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348
一周前,一位在大小米分享過自己帶娃“退休”故事的媽媽 (相關(guān)鏈接:)向我們推薦了一位“非常優(yōu)秀,而且很愿意分享經(jīng)驗的媽媽”。
這位媽媽的孩子叫凡凡,他3歲確診自閉癥,今年14歲,正在一家普校融合班讀初二,從小到大,睡眠障礙、挑食、肌張力低、大小便自理問題,馬黎明都經(jīng)歷過,并逐漸把凡凡培養(yǎng)成有基本自理能力和認知的自閉癥孩子。
在凡凡11歲以后,馬黎明開始為另一件事苦惱,凡凡總是想離家出走。從在小區(qū)樓下玩街機,慢慢變成想去公交站、輕軌站,再到偷偷外出,失蹤12個小時不回家。馬黎明和家人就像“消防員”一樣四處救火,對凡凡的私自外出圍追堵截。
“那段時間,我情愿他是一個不能行走的人,情愿他是智力極其低下的人,那么,我只要給他吃飽穿暖,把他雪藏起來就好。”馬黎明說。
但是在一年后,凡凡不僅不再離家出走,而且還學(xué)會了獨立出行。為什么凡凡有這么大的轉(zhuǎn)變?在此期間媽媽都做了什么?來聽聽媽媽馬黎明的自述——
口述 | 馬黎明
整理 | 人頭馬
編輯 | 米飛飛
離家出走
2023年的8月對我來說,是痛苦不堪的8月,是凡凡頻繁從家里出走的8月,是一個月有23天都在到處找他的8月。
那段時間,凡凡像是身體里的小火苗被點燃了,我們提供的每日出行計劃遠遠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千方百計擺脫外婆、爸爸、我和弟弟的監(jiān)控,分分鐘可以從我們的眼皮下消失。
他第一次失蹤那天,我?guī)е卜苍谥貞c鵝嶺二廠文創(chuàng)園參與公益市集活動,教一些自閉癥孩子做烘焙。這是網(wǎng)紅打卡景點,人流如織,就在我教一個自閉癥孩子做餅干的時候,凡凡突然不見了蹤影。
他去了哪里?會不會出意外?各種不好的念頭都冒了出來。我第一時間把手頭的事情交給同事,趕緊找到保安看監(jiān)控。我看到他從文創(chuàng)園大門出去,但是后面去了哪里看不到。
于是我報了警,警察抓拍到的鏡頭很有限,有時兩三個小時才抓拍到一個鏡頭。我們花了半天功夫從零星幾個鏡頭中,拼湊出他的軌跡:他從鵝嶺二廠出來后就徑直到了鵝嶺地鐵站,隨后上了1號線,在兩路口站換乘3號線,接著在嘉州站下車,最后上了601路公交車,這條公交車途徑我們家附近。
我連忙打電話給爸爸,讓他看看凡凡是不是到家了。爸爸出門一看,果不其然,他正坐在門口的小超市在那里坐搖搖車。
第二天早上7點剛過,他又偷偷把門打開,從家里跑了出去。這一次,他又在地鐵里游蕩,不停地轉(zhuǎn)站,直到當晚8點多,我們才在派出所見到他。
此后,凡凡三天兩頭就溜出家門,每次我都需要自己開車甚至報警去找。我在他身上裝了定位儀和電話手表,但定位儀只能起到安慰作用,告訴我他還在活動。電話手表有定位和通話功能,但凡凡要么不接電話,要么接了不說話或者接了馬上掛掉。
整個8月,凡凡離家出走十幾次,我報警不下十次,過得像個“救火員”,隨時準備“滅火”。在沒找到他的時間里,我像祥林嫂一樣拉著派出所里的每一個警察說:“他一大早就溜出去了,沒吃沒喝,他怎么辦呀?”我甚至盼望他能去飯店、小吃攤偷吃的,這樣就可以被老板抓起來報警,我就能找到他了。
每次我把凡凡帶回家,我和爸爸都會反復(fù)教育他,“以后不要一個人出門”“你再出門會被人拐走”,凡凡就當耳旁風,甚至和我斗智斗勇。
有一天早上,我跟他說好了8點鐘會帶他出去徒步,就在我換鞋的那一、兩分鐘,他坐電梯下樓了。還有一次我們走在路上,我低頭回了一條手機信息,再一抬頭,他已經(jīng)跑遠,快到前方的公交車站了。公交車剛好到站,他一邊回頭看我,一邊跳上車。我還給他寫了家庭地址姓名等信息的紙條,讓他貼身帶在身上,結(jié)果出去一次后就不見了,可能被他撕掉了。
堵還是疏?
記得在第三次報警時,轄區(qū)派出所的民警說:“你兒子基本上是從家里走出去不見的,你可以從源頭著手,盡量不讓他有單獨從家里溜出去的機會。”
沉浸在焦慮中的我真的動起了“軟禁”凡凡的念頭,回家仔細研究家門該怎么反鎖,考慮是不是該換個密碼鎖。但這真能解決凡凡的想要獨立外出探索的欲望嗎?
凡凡曾是一個很怕獨自出門的孩子,但他喜歡探索世界。11歲左右時,他特別喜歡玩小區(qū)門口的拍拍樂(一種街機游戲,投幣可玩),但不敢自己一個人下樓,經(jīng)常在電梯口站很久又蔫蔫地回來。
一次弟弟把他推進電梯里,說“你那么想下去玩拍拍樂,你自己下去吧!”他猝不及防,下到了1樓,去小區(qū)門口看了很久的“拍拍樂”。那之后,他經(jīng)常偷溜出去小區(qū)門口玩。那時候,只要他不在家,十有八九就是在玩“拍拍樂”。
沒過多久,有一天他忽然失蹤了,我到哪里也找不到他。正著急的時候,他的聲樂培訓(xùn)老師打電話告訴我,凡凡正在她的培訓(xùn)機構(gòu)。我把他接回來,教育了一頓,但第二天凡凡還是想去。去到那里需要坐公交,穿紅綠燈,走下穿隧道,他還常常不帶公交卡。我擔心他出事,但擰不過他的要求,于是我同意讓他出門,自己在后面跟蹤他。
他全程遵守交通規(guī)則,沒有出現(xiàn)任何問題。到了機構(gòu)門口的自動門后,他站在那里,往前邁一步,又往后退一步,門隨著他的步伐,一開一合。他足足這樣看了半個小時,原來,他只是想看這扇門。
這件事后,他好像失去了對那扇自動門的興趣,他差不多有兩年沒有再獨自出門。而這次離家出走,是他喜歡上了坐車。每次溜出家門,他都是徑直去往輕軌或者公交站,沉迷于坐不同的交通線路,我在監(jiān)控錄像里常常看到他一個人平靜地坐在座位上,盯著公交車內(nèi)的線路圖看。
他失蹤最長的一次,從早上8點失蹤到第二天凌晨1點半,最后我和凡凡爸爸在一個偏僻的公交車站找到他,他正在站臺看公交線路圖,一副沒事人的樣子。
曾有三次警察抓到他在同一個地鐵出站口出來,那個出站口可以換乘一輛直達我們家的公交車。也許凡凡并不想離家出走,而是受到青春期生命的召喚,抑制不住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驅(qū)使他走出家門。
在緊張、焦慮之際,我想起紀伯倫那首詩: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紀伯倫那首詩里說的一樣,孩子是受他生命的驅(qū)動來到我們的身邊,就像一顆種子,該破土發(fā)芽的時候,無論如何阻擋都無法阻擋,我們可以做的是為他提供支持。我嚴防死守,堵而不疏,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我開始想,我是不是可以為他做些什么?跟他一起做些什么?
獨立出行
在2023年8月份過后,我減少了獨自外出參加公益活動的時間,花更多的時間陪他,不斷主動制造機會帶他出去運動,帶他去朋友家玩。同時,從今年7月初開始,我培養(yǎng)他的獨立上學(xué)、放學(xué)回家能力。
凡凡今年春節(jié)后減少了去學(xué)校的時間,每周回特教班一次,其他時間都在日托機構(gòu)。因此凡凡的獨立上學(xué)、放學(xué)計劃從去機構(gòu)的路開始。原來是我們一起坐車到機構(gòu),后來在距離機構(gòu)還有50米時我下車,讓他獨自走完這50米,這個距離逐漸增加到100米、200米、300米……這個過程中機構(gòu)老師和我全力配合,凡凡一出現(xiàn)問題,她就會及時出現(xiàn),帶他走到機構(gòu)。
再后來,我跟他一起下車,但讓他自己走到機構(gòu)。接著我又嘗試送他到車站,讓他獨自一個人坐車去機構(gòu)。最后我只送他到小區(qū)樓棟電梯口,他自己獨立從小區(qū)去到機構(gòu)。
就在這一步步細致的目標拆分中,從2024年7月初開始到9月中旬,我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讓他順利地學(xué)會了獨立去機構(gòu),獨立去上學(xué)。
這中間出了很多意外狀況,比如凡凡在車上睡著,到終點站沒下車,司機看到他公交卡上我預(yù)留的電話才找到我;他不走斑馬線而是直接橫穿雙向共5條車道的公路;路上看到小賣部就想進去直接拿走商品;去機構(gòu)的路上中途改道去蛋糕店看別人做蛋糕……
但無論怎樣出狀況,我都沒有放棄訓(xùn)練。為了讓凡凡更好地記住路程,我畫出他上學(xué)和放學(xué)的注意事項,如在哪里上車、換乘,在出行前用簡單的語言先給他講解一遍。
獨立上學(xué)比較穩(wěn)定后,我們開始訓(xùn)練凡凡獨立放學(xué)。我用同樣的方式,先讓老師陪他一起坐9號線在指定輕軌站下車,爸爸在那里接到他后一起步行回家。他熟悉流程后,老師和爸爸開始當隱形人,暗中尾隨他。再到后面他自己完全獨立坐車和步行回家,一般耗時50分鐘左右。
同時,我還在訓(xùn)練凡凡電話溝通的能力,至少要做到飯點的時候,會打電話讓爸爸媽媽知道他到底回不回來吃飯,什么時候回家,這些信息要說清楚。
9月底到現(xiàn)在,我跟老師的家校溝通群里,說得最多的是“凡凡出發(fā)了”、“凡凡到了”,短短的兩行字,讓我感到欣慰和滿足。
現(xiàn)在,周一到周五凡凡會自己去上學(xué),周六日我常請他出去幫我送東西給熟人,這樣既滿足了他想要出去坐車的愿望,又能完成有意義和目的性的活動。
最近,凡凡還喜歡變換乘車路線去上學(xué),步行的路段也總繞遠路,喜歡到處打量路邊新奇的事物,但不管怎么繞,總能把自己繞到學(xué)校和繞回家。
不管怎樣,再不用我像去年一樣報警到處去找他了!
回想凡凡從想外出到他偷偷外出、知道回家的路但是不回家,到現(xiàn)在他會自己靈活變換路線回家,用了3年多時間。
在找他的時候,我想過:
我情愿他是一個智力低下的、又聾又盲的、完全動不了的孩子,那樣子的話我照顧起來的壓力是不是會小很多?
當時,我的心里有太多恐懼和擔憂,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在現(xiàn)實和未來之間架一座橋梁來幫助孩子達到未來的彼岸,于是就在現(xiàn)實的泥潭中打轉(zhuǎn)。
但現(xiàn)在,我的心理半徑,隨著孩子的活動半徑逐漸擴大而慢慢被撐大。
我記得8月份時送凡凡去機構(gòu)上學(xué),我把下車后送他走到學(xué)校的距離,慢慢縮短,從全程走完,到只送500米、400米、300米、200米……
我在忐忑中、擔憂中、甚至還有些對未知的恐懼中,一點一點,慢慢縮短我陪他的路程。而我的那顆小小的心臟,卻慢慢地被撐大、變強壯。
如果你也有自己的干預(yù)經(jīng)驗想要講述
歡迎發(fā)郵件到leiying@dmhxm.com和我們分享
讓我們一起幫助特殊孩子們健康成長!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quán)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jīng)許可,嚴禁復(fù)制、轉(zhuǎn)載、篡改或再發(fā)布。本號長期征集線索/稿件,一經(jīng)采用,稿費從優(yōu)。提供線索/投稿請聯(lián)系:leiying@dmhxm.com。
點擊撥打大小米服務(wù)熱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