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5月,成都環城生態區,麥田里一片金黃,正值小麥收割季。與此同時,金色的麥田景觀成為網紅打卡點,吸引了一大批市民打卡。
“我在麥田看到不少垃圾。”一名網友告訴記者,因一顆樹,成都環城生態區隅上田園附近的麥田景觀拍照很出片,在社交媒體上被譽為“麥田里最孤獨的樹”“成都版小喜洲”,不少人帶著氣球去麥田里打卡。但有人在麥田踩踏出小道,且留下不少垃圾。
成都天府綠道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環城生態區農業項目的負責方。近日,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133平方公里的環城生態區里,有10萬畝糧油產業帶,據不完全統計,應該至少有20個“野生”網紅點位。
一邊是麥田豐收,一邊是網紅人氣;一邊是作物生長,一邊是市井喧囂。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沖突?
前往打卡的游人絡繹不絕
有人凌晨打卡
網紅麥田被遺留不少垃圾
“這里有不少廢棄氣球。”一名網友表示,在環城生態區隅上田園附近,因麥田中有一棵孤獨的樹,不少人拿著氣球在這里拍照,氛圍感十足。隨著這里越來越“網紅”,麥田里也出現一道道人為踩踏的痕跡,同時出現了不少塑料垃圾,其中氣球居多。
麥田里遺留的氣球垃圾
根據網友分享的地址,記者在現場也看到不少氣球分散在麥田中。同時一塊“種植區域、禁止踩踏、損壞罰款”的警示牌倒在田坎上。一些麥田被踩踏出了道路。
警示牌倒在田坎上
一個地方一旦成為網紅地,便會吸引源源不斷的打卡者。不少人稱這里為成都版的喜洲麥田、宮崎駿同款。“我早上4點起床,花了50塊打車來拍照。”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熱情打卡經歷。
麥田不是唯一
至少有20個“野生”網紅打卡點
在成都繞城高速兩側,環城生態區涉及133平方公里,打造了500公里綠道、4級配套服務體系、2萬畝水體及10萬畝糧油產業帶。
倒在地上的麥穗與遺留在麥田的打卡氣球
成都版喜洲麥田,并不是唯一的網紅打卡點。三元里繞城綠道上的油菜花海、三圣鄉的彩色油菜花海梯田、大面加油站綠道麥田……各種網紅打卡點被挖掘出來。
“我們沒有具體統計過,應該至少還有一二十個這種網紅點位。”成都天府綠道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網紅打卡點不在最初的規劃之中,根據不同的農作物的季節,在不同的點位涌現出來。可能市民覺得比較新奇,拍照出片,在社交媒體上形成口碑效應,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個打卡點。
麥田被人為踩出小道
該負責人還表示,環城生態區主要打造了7個農業示范區。這些場所的人流量相對要大一些。然而,對于整個環城生態帶來說,10萬畝連片的農田本身就是一種景觀,具備成為網紅打卡點的潛質。
“沖突”難以平衡?
管理方:基礎功能依然是農業生產
“毫無疑問,最本質的屬性依然是農業生產。”該負責人表示,流量是一把雙刃劍。如何來平衡農業豐收與網紅打卡的沖突?這依然是管理方面臨的一道難題。
麥田越網紅,打卡者越多,如何平衡網紅流量與農業種植成為擺在管理方面前的難題。
人流量大了以后,難免對農作物有零星踩踏的情況,同時伴隨著垃圾遺留問題。今年3月的油菜花旺季,封面新聞記者曾前往地鐵三元站附近的油菜花田,發現確實存在踩踏花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
“在原本的設計規劃中,農田區域沒有設置網紅打卡配套,可能無法滿足市民進入農田打卡的需求。”該負責人表示,管理方后期根據網紅打卡的熱度,在部分點位增設了游覽通道和觀景平臺,引導游客在核心區有序打卡,避免踩踏農作物。
管理方設置的觀景臺
此外,管理方還安排了垃圾清理人員,增設了安全文明的宣傳標語,科普告示牌。特別是在農作物的花期或采收期節點,在熱門打卡點位增派了安全管護人員、環境維護人員和志愿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