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語
迄今為止,城市與制造最鮮明的聯結,就是榮辱與共和相濡以沫。由此攜手的一切,影響著城市的行進模式;而更好的制造邏輯,也總是演繹著更好的發展邏輯、提升著城市的內涵力量,帶給城市生生不息的前行毅力——以進化累積過去、迭代當下、建構未來。
最好的城市經濟形態,是一流產業+一流企業,先進制造+高端品牌。最好的企業是產業引領型企業,最好的品牌是世界級品牌。它定義城市工業模式、塑造城市經濟肌理,托起城市民生、壘高城市名望——并非所有知名城市都是制造型城市,但擁有世界制造品牌企業,一定是走向國際知名城市的堅實開端。
青島,一座基因雄厚的制造名城,聞名遐邇的中國品牌之都,中國名牌企業的匯聚之地,中國現代制造的縮影。它秉承國家戰略,堅持工業興市、制造強市,推動城市成為企業創新生長的沃土,誕生了一大批名牌企業,成長起一大批優秀企業家。
富有特色的青島經濟,一直遵循三大主線——品牌建設、產業躍進、模式變革,求高、求新、求變,奠定了生機勃勃的城市經濟形態。
富有創新精神的海爾,例證式見證城市成長,它背依城市,傾力品牌創建,探索制造升級,變革商業模式,助力城市產業進化、標記城市品牌高度、弘揚城市商業精神,與城市同頻共振 ,一起進發。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今天,青島闊步前行,正在崛起為一個世界知名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海爾創業開拓,已經蝶變為一個充分全球化的企業、世界級的品牌。
城市與企業,共創了一段雙向奔赴的佳話、一部相互成就的“城”長史。
第一部 品牌之都的響亮基因·從第一塊金牌到世界級品牌
站位城市品牌塑造——要么不干,要干就干世界第一
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大幕徐徐開啟,變革大潮中的青島,蓄勢待發——成功入列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14個沿海開放城市、國家計劃單列城市的歷史性機遇,給予城市以全新的使命。一切都在開始新的萌芽、一切都在開始新的探索。青島順應時代變革、把握城市優勢、延續城市基因,以加快企業改造、打造名優產品為主導推進制造重啟,成為全國最早布局品牌戰略的城市之一,引領青島企業開啟品牌創建之旅。1984年,一個剛剛步入重生軌道的集體小廠——青島電冰箱總廠,乘風而上,開始時代蛻變。
歷史記住了那把大錘的“時代重量”,它敲出了中國企業的“質量覺醒”。1985年,當海爾創始人張瑞敏率領員工,用大錘砸向76臺有瑕疵冰箱的時刻,那激昂的錘擊聲,回應著城市奮起的呼聲,砸出了一個世界品牌的開端。
這是一個注定成為傳說的故事——它用首倡的“質量零缺陷”宣言,終結了中國企業產品粗放與質量第一、急功近利與長遠價值之間的意識沖突,成為中國制造品牌新主張的原點,也是青島品牌之都建設的先導例證。它意味著,一個新企業時代、新質量時代、新品牌時代的誕生。
彼時,國內城市紛紛瞄向工業振興,制造競爭熱度漸次升高。作為當時的標志性新興產業,中國家電產業已經遍及全國,成為城市追逐熱點,而青島家電之城剛剛壘基。面對群雄環伺、品牌林立,最后一個挺進冰箱產業的海爾,毫不遲疑,立定“起步晚、起點高”的原則、立下“創優質、奪金牌”的雄心。它發出呼聲:“名牌就是命牌”;它立下誓言:“要么不干,要干就干世界第一”。
培育名牌、發展名牌——這一時期城市開啟的產品革命、品牌革命,是這一誓言的最大支撐。市場的選擇,讓海爾脫穎而出;時代的選擇,讓海爾把定方向;而城市的選擇,則讓海爾鼓足了信心。海爾與城市價值真切共鳴,高站位響應、破壁式突破、先行式探路,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城市家電產業的興起。
這是一種城市品牌價值遞進的共同約定。
1984—1988年,城市發力產品培育,開啟重點產品階段;1984—1991年,海爾則率先實施“名牌戰略”,期間成功拿下中國冰箱史上第一枚質量金牌、冰箱行業首個國家質量獎,實現戰略首發的成功。
1989年,城市發起爭創“青島金花”行動,產品打造向品牌塑造轉型,1994—1998年,城市發力爭創“青島名牌”,正式提出實施“名牌戰略”;1991—1998年,海爾則進入品牌多元化階段,先后兼并18家企業,基本覆蓋全品類家電,并首批入選“青島金花”,獲評首批十大“中國馳名商標”,海爾品牌名揚全國。
1999—2002年,城市提出“進一步加強實施名牌戰略”,開啟名牌企業打造、鼓勵企業打造國際知名品牌;1998—2005年,海爾全面啟動國際化戰略,歐洲海爾、中東海爾、美國海爾、東南亞海爾……相繼開花結果,2004年,正式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世界最有影響力100個品牌”,站上世界品牌階梯。
2002年始,青島品牌建設開始舉城演進,企業品牌行進到行業品牌,及至躍升到城市品牌。厚植必有碩果,2005年,青島榮列“中國品牌之都”。同是這一年,海爾全面啟動全球化品牌戰略,從此屢創輝煌,直到一個全球化企業、世界級品牌的誕生,為“品牌之都”注入了更多“第一”力量、“金牌”力量。
城市與海爾的品牌契合之旅,是一種價值戰略的相遇;城市品牌戰略與企業品牌創建的雙雙成功,是時代的成功,城市的成功、企業的成功。
(二)樹立城市品牌意志——“下棋找高手”的品牌綱領
20世紀90年代,新一輪開放大潮奔涌,擁有開放、包容胸懷的青島,把定對外開放這一最大優勢,快速放大開放視野,塑造全面開放氛圍,海爾乘勢而上,將中國自主品牌創建的目光,投向了世界高端品牌,成為開放的先行軍團。
彼時的中國市場,外資品牌開始大舉進入。全球市場,西方品牌依然獨霸天下,猶如銅墻鐵壁——看起來不可逾越的現實,激發了海爾人“與高手對決”的意志,這種時代性意志,覆蓋了所有與全球品牌一爭高下的疑慮,否決了所有內卷式競爭的低端追求。
下棋找高手,必先成為“高手”。1984年,源自德國、當時亞洲最先進技術的冰箱生產線引入青島, 海爾開始奠定自己“高舉高打”的“高手”基因。
這個故事流傳甚廣。1985年,身為高級工程師、時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副廠長的楊綿綿,帶領員工奔赴德國,日夜閉門奮戰,硬是啃下并消化合作方1942項先進技術、帶回重達一噸的技術資料,更為重要的是,帶回了觸達海爾人靈魂的現代商業倫理和一流工匠精神——與世界先進制造的第一次“高端對話”,是海爾與世界市場對話的開始。
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海爾產品就已經開始大批量走向海外,由“出口創牌”開啟的全球化創牌次第鋪開。
海爾著名的“三步走”戰略,走出去——進入國際市場,走進去——成為國際市場主流產品,走上去——成為本土化知名品牌,伴隨的“三位一體”(設計、制造、營銷)本土化模式,就是在國門之外與高手對決的戰略語境,這是一種意志性的價值布局,它開辟了中國企業、中國品牌闖蕩世界的先河。
“先難后易”,海爾挑戰性地選擇了美國本土。1999年4月30日,面對許多置疑與善意擔憂,海爾集團在北美開建第一個家用電器生產基地——南卡羅來納州海爾工廠,2001年3月正式投產——憑借年產50萬臺的制造產能,一舉躋身美國家電行業主流,而由當地政府命名的“海爾大道”,則使中國制造在異國他鄉有了一個恒久的形象注解。
高手意志,拓展了城市制造的開放幅度,讓城市制造的目光,擁有了一種更具理想意義的海外示范,讓城市制造的品牌空間,擁有了一次更具開創意義的案例啟發。
(三)傾力城市經濟國際化——全球化品牌的高端布局
21世紀初,伴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加速融合,青島全面啟動“經濟國際化”戰略,引領青島經濟直面全球競爭時代——進入國際化的先進方陣,贏得更多話語機會。為了一個“全球領先”,海爾開始新的出征——2005年,全球化品牌戰略啟動,全面“出海”理想落地為全面“入海”行動。
全球化品牌的目標,是一種企業品牌價值的終極界定,它不是產品品牌的全球化定義,而是一種全球化企業生長的方式,它是有關文化能力、產業能力、科技能力、用戶能力的綜合較量,是一種海外本土拓展和創全球資源的價值追求。
對此時的中國企業來說,開啟全球化事業,就是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進行一場資源完全不對等的市場戰爭,堪稱篳路藍縷。
2005年12月,海爾以“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價值主張——宣告了自己第三輪品牌價值迭代的開始——從國際化品牌邁向全球化知名品牌,此刻,海爾創業僅僅20年。
經歷4年奮爭,2009年12月1日,世界著名消費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宣布,海爾冰箱超越全球老牌家電廠商,榮登新的世界冠軍!海爾作為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品牌的家電企業,引領中國制造、青島制造進入世界品牌殿堂,渲染了青島家電之城的世界聲望。
這是一種真正全球化品牌的深度。它繪就了中國制造真正“走出去”的現實圖景。連續15年,海爾蟬聯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第一,海外銷售占比達到52%!從美洲到歐洲,從亞洲到澳洲,從中東到北非,海爾跨越蔚藍,縱橫大陸,以當地引領的姿態,成為市場主導,10個中國海外白電品牌中,6個以上屬于海爾——海爾走到哪里,則將中國制造、青島制造的品牌價值帶到哪里。
這是一種真正全球化品牌的廣度。它實現了中國自主品牌、城市制造品牌的系統化輸出。出海26年,海爾融匯品牌文化力量,融資本、融科技、融品牌、融用戶,建成全球最全的高端品牌集群,豐富了品牌的內涵,形成中國制造文化融合全球制造文化的全新模式,率先書寫了中國自主品牌兼融世界品牌的歷史。海爾、卡薩帝、Leader、GE Appliances、Fisher & Paykel、AQUA、Candy等全球化高端品牌,以及全球首個智慧家庭場景品牌三翼鳥,以世界一流品牌方陣,提升著城市國際化的品牌氣質。
這是一種真正全球化品牌的高度。它刷新了中國制造品牌的高端形象。連續21年,海爾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世界品牌500強”,連續8年,入選“谷歌&凱度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10強;旗下海爾智家,連續6年上榜《財富》雜志“全球最受贊賞公司”榜單,為家電家居行業唯一,為城市“品牌之都”定位增添新的價值魅力。
這是一種真正全球化品牌的寬度。它第一個提出“星級服務”標準,“真誠到永遠”響遍全國,1996年,海爾以此獲得美國優質科學服務協會頒發的“五星鉆石獎”。今天,海爾品牌服務網絡覆蓋6大洲100余個國家和地區,擁有8200余家服務中心、23萬個銷售網絡,2.2萬名服務工程師,24小時響應全球用戶,引領城市經濟觸角遍及全球。
這是一種全球化品牌的維度,它實現了中國制造品牌體系的系統創建。卡薩帝,率先改寫了中國沒有高端家電品牌的歷史;三翼鳥,在全球首創場景品牌;卡奧斯,首創全球工業互聯網的生態品牌。從創名牌到創世界品牌,從產品品牌到企業品牌再到產業品牌,從高端品牌到場景品牌再到生態品牌——獨一無二的三級品牌體系,從時空演進向縱深演進、再向多維品牌演進,成為城市品牌迭代的典型示范。
今天的全球海爾,遍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布局了35個海外工業園,建成了143個制造中心——以青島企業海外拓展“第一體量”的雄姿,展示城市經濟國際化力量。
(四)城市品牌精神示范——海爾文化的價值溢出
青島主動性、遞進性的品牌戰略——從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品牌集群到城市品牌的系統推進,激勵引導青島企業踏上品牌之路,拓展了中國城市品牌競爭的視野,成為中國最有品牌韌性的城市之一。源于這種品牌視野,海爾以其超前布局,創新企業品牌文化、營造企業文化體系,最先建立起品牌圖景,最早樹立起品牌攀升方向,成為城市可見的醒目標桿。它贏得了城市的尊重,贏得了人們的致敬。
2001年8月,一場“風靡”全城的學習活動,在城市興起。鑒于海爾在全國、在國際日益升高的品牌影響力,鑒于其卓越的品牌實踐和為城市帶來的榮光,青島市正式做出《關于開展向海爾集團學習活動的決定》,“學海爾、創品牌”遍及城市各行各業,海爾追趕時代、奉獻城市的創新精神成為一種感動和示范,青島城市級品牌建設開始全面起步,形成全域型品牌創建聲勢,成為全國城市品牌建設的表率,城市品牌之花不斷開放,品牌之都建設碩果累累。
2003年9月22日,青島市舉行“城市精神”論壇,時任海爾總裁楊綿綿做“海爾以創新精神創世界名牌”的主題宣講,海爾精神與城市精神共進共勉。
樹企業以樣本、立品牌為標桿,是中國城市治理模式、品牌發展模式的創新性先例;海爾經驗借鑒為城市決策,海爾文化溢出為城市價值,體現了城市高遠格局。
第二部 城市產業的先導力量·從傳統到現代到未來
(一)躍進城市邊界—產城融合的探索者
現代城市的起點,產業先行;現代城市的要義,產業領先。
青島改革開放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城市和產業聚合開拓的演進史。隨著城市規劃布局大幅度調整,青島逐步從一個狹窄的“半島型”城市,大步邁向海灣型城市,今天的青島,城市面積增長1倍,人口從400多萬到1000萬,GDP從不足百億躍升至今天的1.58萬億,壘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雄厚底座,筑起現代產業生長的廣闊版圖。海爾秉持領域向寬、產業向深,追隨城市軌跡,立足產業賦能,縱馬躍進城市邊界,成為產城融合的先行者、實踐者。一片廣闊天地,賦予海爾廣闊能量。
上世紀90年代,青島開放空間迅速擴大,“一園三區三線”布局打開城市疆域。1992年5月,里程碑意義的青島市區東部開發宣告啟動;6月,現代產業意義的青島高科技工業園正式開園。這是歷史上青島城市形態擴展、產業迭代最重要的戰略安排之一,是青島開放發展的奠基性舉措,舉足輕重。
1992年6月,在城市支持下全新組建的海爾集團,相時而動,率先進軍高科園,竭盡全力,自籌資金16億,籌劃建設中國第一個家電工業園,也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家電工業園區。11月16日,工業園正式動工,1995年正式投產。在800畝的園區里,開始上演中國家電業最具開創性的家電產業大戲,一座現代化新城和一個現代化工業園,開始攜手共筑,青島家電工業之城,也由此加速航行。
身為彼時中國一流的綜合家電制造、研發基地,海爾工業園迅速形成起產業積聚源頭,三菱重工海爾等一批配套企業隨之而來,為東部新城注入高端產業火種,迅速形成新城產業縱深,成為第一個產城融合的范例!至今,作為全球總部所在地,海爾工業園依然是中國家電最領先的產業集聚園區。
由此開始,40年間,海爾東擴、西進、北上,步履匆匆,產業足跡觸達全城,產業網絡愈織愈密——在城市的藍圖之上,以點睛之筆,描繪城市圈最新圖畫。
這是一種巨型的本土產業覆蓋。海爾在全球的143個制造中心,有40家布局青島,吸引匯聚278家供應商;其中,29家已經成為當地產業龍頭——西海岸新區23家、膠州市兩家、即墨市兩家、嶗山區兩家;7家正在加快建設——膠州3家、西海岸3家、萊西1家,加上正規劃的9家本地先進制造基地,形成一個龐大的地域高端制造投資陣容,將打造出又一個1000億+級產業矩陣。
這是一種強勁的本土產業帶動。海爾智家已帶動本地190余家、7大類供應鏈企業,產值達到388億,新增投資擴產52家,形成龐大產業生態,年產值將增加到500億。這些企業分布于西海岸、膠州、城陽、即墨、萊西、平度……成為區域新的產業支持。產業深耕本土,推動海爾城市產業配套率快速提升,2025年將達到創紀錄的60%!對一個已經全球化分布的企業來說,這種傾情和專注的本地供應鏈建設,是一種顯性的財富貢獻。
2024年,海爾智家膠州高端智能家電產業園興建,一個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配套最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綠色低碳最優的新型產業基地呼之欲出——規劃占地約 3100畝,總投資超過130億,年產量2600萬臺,總產值逾400億,氣勢恢宏!僅僅這一個園區的10家工廠,將帶動就業 1.8萬余人。
40年,海爾與城市產城共進,深刻改變著城市形態。
(二)深研城市產業邏輯——青島制造的求新者
產業迭代的速度,決定城市迭代的高度。
改革開放以來,青島堅定推進城市產業聚變,打造門類齊全、鏈條完整的基礎工業體系,奮力爭奪城市產業占位,開辟本土特色、向高求變的新興產業路徑,把定產業、咬準制造、持續升級,連續位居全國先進制造百強城市。2024年11月13日,國務院批復《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青島站定“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全新定位,這是青島經年制造業耕耘的必然。
擁有千億級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體現城市制造的份量。海爾,是智能家電千億級制造的主導力量。它踏準全球智能家電行進節律,創新演繹行業升級模式,敏銳布局、精準迭代,托起和引領了這個集群的轉型變革。
在城市產業藍圖上,海爾不是一家企業,而是一個多元布局的先進產業體系:核心是自主創新,目標是標準引領,本質是全鏈進化,重心是智慧智能,形態是全球協同,愿景是綠色制造,完美演繹高端制造的產業邏輯。
這是一個清晰演進的產業譜系。人們熟知的海爾六大戰略階段——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戰略、網絡化戰略、生態品牌戰略,本質上是持續進化的產業升級戰略,清晰勾勒出產業晉階的路徑,涵蓋了傳統制造向現代制造、優勢制造向智能制造、本土制造向全球制造,傳統產業經濟向互聯網產業經濟蝶變的全過程,與城市產業行進同向奔赴。
1990年代以來,城市產業進入大規模改革重組,海爾快速進行產業擴張,一舉成為綜合型家電企業集團,助力城市向家電制造產業集群進發,開辟城市家電產業全新矩陣。
2000年代始,互聯網經濟開始萌芽,張瑞敏一句“不觸網,就死亡”,成為當時中國企業產業變革的警句,他用一種產業轉型的遠見洞察,揭開了中國企業轉型變軌的序幕。海爾率先推動“電器”向“網器”換代,一舉改變了產業趨勢,最早觸達了從制造平臺到產品平臺的互聯網化,成為中國第一個成功的互聯網型制造企業,啟發城市制造向互聯網制造深刻轉型。
2010年代始,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奔涌,互聯網開始向產業縱深拓展,城市起步探索工業互聯網,海爾再次引領互聯網向工業領域探進,正式啟動網絡化戰略。作為中國最早進行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的制造企業與中國最早試水工業互聯網的城市,雙方形成完美組合——前者實踐引領,后者戰略推動,共同打造了中國產業互聯網高地。今天,在全國城市中,青島鮮明的工業互聯網地位,蘊含著海爾實踐探索的深刻烙印。
從一臺冰箱起步,到一個全球布局的產業生態,從一個制造產品的企業,到一個制造產業的平臺,海爾的貢獻,表現于城市產業形態迭代、深化于城市產業層次升級、布局于城市產業矩陣擴張,橫向擴展、縱向深化,深達城市產業肌理。
(三)三大產業曲線——城市“新質”能量的打造者
新質生產力,城市新動能。進入新時代,青島致力推動傳統產業蝶變、新興產業聚能,城市經濟的新質生產力貢獻度快速提升,打造了產業發展的“新勢力”。一直以來,海爾緊扣城市新質生產力邏輯,產業掛帥、追新求異,“唯一不變的是變”,全力融入城市新經濟布局。
“智慧住居”,是海爾的產業基石,它讓家電產業脫胎換骨;“卡奧斯”平臺,成為“工賦城市”重要力量;大健康產業(盈康一生),是海爾的遞進創造,為城市打造新產業平臺。三大產業曲線相互生發、系統推進,引領城市產業代際。
海爾智家是一個“魔方”。
它重新定義家電業,重新構造了消費電子產業形態,形成具備更寬、更深帶動能力的新產業模式,推動家電之都演變為智慧住居產業的奠基城市,成為青島優勢傳統產業優化出新質生產力的產業魔術。
身為海爾產業序列中的主體,“海爾智家”從家電到智能家電,從智慧家庭再到智慧住居,從精益工廠到超級工廠再到燈塔工廠,每次遞進,都是一次業態改組或重生。
燈塔工廠——世界最高端制造的標幟,全球最高端智能制造的形象表述。“燈塔工廠”所代表的中國智能制造高地,北方看山東、山東看青島,海爾智家屢建功勛。
在中國——海爾累計已擁有9座“燈塔工廠”和1座 “可持續燈塔工廠”,不僅成為國內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企業,同時也是全球擁有“燈塔工廠”數量最多的企業;在青島——海爾智家建設了4座燈塔工廠,它標引中國城市智能制造新高度,率先架構了領先的城市智能制造樣板體系。
它是領先的ESG創新典范,綠色制造的實踐者。萊西市的海爾智家綠色再循環互聯網工廠,以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為一體,每年可拆解廢舊家電200萬臺,循環新材料再生3萬噸,可實現年減碳排約1.7萬噸,相當于種植155萬棵樹木;海爾智家膠州高端智能家電產業園,擁有中國最高端綠色制造能力。其實,海爾所有“燈塔工廠”,都以“可持續”的產業形態,成為綠色制造標桿。
卡奧斯是一種“旋風”。
青島制造名城的形象意義,不僅體現于產業力量雄厚,更體現于其產業進化敏銳。“工賦青島”戰略的實施、成功入選全國首批“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都是這種進化意志的最好表達,而2017年誕生的卡奧斯,則又是一個最好例證。
它連續6年蟬聯國家“雙跨平臺”——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之榜首;它是青島首家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進入“人工智能國家隊”。
它是海爾近20年互聯網耕耘的邏輯成果,它在青島完成革命性實驗,在中國產業領域大顯身手;它賦能城市,直接助力催生“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成為全國首個政企共建、市場化服務的城市級數字生態服務平臺。
迄今,卡奧斯鏈接企業已達90萬家,服務企業16萬家。
2024年,卡奧斯品牌價值突破1000億,持續位居行業第一。
盈康一生,是一種“不一樣”。
大健康產業,全球熱點,海爾產業領域的最新賽道——它布局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技,為全球用戶提供智慧的科研服務、前沿的醫療技術以及創新的臨床應用,全面創建從制造到智造的產業邏輯,全面聚焦臨床需求、產業協同布局和醫工創新平臺。
它是海爾泛40年產業積累和優勢沉淀的自然外延。它背靠全球海爾生態下的產業集聚能力與用戶交互能力,以“做不一樣的大健康、滿足未被滿足的需求”為差異化方向,迅速進入大健康領域第一方陣。
短短5年,它搭建了一個多業態融合的新產業集群,擁有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萊士3家一流上市公司,布局了2家三甲綜合醫院以及青島盈海醫院在內的多家醫療機構,建立了國際細胞庫等前沿醫療探索平臺。
2024年 6月,在青島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它牽頭成立中國首個醫工科技創新產業化平臺——海醫匯,致力于促進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 ,推進8個科技創新前沿項目,其中 4項創新成果將在青島實現產業化。
盈康一生,連續4次入榜“中國500 最具價值品牌”,新產業展現新價值、新成長,如日方升。
(四)城市創物者——原創科技的先鋒力量
青島,一座科創之城。《全球創新指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青島連續五年位列百強科技集群名單,居全球20位、全國第8位;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榜單(國家科技部發布),青島連續四年位列非直轄類城市全國10強——從“科技興市”的追求到“科技強市”的目標,青島瞄準核心競爭力,打造了國內領先的科技創新體系、人才創業體系,海爾是這一體系的原創科技中堅。
——迄今牽頭建設20 余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構建從原創科技、成果轉化到產業鏈條的科研矩陣,聚焦“卡脖子”技術攻關、工程轉化、基礎研究等前沿領域,這是海爾。
擔綱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家電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聚焦 “芯片&方案”和“大模型”兩大領域,擁有芯片、智能、安全、健康、變頻、傳感等九大專業檢測實驗室。芯片領域,實現從“國產替代”到“國產引領”;大模型領域,構建垂直領域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全棧式解決方案。
擔綱數字家庭網絡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聚焦物聯網、家庭人工智能、數據智能、網絡空間安全等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和突破,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3年累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及重大工程項目64項,榮獲國家級科學技術獎2項,登上全球行業引領制高點。
擔綱數字化家電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唯一的數字化家電國家重點實驗室,自2022年重組為“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系統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后,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項,占據國際智能制造領域的領先優勢。
——最早實踐“一流企業做標準”,以“標準之爭”致勝“制造之爭”,這是海爾。
今天的海爾,全球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1.3萬余件,其中發明專利7.1萬余項、海外發明專利達到1.8萬余項,成為“發明之都”的引領力量。
從3109件公開專利申請量,蟬聯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首、穩居全球11連冠,到累計智慧家庭公開專利數量達到32595件,占居全球第一——海爾智家一直是行業追趕的目標,它有200余項原創技術為行業所模仿,顯示其行業引領的胸懷和技術倫理的強大。
從牽頭制定全球首個工業互聯網系統功能架構國際標準,到累計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發布11項,主導和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發布98項,再到中國同行業唯一主導ISO、IEC、IEEE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海爾卡奧斯一直中國產業互聯網的高端話語者。
從2008年,中國第一個自主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家電IEC國際標準提案——防電墻熱水器正式進入 FDIS階段,實現中國家電在IEC標準中“零的突破”;從全球布局40+標準組織,到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109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發布813項;從全球擁有100余個IEC和ISO國際標準專家席位、中國家電行業最多,到全球唯一進入IEC IB和IEC MSB兩大最高管理機構的企業,登上全球行業的標準之巔,海爾實現了行業標準的全面引領。
迄今,海爾獲得中國專利金獎12項,擁有1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為中國獲獎最多家電企業,助升青島科技之城的實力和聲望。
2022年,海爾科技進入更高遠布局、更頂層設計,新組建科學與技術委員會,研發投入600億元,建立專項產業基金400億元,開始新一輪科技進軍。
這是海爾——它以青島為中心,科研布局覆蓋五大洲、30余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0大研發中心,匯聚企業科學家、技術科研人員2.4萬名,位居家電行業第一;它鏈接全球超過25萬名專家、100多萬生態方,構建起全球最大、最具實力的行業科研生態。
第三部 人單合一模式——從城市到全球的管理品牌
(一)“十三條戒規”——城市商業變革的啟蒙
歷史總是深刻。上世紀八十年代始,中國經濟改革進程啟動,城市大規模的企業變革漸入高潮,海爾傳奇性、樣本性的管理革命也由此開始。
這一時期,青島開始了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企業的市場職能開始釋放——“廠長負責制”、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等一系列舉措的試點試行,出售、嫁接、兼并、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企業調整重組,簡政放權、減稅讓利等重要政策空間的釋放,青島以其全國率先創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大膽探索,洞開企業自我變革的大門,推動企業主體自我覺醒,催生了一個英雄企業時代。
歷史總有起點。1984年12月26日,張瑞敏上任時面對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已經完全失去企業表征形態和內核意義,虧損巨大、破舊不堪、員工渙散,他甚至不得不到農村大隊借錢,讓員工度過春節。戲劇性的“隨地大小便”、“遲到早退”、甚至“小偷小摸”現象,導致了堪稱“十三條戒規”——《青島電冰箱總廠紀律管理規定》的出臺。十三條管理規定,從最基礎的企業倫理重構、由“人”的最基本價值救撈開始變革,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可追溯的最早價值沖動,對當時面臨改革難題的青島企業來說,這是一種原點性的啟發。
應時而動、系統布局、螺旋推進,是海爾管理變革的戰略視野,其六大戰略發展階段,在品牌意義上是價值升級邏輯,在產業意義上是生態創建邏輯,在管理意義上,則是模式重塑邏輯。三大邏輯相輔相成、如影隨形,成就了時代海爾,也為城市和行業變革提供了時代示范。
“全面質量管理”(1985—1991)——建立質量“零缺陷”機制;“OEC管理模式”(1992—1998)——日事日畢、日清日高,讓組織執行力無縫隙;“市場鏈流程再造”(1995—2005)——推倒企業內部的“墻”,讓員工直面市場競爭。一切的探索,最終演進為理論體系,2005年始,“人單合一”模式正式問世并不斷進化——海爾從管理方式引領進入模式引領階段。
那些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思辨——“先造人、后造產品”、“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倒三角組織”、“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自主經營體”、“人單酬”、“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做正確的事而不只是正確做事”、“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最終形成一個龐大的管理創新知識體系,年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學習者、研究者,豐富著中國企業管理文化,成為青島企業管理變革的貼身例證。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張瑞敏作為注重企業管理創新的優秀企業家,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這是國家級的肯定,更是時代的肯定。
2020年,張瑞敏獲得中國管理科學獎體系的最高榮譽獎——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管理科學特殊貢獻崇敬獎”,是獲得此項榮譽的首位企業家——這是一種學術級的肯定,也是專業級的肯定,大大提升了青島企業家的群體形象。
所有的發展,都是知識革命的結果,城市也如此。青島制造名城的形成,源于城市治理知識、現代工業知識、企業管理知識進化,是城市和所有企業共同努力的成果。而海爾的管理探索,以其原創、系統、迭代、普適,從管理策略到管理系統,從方法論知識再到模式知識,展現了城市商業文化不斷成熟的軌跡,滋潤著城市現代商業精神。
(二)人單合一——新范式的世界品牌效應
建置百余年的青島,身處大洋之濱,與世界深度交融,擁有引風氣之先的城市品格,也造就了青島企業家視野開闊、知識敏銳的文化性格。不僅要創立一個世界品牌,還要創建一個世界級管理品牌,既是海爾挺身而出的價值自覺,也是青島企業家乃至中國企業家的文化自信。
近代以來,中國缺乏科學和系統化的企業管理體系。上世紀八十年代始,中國經濟界掀起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熱潮,各種管理理論、企業模式紛至沓來、模仿眾多,雖各有裨益,但大多水土不服,不斷實驗與反復試錯帶來了巨大的成本,亟需一個中國本土模式的借鑒——“人單合一”模式是時代需求的產物。
“人單合一”,不是一種“利潤模式”,而是一種“人性價值”模式,在本原上,它秉承城市“以人為本”的價值路徑,驗證企業生存價值與人性價值的有機統一,以“人的價值最大化”激發企業和組織生存活力;在路徑上,它堅持“用戶體驗和“價值共創”,將用戶利益、合作伙伴利益當成共同利益,聯結成共贏的城市成長生態;在目標上,它還原企業管理本質,在終極價值層面融解管理模式爭議,構建了中國企業特色、世界語言范疇的企業管理體系,樹立起青島“品牌之都”的又一學術性品牌IP。
“人單合一”模式,以“回到問題原點解決問題”的精神,破解了企業管理普遍存在的難題,它融合東方文化底蘊和現代商業精神,代表著新一代中國企業從跟隨到原創的理論覺醒,體現著中國企業從產業領域到文化領域的話語搶占,它頻頻登上世界企業管理學術殿堂,成為西方學界案例,受到“競爭戰略之父”、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邁克爾·波特和世界戰略管理大師加里·哈默等世界著名學者的贊譽——它將中國制造在全球的認知上升到學術認同、文化認知,開創了中國本土商業模式、商業文化成功輸出的先例,為青島企業家群體帶來了世界知名學者的光環。
不是所有思索者都擁有思想。在曾經由西方學者占據高端、普遍覆蓋的管理思想殿堂,“人單合一”與來自中國青島的“張瑞敏”都是響亮和耀眼的符號。2014年,美國《財富》雜志公布“50位最偉大領袖排行榜”,張瑞敏居列第22位:“他的突破性管理模式創新……在西方國家罕見,在中國更是從沒有過的顛覆”;2023 年,張瑞敏先生再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殊榮,迄今共有9位著名思想家進入世界管理思想家“名人堂”,而張瑞敏是惟一的中國人。
迄今,全球已自發成立14個人單合一模式研究中心,75個國家超41萬家企業在研究學習這一模式,有8.2萬家企業已經復制。海爾全球布局的所有品牌和企業,從美國文化的通用家電、日本文化的AQUA,澳洲文化的斐雪派克、歐洲文化的CANDY等企業……都以其“沙拉式文化”融合張力,成功實現顛覆性增值。
“人單合一”模式,造就了一個創新創業的雨林生態,12萬海爾人、千百萬海爾生態伙伴,協同創造,生生不息。它讓眾多創業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贏得了”,成為挑大梁、當主角的“創客合伙人”——海爾全球首創的“創客機制”,讓一個企業從產品塑造轉型為“創客塑造”,從生產產品上升到“生產企業”,讓創客文化洋溢全城。
它激發全員創新,激勵創業熱情,推動小微企業層出不窮。2016年,面向全球創業者的加速器平臺——海爾海創匯誕生,作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平臺,8年歷程,它匯集了5000多個創業項目,成功孵化出一批品牌企業——7家獨角獸企業、107家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223個,為城市創造了一個不斷擴展的新產業生態。
這種生態,還是一種不斷行進的社會價值生態。創業伊始,海爾從城市本土到全國各地,累計援建406所希望學校,遍及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24年6月,正式啟動的“海爾小科學家計劃”,開始教育公益模式探索升級;在全國,海爾所有的產業機構都是公益觸點,在抗災救援、公益醫療、社會志愿活動的多個公益領域,都會看到海爾人奔走的身影。
這是海爾。
結語 以無界生態共創無限可能
城市與企業,命運共生。海爾深植城市,融入城市。品牌之都,海爾是制造名牌的領先者、全球品牌的創建者,成為城市品牌的重要樣本;制造名城,海爾是新產業創造者、新制造引領者、物聯網平臺構建者,推動城市制造基因重塑;企業家之城,海爾建成創業者生態,培育了一大批城市創業人才;商業文化,海爾率先探索管理變革,成為企業管理典范,深化城市商業精神內涵。這是一種使命契合,是發展軌跡的時代重合,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共同謀略。城市與城市產業創造者,首尾共濟、齊心協力,一起打造了一個創新發展的“無界生態”。四十年的海爾,與城市一起進化、共同迭代,顛覆了許多“不可能”;今天的海爾,正在創造無限的可能,與城市、為未來。
編輯 | 琳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