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嗜酸性粒細胞正常或缺乏,也不能直接排除寄生蟲感染
撰文|李豪 甘明 陳小林 龔敏
前言
鉤蟲病是由十二指腸鉤口線蟲或美洲板口線蟲感染造成的,鉤蟲寄生于人體或幼蟲在人體內移行所引起的皮膚、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等病變,并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鉤蟲病是人類第2大寄生蟲感染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東南亞國家流行程度高[1]。
鉤蟲病在我國分布范圍非常廣泛,除北方少數高寒地區外,幾乎各?。ㄊ?、區)都有鉤蟲分布,尤其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廣大農村地區更為普遍而嚴重,是農村中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之一。本案例通過一例經過胃鏡發現線蟲,通過實驗室檢查確診為鉤蟲病,進一步突出實驗室糞便等常規檢查對寄生蟲病診斷中的作用。
案例經過與分析
患者女,85歲,自訴解黑便10余次,歷時3天。
【現病史】患者于3天前無明顯誘因開始解黑便,大便偶有帶鮮血,大多為黑色柏油樣便,成形,無稀便。5-6次每天,每次50-100g不等,無明顯腹痛,便后無明顯頭暈及乏力,無出冷汗,無昏厥,無發熱、黃疸、咳嗽等,稍有胸悶,氣促、頭暈、乏力,未行診治。于2024年8月31號至我院門診就診,門診擬“消化道出血”收入院。病程中,精神、食欲和睡眠欠佳,大便如上所述,小便可,體重無增減。
【既往史】患者自訴高血壓病史20余年;既往冠心病史;慢阻肺8年余;20余年前診斷子宮頸癌,規律放化療;有1年的貧血病史。2月前因外傷于我院脊柱外科住院,診斷為:1.骶1-3椎體信號異常:骨折可能;2.子宮頸惡性腫瘤放化療后;3.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4.高血壓2級;5.慢性阻塞性肺??;6.睡眠障礙;7.低蛋白血癥。患者否認慢性病、傳染病、手術史和輸血史,患者對青霉素過敏。
【入院查體】體溫36.7℃,脈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39/109mmHg。查體:神志清楚,言語流利。全身皮膚黏膜蒼白,未見黃染;鞏膜未見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咽部無充血,扁桃體無腫大。兩肺叩擊呈清音,未聞及明顯干濕啰音,心臟搏動正常,律齊,未及雜音。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
【實驗室檢查】
常規檢測:紅細胞計數3.29×1012/L,血紅蛋白濃度89g/L,白細胞計數5.5×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77.6%,嗜酸性粒細胞比率2%。未留糞便樣本送檢。
生化:總蛋白56.8g/L,白蛋白29.7g/L,堿性磷酸酶209U/L,乳酸脫氫酶293U/L,尿素7.2mmol/L,血糖6.3mmol/L,脂蛋白922.8mg/L,C-反應蛋白61.57mg/L。
凝血:PT超出檢測范圍,APTT62.5s,D-二聚體0.95mg/L。
免疫:乙肝表面抗原、艾滋、梅毒和丙肝等血清學結果均為陰性。
微生物檢測:革蘭氏染色結果提示革蘭氏陽性球菌較多,革蘭氏陰性球菌較少,革蘭氏陰性桿菌較少,結核分枝桿菌核酸檢測陰性(-)。
其他檢查:PCT2.42ng/ml,肝素結合蛋白<5.9ng/ml;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甲、乙流抗原陰性(-)。
【胃鏡檢測】患者于9月5號進行胃鏡檢查,結果發現胃竇和十二指腸黏膜有點片狀出血,且在十二指腸腸壁發現多條蠕動的線性寄生蟲,隨即取出寄生蟲制片于檢驗科檢查,顯微鏡下可見鉤蟲成蟲及蟲卵(圖1-圖3)。
圖1 胃鏡下十二指腸腸壁發現多條線型寄生蟲
圖2 顯微鏡低倍鏡下的鉤蟲成蟲
圖3 顯微鏡高倍鏡下的鉤蟲蟲卵
【異常實驗室結果分析及臨床治療】
由于患者患有肺心病及腫瘤等基礎病,在入院后當晚,患者突發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神智模糊。臨床發現患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復查血常規后患者的白細胞也從入院時的5.5×109/L上升到13.9×109/L,其中中性粒細胞占89.2%,PCT和CRP的結果也提示患者存在感染。
于是臨床給予了患者美羅培南抗感染,心電監護以糾正患者竇性心動過速,同時給予患者吸氧、霧化和呼吸支持。
除貧血以外,患者還患有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疑似存在凝血因子抗體),于是臨床給患者輸注了血漿糾正貧血和凝血功能(PT與APTT)的異常,同時補充補充維生素K1。
在隨后幾天檢驗復查結果中,白細胞恢復到正常范圍,PT和APTT也有明顯下降。臨床繼續積極抗感染、輸注血漿、抑酸、護胃、止血、補液和擴容等治療。
患者于9月4號開始出現惡心和劍突下疼痛等癥狀,為查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患者于次日進行胃鏡檢查,并發現鉤蟲的感染,于是馬上給予患者阿苯達唑片進行驅蟲治療,隨后幾天患者病情好轉,于9月12日出院。
患者出院時,胸悶氣急和咳嗽咳痰癥狀好轉,一般情況尚可,大小便正常,其他體格檢查均正常。
【出院診斷】1.下消化道出血;2.直腸乙狀結腸潰瘍出血;3.中度貧血;4.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5.肺炎;6.慢性阻塞性肺??;7.低蛋白血癥;8.電解質紊亂;9.十二指腸寄生蟲?。?0.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11.肺源性心臟病 心功能失代償期;12.子宮頸惡性腫瘤放化療后;13.骶1-3椎體信號異常:骨折可能;14.高血壓2級。
總結和討論
鉤蟲病多寄生在人體的小腸上段,其致病因素主要為蟲體運動所造成的機械性損傷以及蟲體通過吸取血液來獲取營養。鉤蟲病確診的主要診斷依據就是在糞便中查到蟲卵,常規的檢查方法就是直接涂片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該病例在入院時已有多天排出黑便,但臨床診斷時忽略了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未開具糞便檢查。此外,患者入院后多次血常規檢查顯示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在正常范圍內。一般情況下,寄生蟲感染伴隨著嗜酸性粒細胞的增高,但此案例中嗜酸性粒細胞正常,又讓人忽略了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性 。
因此,這些病例能夠對臨床關于寄生蟲診斷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即嗜酸性粒細胞正?;蛉狈σ膊荒苤苯臃穸纳x感染的可能。
參考文獻:
[1].王苗苗,林琳,劉揆亮等。膠囊內鏡診斷小腸鉤蟲病四例臨床分析[J].北京醫學,2022,44(06)551-553.
[2].戴?。憩F為進行性貧血的肺結核合并鉤蟲病5例診治分析[J].交通醫學,2016,30(04):320-321+323.
[3].郝衛剛,王軼佳,易文全等。飽和鹽水浮聚法診斷鉤蟲病在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中的價值[月.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22(13):1881-1884.
本文來源:檢驗醫學網
責任編輯:熊貓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