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把辦公地點定在了中南海,毛主席也因此搬進了豐澤園。豐澤園本是清朝皇帝與宗室成員聚會和辦公的地點,清朝滅亡后,民國軍閥也曾將其用作辦公場所。
毛主席搬進去以后,選擇了園內頤年堂東面的“菊香書屋”,并居住在書屋北室的“紫云軒”。由于他很喜歡李白的詩句“西關乘紫云”,因此時常對人說:“住在紫云軒,有家的感覺。”
于是,當時有很多的老干部和民主人士,喜歡稱毛主席為“紫云軒主人”。辦公地點雖然是公家安排的,但是這并不算是公家給毛主席的一份福利,為什么這么說呢?
吳連登是毛主席生前的生活管理員,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進入中南海,一共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十二年,陪伴毛主席度過了人生中最后的歲月。
當時吳連登主要負責管理毛主席的生活瑣事,如買菜、記賬等,據他所說:毛主席在中南海生活時,每月都按時向有關部門上交房屋和家具的租金,到了冬季需要取暖時,也照例要交暖氣費。
從一九四九年開始,直到一九六六年為止,中間大約有十七年的時間,毛主席一直都居住在豐澤園內。只要他在北京,就必定會住進菊香書屋。很明顯,毛主席已經把這里當成了家。
然而,既然是住在自己的“家”里,毛主席又為什么堅持要交房租呢?這其實還是與毛主席頭腦中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集體主義精神息息相關。因為這個緣故,當年他還差一點不肯搬進中南海呢。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五日這一天,中共中央正式進入北平。黨內的高層全都搬進了中南海,唯獨毛主席還住在香山的雙清別墅。
為了辦理公務,毛主席堅持每天下午坐車進中南海辦事,收工以后再乘車返回香山別墅,非常不方便。于是,葉劍英就打算勸說毛主席和大家伙兒一起搬進中南海。
葉劍英先是打報告,想請毛主席進中南海,但是沒成功,于是就親自跑到香山去勸說毛主席。哪知毛主席卻說:“我不搬,我不做皇帝,這個葉劍英真固執!”
“這件事情,我們還是應該聽‘父母官’的。”周總理笑著說(葉劍英當時是北平市的市長)。毛主席卻說:“我偏不聽,這是原則問題。”
那么,毛主席為什么會把搬進中南海和“當皇帝”的事聯系到一起呢?這件事,還得從一九四五年重慶談判時發生的一件事說起。
當年毛主席一到重慶,南派詩社的領袖柳亞子馬上就去拜訪毛主席并求詩。于是,毛主席把自己寫的《沁園春·雪》贈給了他。柳亞子見詞后大為驚艷,于是就拿到雜志社去發表了。
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驚動了蔣介石。蔣介石發動國民黨成員,通過“填詞唱和”的方式,在報刊雜志上攻擊毛主席,其中就有一首詞把毛主席比作李自成。
熟讀歷史的毛主席聯想到李自成進京后曾經發生的事,再想到豐澤園曾經是清朝皇帝和“竊國大盜”袁世凱居住過的地方,他自然不愿意去住了。
不過,最后中央高層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還是通過政治局投票的方式,成功勸說毛主席搬進了豐澤園。
作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主席雖然住進了豐澤園,但是他卻不愿意白住。于是,他堅持按月交房屋和家具的租金。
毛主席剛搬進菊香書屋的時候,有人熱情地搬來了許多名貴花卉擺到菊香書屋的門前作裝點。本以為毛主席看到了會很開心,哪知他一看到這些花卉,馬上皺起了眉頭,叫人趕緊搬走。
毛主席說:“到我這里來的人很多,如果他們看到我門前擺了這么多名花,就會上行下效,養成虛榮的風氣就不好了!”于是,大家就把所有的花盆都搬走了,只留下了幾株樹木和一兩盆綠植。
在豐澤園生活的十幾年里,毛主席每天都要乘車外出。可是,豐澤園又是古建筑,園內的道路比較窄,現代的汽車根本無法通行。
于是,毛主席每一次外出都必須徒步走到園外,或者繞到紫云軒東側的一條小路外去乘車。工作人員覺得這樣不方便,就找來工人準備拓寬園內的道路。
毛主席知道以后,非常生氣地阻止了。因為豐澤園是古建文物,毛主席不讓人改動園內的一草一木。有人勸毛主席干脆搬一個方便乘車的房子居住,他也不肯。
毛主席保護文物的意識非常強,一九五〇年底,豐澤園內很多地方古建筑上的油漆都破損了,有人想修他也不讓修。因為當時國家百廢待興,經濟上捉襟見肘。
何況毛主席也擔心工作人員技術不好,反而破壞了文物的原貌。直到一九五三年,經周總理勸說,毛主席才同意找人修葺,但是一直強調要進行保護性的修繕。
在園內生活的十幾年里,毛主席生活非常簡樸。現在留下來的照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菊香書屋內的陳設以如今的標準來說,可以說是比較“簡陋”的。
毛主席的臥室里就只有一張罩著白床單的木板床、一個大書柜、兩張寫字臺和一扇屏風,床頭衣架上掛的睡衣上有73個補丁。
在國家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毛主席帶頭過“緊日子”,還把自己的工資標準降低到了四百多元,為各級干部作了一個好榜樣。在毛主席的帶頭下,當年周總理等人也同樣交了房租和水電費。
有一次,周總理居住的西花廳外墻破損,工作人員趁周總理出差進行了修繕。周總理知道后非常生氣,不但自掏腰包恢復原樣,還多次在會議上自我檢討。
毛主席和周總理上述這些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們身為國家領導人一貫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的高尚品格。
最初,毛主席原本是不想搬進中南海的,因為他非常擔心干部住進了前朝皇帝的居所,思想會受到腐化。然而,北平明清故都,城內所有的行政設施都是圍繞著中南海布局建造的。
因此,無論是從辦公方便的角度,還是從安全保衛的角度來看,中央機關進駐中南海都是最妥當的選擇。于是,毛主席最終才同意搬進了豐澤園。
住進豐澤園后,毛主席時刻提醒身邊的人,他們居住的地方是古建文物,因此不許胡亂改建。他寧可自己每天步行很長一段路出門坐車,也不讓拓寬道路。
當園內建筑有破損時,如果國家經濟困難,毛主席就不花錢修繕,等到經濟好轉了,再進行保護性的修繕,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傳承。
- 參考資料:
- 《毛澤東進北平后搬進中南海菊香書屋經過》——《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05.13;
- 《毛澤東與菊香書屋》——《天津政協》,2011.11.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