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中南建設
前言
懸賞金額高達1500萬元,這筆錢不是為了購置豪華住宅,而是南通法院為追查曾進入中國500強榜單、資產規模達3300億的中南建設的財產。
一個從5000元起步的建筑王國,曾經參與眾多全國標志性工程,如今卻被法院公開追查資產。從巔峰走向低谷,這三年間,這家“南通鐵軍之首”到底經歷了什么?
陳錦石
泥瓦匠壘起一個帝國
三十多年前,陳錦石還只是個農村的泥瓦工,身上揣著東拼西湊的5000元,帶著二十八個老鄉,一頭扎進了塵土飛揚的工地。
那是怎樣的日子?住在四處漏風的工棚,吃著冰冷的饅頭,四處奔波追討工程款。苦,是實實在在的。
但正是這種從泥土里打拼出來的韌勁和拼勁,讓陳錦石在建筑行業里闖出了一片天地。
1988年1月,陳錦石為了招募隊伍,頂風冒雨,挨家上門溝通,原本談好70余人的隊伍,到出發時只有28人。
九十年代初期,一個不起眼的小辦公樓項目成為他人生的第一桶金。雖然金額不多,但就像一粒火星,點燃了中南后來發展的燎原之勢。
很快,陳錦石意識到,單純承接建筑項目不如自己開發房地產。1998年,他果斷轉型進軍房地產行業,把總部從青島遷回故鄉南通。
這一決定精準地踏準了中國房地產黃金十年的節奏。2005年,中南成功拿下南通新城CBD項目,總金額接近200億元,在當時堪稱巨額。
2005年,中南獲得南通CBD項目
要知道南通是全國聞名的“建筑之鄉”,全城三分之一的人口從事建筑行業,競爭之激烈堪比龍潭虎穴。
但中南憑借一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拼勁,硬是脫穎而出。這次成功不僅讓中南穩居南通房企榜首,也贏得了“南通鐵軍之首”的稱號。
從國家體育場的地基工程到國家大劇院,再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南的身影遍布全國。魯班獎拿到手軟,陳錦石本人也步步高升,成為南通首富,身家百億,還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風光無限。
陳錦石
那幾年中南的發展堪稱現象級。業務版圖從長三角擴展到全國,甚至延伸至海外市場。巔峰時期,旗下子公司超過30家,總資產一度突破3300億元。
那時的中南,仿佛堅不可摧,每一步都踩在時代的節拍上。但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注了代價。風光背后,財務報表卻早已埋下隱患。
陳錦石
急轉直下
所有的驟變都源于此前埋下的隱患。房地產本質上是一場關于資金的游戲,核心在于“高杠桿”。用銀行的錢賺市場的錢,這是行業的通行做法,也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
市場好的時候,這是點石成金的魔法。一旦市場轉向,它就變成了加速墜落的砝碼。中南在擴張過程中也積累了大量債務。這就像一場豪賭,賭的就是市場不會突然冷卻。
陳錦石
可惜,風停了。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是恒大。2021年這頭房地產巨獸轟然倒塌,整個行業震蕩不已。中南作為恒大的重要承包商之一,幾乎瞬間被卷入風暴中心,資金鏈隨之斷裂。
這不是某一家企業的責任,而是整個行業過去二十年“高負債、高周轉”模式的必然結果。當市場不再增長,才發現大家都在裸泳。
債務窟窿實在太大。華融、信達等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紛紛介入,江蘇地方政府也出手相助,試圖將中南從危機中拉回。但輸血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資金流失的速度。
這說明問題早已不僅僅是資金問題,而是資產質量出了大問題。那些曾經被吹捧的三四線城市房產,在市場寒冬中根本無法變現。
2022年底,中南公開承認債務違約,正式“暴雷”,總負債接近三千億,資產負債率高達88%,每一個數字都像是催命符。
更致命的是戰略布局。中南曾引以為豪的“下沉市場”策略,重倉了大量三四線城市。在樓市繁榮時期,這些地方是藍海市場。但當市場遇冷,這些房產最先失去流動性。
昔日的“金礦”一夜之間變成“泥潭”。資產雖然掛在賬上,卻無法轉化為救命資金。面對危機,陳錦石沒有選擇放棄。這位掌舵三十多年的領航者,骨子里不愿服輸。他開始了一場艱難的自救。
他像當年的王健林一樣,開啟了“斷臂求生”的模式。一口氣轉讓了14家子公司的股權,只為換取一線生機。
出售非核心資產、轉讓旗下公司股權、質押個人股份、關聯公司注資……所有能想到的手段,他都嘗試了。
在資本市場上,那場“保殼戰”打得異常慘烈。股價跌破1元,為了不退市,管理層公開承諾自掏腰包增持,試圖重燃市場信心。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消息也曾讓股價短暫反彈。
但冰冷的年報虧損數據一出,所有希望破滅。就連地方政府也坐不住了。南通市和海門區甚至出臺了七項紓困政策,協調金融機構,引入國資,幫助盤活資產。
華融、信達等專業“拆彈機構”也紛紛伸出援手。陳錦石的女兒陳昱含更是多次公開表態:公司絕不躺平,全力保障項目交付。這份吶喊透著不甘與悲壯。
但債務窟窿實在太大。在整個行業下行的大背景下,這些努力如同杯水車薪。2022年底,中南控股正式宣布債務違約,正式“暴雷”。又一個千億級企業,在黎明前倒下了。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來自資本市場。2024年5月,ST中南股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于1元。這是A股最無情的退市規則。
十五年的上市歷程,以0.56元的收盤價畫上慘淡句號。身后是超過十一萬戶投資者血本無歸的現實。
結語
從5000元起步,到資產規模達3300億,再到如今法院發布的懸賞公告。中南的三十七年歷程,濃縮了中國房地產發展的沉浮史。它讓我們看到一個時代的狂熱,也見證了無數草根企業家的野心與命運。
陳錦石和他的中南并非死于安逸。他們曾抗爭過、拼搏過,也曾被多方力量試圖拉起。但在時代的洪流面前,個體的力量終究微弱。那些曾讓他們走向成功的路徑,最終也成了他們的枷鎖。
如今的一紙懸賞公告,與其說是對企業的“通緝”,不如說是一聲悠長的嘆息。這聲嘆息背后,是三億多的待償債務,是無數普通家庭對“保交樓”的殷切期盼。
三十七年一夢,始于田野終于塵埃。那座用鋼筋水泥筑起的商業帝國轟然倒塌,但無數家庭對安居夢想的追求仍在風雨中飄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