成二次備課后的定稿,建立電子校本資源庫進行收集,便于實現資源共享;最后,各位老師根據任教班級情況設計出符合自己班型的執行稿。
大家都很拼!拼著怎樣上好課,拼著落實新課標,拼著讓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這就是三原的教風、學風,在這里學生怎么能不進步?家長怎么能不放心?
03
“一堂好課”怎樣煉成?
教學研討提升授課質量
再好的教學設計,也需要教師落實在課堂中。怎樣保證每位老師都是“名師”“優師”?這也是三原“深化管理、增效提質”專項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每年的教改科研月,為三原教師提供豐富的展示機會和提升機會。教研成果展示、學科展示(說課與上課)、德育主題班會課大賽、德育論壇、專家講座……老師們層層“闖關”,“打怪升級”,積累經驗,收獲成長。
這樣的教研活動,三原已經連續舉辦了24年,年年碩果累累:
去年在專家指導下,三原29位教師進行了專題獻課,5個學術論壇順利開展,69篇教師論文發表及獲獎,77人次在校內外線上線下教學大賽中獲獎,116人次輔導學生及老師獲獎……
今年的校內賽課也是“戰況激烈”,生物、歷史、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物理、音樂、體育12堂課“大PK”,這些課都是教研組內精選過的精品好課,就連音樂和體育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副科”也要磨課、賽課,最后將有2堂精品課突出重圍進入教改科研月的最終展示。
馮千千老師執教高中歷史展示課《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
“歷史課程容易枯燥,我們老師們現在都在絞盡腦汁怎么把知識點講的有趣,怎么讓學生吸收到這些知識。”三原歷史教研組組長謝添娟說,老師們都很“卷”,“我們每學期課堂教學都有自己的主題和目標,上學期是大單元教學,這學期是情境式教學,老師們在教學中都在積極落實主題,探索將情境式教學與項目式學習融合在一起,努力達成教學目標。”
功夫在日常,除了教改科研月,三原教師的培訓提升貫穿全年。
據廖駿馳副校長介紹,三原擁有一只成熟穩定的優秀教師隊伍,每個學科組都有市區學科帶頭人和學科中心組成員。自學校實施“自主?優效”課堂改革以來,教改科研幾乎每月都要進行,還有每學期和寒暑假的教師培訓、教師學術論壇,全方位為教師“充電”。
在一年又一年的打磨之下,三原課堂逐步轉型,“自主?優效” 課堂的建設目標正在逐步實現,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04
“一堂好課”怎樣煉成?
作業設計保障教學效果
作業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最后一公里”。
三原外國語學校的集體備課,除了備課堂,也要備作業。以初中數學為例,老師們通過把課外作業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對周返校定時作業進行“分層”式設計,對課后跟蹤練習進行設計,對常規書面作業進行優化整合,增加作業展示形式等方式,來準確地診斷學生的單元目標掌握程度,班級整體的單元目標掌握情況,同時對下一步教學進行指導。
簡而言之,又想作業少,又想玩的好,又想成績提升,在三原是可以實現的!
三原的寒暑假作業也非常有特色。小升初的入學儀式上,學校就會給同學們發放“暑假任務大禮包”,其中包括了“我請父母吃頓飯”“語文閱讀”“游覽杜甫草堂”等豐富多彩的文化、綜合、藝體類實踐活動,有些作業需要同學們每天打卡,有些作業老師要檢查、考評,開學后還會評選“暑假之星”,督促孩子們完成作業。
其他年級學生的假期也很充實。“我們每個年級的暑假任務都是年級統籌各個學科經過嚴格的篩選制定出來的,我們要求任務的規劃要分層、定量、分階段,并考慮到任務的多樣性。”三原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廖駿馳談到。
在三原,開學前趕作業是不可能的,因為假期學習任務都是分階段布置、分階段檢查的。
在三原,作業只有枯燥的埋頭做題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除了書面作業,還有社會實踐活動作業等等,涵蓋體育、美術、音樂、德育等板塊,每個版塊設置科學合理,趣味橫生。
早在假期開始前,三原的老師們就會列出一張詳細的作業清單、作業檢查方案和假期的規劃安排建議,帶領學生們一起來做假期的自主學習行動計劃,兼顧暑期學習要求和學生家庭個性化安排,激發孩子們自主能動性。
在此基礎上,學校還會在假期進行線上月考,部分年級學生和家長可以自愿報名回到學校,參加作業和考試的檢查、評講。家校攜手,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學生的假期學習情況。
“增效提質我們沒有秘籍,有的是務實和專注。”三原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廖駿馳說。
多年來,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學校一直致力于構建“以學生為圓心的服務型校園”,提倡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實施“關心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實施全程的教育”的“三全思想”。
“深化管理、增效提質”專項工作啟動以來,三原外國語學校辦學質量越來越高,得到了“官方認證”:2024年新都區教育局授予“2023-2024學年度教學工作先進單位”表彰和“2024年中考質量先進單位”表彰。
去年學校獲得了成都市教育局授予的“優秀學校”表彰,2024年三原將作為成都市高中階段“學生整體進步明顯(以入量出)”的突出學校,在全市交流分享辦學經驗。
“一堂好課”怎樣煉成?三原外國語學校不喊口號、不搞花樣,用硬功夫、走踏實路,真正實現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