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閻恩蘭五姐妹一紙訴狀將中央文獻出版社告上法庭。
五姐妹訴稱:
2003年12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在其出版的《真實的毛澤東》一書中,借用主席之口稱閻又文為特務且“很壞”,詆毀了父親的名譽,要求對方在國家級媒體消除影響,并賠償精神撫慰金等60萬余。
閻恩蘭五姐妹是傅作義秘書閻又文的女兒。
閻又文1962年48歲時去世,而48年后他的女兒又狀告知名出版社,這里面到底是巧合?還是有何玄機?
此事一經媒體報道,立即引發公眾的廣泛關注。
要知道,中央文獻出版社那可是國家級的專門負責文獻材料出版的權威專業機構。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閻又文到底是不是特務且“很壞”?法庭最終又是如何判決的?
人都是按角色行事。閻又文一生充當過多重角色,演繹了精彩紛呈而又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
今天我們就從閻恩蘭五姐妹起訴的那件事破題說起。
- 作為秘書:為傅作義捉筆痛罵毛澤東引公憤
北平和平解放后沒幾天,2月2日傅作義攜他的左膀右臂副手鄧寶珊和秘書閻又文一起到西柏坡拜會毛澤東。
一見到主席,傅作義就誠懇道歉,稱自己有罪,主席卻夸他“做的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但在介紹到閻又文時,主席笑著說道:
“你就是閻又文吧,你的那篇文章我看了,寫得很不錯啊!”
聽到這句話,閻又文很尷尬,而傅作義心里更是涼透了。
主席說的那篇文章,就是傅作義授意、閻又文執筆的、被稱為“討賊檄文”的致毛澤東的公開信。
閻恩蘭五姐妹訴狀中所說的就是這次會見中發生的事。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得從三年前說起。
抗戰勝利后,傅作義已升任第12戰區司令。老蔣把綏遠、察哈爾、熱河等地劃歸傅作義部受降,意圖挑起其與八路軍的沖突。
1946年1月,國共簽署停戰協定后,國民黨軍隊仍然不斷向解放軍進攻,傅作義為了搶奪地盤,揮師東進,進犯八路軍在平綏線上的解放區,雙方爆發了直接沖突。
冀察晉解放區首府張家口面臨著敵軍的東西夾擊,為改變不利態勢,中央決定發起大同戰役。
此時狡猾的老蔣又把大同劃給傅作義,使其傾力相救。
在華北關鍵的大同-集寧戰役中,傅作義以劣勢兵力,采取“圍魏救趙”的戰術,全力攻打集寧,擊敗了占絕對優勢的華北野戰軍。在戰略上形成主動,遂與占領承德東線的老蔣嫡系孫連仲部,從東西兩個方向形成對張家口的夾擊之勢。
張家口是解放軍所奪取的唯一省會城市,是當時晉察冀軍區首府,對于華北地區來說,打通了張家口這條線,也就擁有了軍事上的黃金分割點;誰掌握了張家口,也就意味著掌握了華北地區作戰的主動權。
1946年8月底,為了拿下張家口,老蔣將陳誠調往前線,親自坐鎮指揮作戰。晉察冀軍區也得到了中央指示,不惜一切代價保住張家口。聶榮臻總指揮親自制定作戰計劃,在懷來一線部署兵力,抵御國民黨軍隊在東部地區的攻勢,一度在東線的懷來、保定地區殲敵近2萬人,成功延緩了孫連仲部的進攻鋒芒。
此時,西線的傅作義卻作壁上觀,他在等老蔣給的籌碼。
眼看自己的嫡系可能交代在張家口,老蔣坐不住了,也不再糾纏擔心傅作義做大做強,于9月下旬給他發來命令,令他指揮自己的12戰區加入張家口戰役。
這時傅作義的主力大約有7萬多人,大多集中在集寧一帶,而解放軍部隊在張家口沿線可調動的兵力為20萬左右,當張家口東部地區與陳誠作戰時,對于西部剛剛取得了勝利的傅作義部的警惕明顯降低,同時,又缺乏具體情報,導致我軍守城部隊無法預估其行進路線。
傅作義采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佯攻和突襲的辦法,2萬喬裝的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后方直搗空虛的張北方向,殺向兵力薄弱的張家口。等到華野回過神來時,傅作義部已然即將對我軍完成合圍。
不得已,華野報經中央同意撤出張家口。
張家口保衛戰,我軍20萬敗給傅作義7萬人,他怎能放過這個邀功請賞的機會呢?
大同戰役取勝后,傅作義就喜不自勝,他找來自己的“筆桿子”閻又文,交代他寫一封致毛澤東的公開信,要“長自己的志氣,滅共黨的威風,同時也給蔣公和美國人顯示我們的態度”。
那封信在閻又文的出色發揮下,極盡嘲諷、挖苦毛主席之能事,大漲傅作義所部士氣,同時,把內戰的責任也推給了中共。
1946年9月20日,傅作義部隊在《奮斗日報》上刊登了《致毛澤東公開電》,第二天就被南京《中央日報》進行了廣泛的全文轉載。
當時,毛主席在看到閻又文的這篇文章之后,笑得很開心,還稱贊寫這篇文章的人思路很好,很會找角度,文筆上也很有造詣。他下令《解放日報》也進行全文轉載,并表示要“奇文共賞”。朱德還要求晉綏和晉察冀兩個軍區向連以上干部宣讀。
這篇文章引起了廣大官兵的極大憤慨,他們一致表示要堅決捍衛來之不易的解放成果。
因為是在攻占張家口之前所寫,尚有“半場開香檳”的嫌疑,等拿下了張家口后,傅作義又將這封信隨同戰役報告發給了蔣介石處。蔣介石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抨擊毛主席的機會。
很快,這封公開信在國民黨內部傳播開來。
而在張家口得勝后,傅作義又在慶功宴上興致盎然地發表了自己的勝利感言,并且還提到了此前自己連戰連捷之時,讓秘書閻又文寫給毛主席的一封公開信。
這樣,人們也知道了公開信出自閻又文之手,他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 作為新聞官:圍繞他,國共雙方開始了明爭暗斗
在張家口傅作義一戰成神,更撈足了好處。
1947年底,傅作義升任華北“剿總”總司令,坐鎮北平,經略冀、察、綏、晉北等地諸軍事,不但有自已的20萬嫡系部隊,還手握華北地區40萬蔣系部隊的指揮權。
傅作義而此時的閻又文也因為代筆有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雖然仍是傅作義的秘書,但軍銜已升至少將,兼任華北“剿總”辦公室副主任、政工處副處長、新聞處處長和新聞發言人,進入了華北“剿總”的決策核心。
在傅作義彈冠相慶的同時,中共則開始總結張家口失利的原因。
李克農語氣沉重、一陣見血地說道:
華北戰場初期失利,敗就敗在對情報不夠重視。
恰好此時中央決定發動遼沈戰役,要求李克農了解傅作義部情報,因為傅作義部如果出關增援,會對戰局產生極大影響。
為了做好情報工作,中共中央情報部索性搬到了靠近西柏坡的河北省平山縣東黃泥村,由此這個至今仍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開始了中共情報史上書寫傳奇的的歷史。
當時,中共在傅作義身邊有個內線,此時這條情報線從邊保轉到中共中央社會部,由部長李克農直接領導,情報室主任羅青長具體聯系。
l948年初,李克農找來在陜甘寧邊區保衛處工作的王玉,派他進入北平聯系這個內線,建立絕密單線聯系,搜集戰略層面的情報:
傅作義的政治動向,國民黨華北地區的軍事力量和作戰計劃,傅和蔣的關系。
要獲得以上信息,必須拿下傅作義的同鄉和最信任的秘書閻又文,因為他是傅作義身邊紅人,已經進入華北“剿總”的決策核心,更重要的,他還是新聞處處長和新聞發言人,每周六閻又文都會在北海漪瀾堂主持中外記者招待會,可以說他是情報的集散地。
所以說,要搞到情報,必須搞定閻又文,要能參加招待會,必須閻又文點頭,才能拿到國民黨的北平機關報《平明日報》(閻又文是社長)的記者證。
不論哪種方式,閻又文那兒是必須要邁過的坎。
王玉還是第一次進入北平。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他花了40兩黃金搭上了傅作義的機要室秘書薛起祿,并通過薛起祿結識了閻又文。在薛起祿的幫助下,閻又文很爽快地給王玉辦了一張《平明日報》的記者證。
這樣王玉就可以持記者證參加新聞發布會,有關的絕密情報,就通過記者招待會這個最公開的場合,秘密傳送出去了。
很快,王玉從內線處拿到情報,傳回了消息:
傅作義與老蔣之間是有矛盾的,他對國民黨的腐敗非常失望,不太可能消耗自己的力量,去救援東北。
由此,中央決定先打錦州,截斷東北敵軍與關內的聯系。
錦州戰役期間,老蔣本打算讓傅作義親自指揮,傅作義果然極力推辭。錦州解放,成了遼沈戰役取勝的關鍵一戰。
1948年l0月,遼沈戰役勝局已定,東北問題解決后,就要著手解決華北問題了。
中央最初的戰略構想是:
先奪取歸綏,攻克太原,解放綏遠和山西全境,后集中華北解放軍全部和經過休整的東北野戰軍主力,解決傅作義集團。
李克農派王玉再次去北平,給他三周的時間,要求他拿到傅作義的作戰計劃。
一個星期后,王玉就從北平回到了東黃泥村,帶回了傅作義的詳細作戰計劃。
此時,遼沈戰役已經宣告全面勝利,在沈陽解放的第二天,l1月3日,傅作義接到南京急電,赴南京參加最高軍事緊急作戰計劃。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蔣介石還沒有聽到他的匯報,整個計劃已擺在毛澤東面前。
這份情報的主要內容:
傅作義打算在平、津、唐地區和我第四野戰軍、華北部隊會戰,他正用他統帥的六十萬軍隊做這樣的部署和配置。這一仗打贏了,整個華北就是他的天下;這一仗打不贏,他考慮有兩條退路:一是由塘沽從海上南下,與蔣介石在南方會合;另一條是退到綏遠、河套一帶,與馬家部隊會合,負隅頑抗。傅還認為我第四野戰軍進關不會很快,最早在1949年5月才能進關。
正是這份情報,促使中央對遼沈和平津戰役戰略不斷臨機進行了調整:
11月16日凌晨,中央軍委突然作出決定,4時致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令其“早日入關,防止敵人逃跑”,5時致電華北野戰軍撤圍歸綏,緩攻太原,以迷惑和穩住傅作義。為了同樣的原因,對淮海戰場上已經被包圍的杜聿明兵團也暫緩攻擊。
如果沒有這些戰略調整,那么傅作義有可能保存主力,甚至放棄平津退至南方,那將對全國解放進程造成無法預料的后果。
1948年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分三路提前入關,突然包圍唐山、塘沾、天津的國民黨軍,阻斷了傅作義的海上退路,隨后華北野戰軍突然出現在張家口以西地區,發起猛烈攻擊,斷絕了傅作義西逃之路,12月14日,解放軍完成了對北平的合圍,華北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成了甕中之鱉。
- 作為最信任的人:他的一席話點醒夢中人
北平畢竟是古都古城,如果強攻,城內200萬老百姓以及大量文物古跡將遭受滅頂之災。中央的策略是爭取傅作義起義,和平解放北平。
但中央深知,困獸猶斗的道理,何況傅作義并非草包,此時他手上還有60萬軍隊,絕對不會輕易言敗。事實果真如此。
圍城期間,傅作義顧慮重重,搖擺在戰和之間,情緒極不穩定。一方面想出城與解放軍進行秘密談判,而另一方面蔣介石的特使也輪番飛到北平,甚至拿著蔣的“手渝”命其南撤。
自從王玉和內線接上頭,就會定時傳回傅作義思想動態的情報。于是,根據內線情報,中央不斷地調整策略,軍事和政治手段雙管齊下。
1948年12月17日,傅作義第一次派出代表出城與解放軍談判,但這次談判因為傅作義“要價過高”而沒有結果。
傅作義的想法是以自己的軍隊作為資本參股,建立聯合政府。
12月22日,傅作義起家部隊35軍在新保安被殲滅,軍長郭景云自盡。這等于砍掉了傅作義一條胳膊,他聞訊后非常震驚,情緒十分低落。傅作義最信任的人,一個是自己的女兒傅冬菊,另一個就是自己老鄉兼秘書閻又文,他們連續十多天陪在傅作義身邊,輪流勸說他不要放棄和平的機會。
12月25日,黨中央宣布了以蔣介石為首的43名頭等戰犯,傅作義的名字也在其中.看到自己被列為戰犯的消息后,傅作義抓起一把牙簽,暴怒地塞到嘴里,狠狠地咀嚼.忽然他站起身,把桌子上的茶杯,文件統統橫掃落地。
以后幾天,傅作義整日愁眉苦臉,飯吃不下,覺睡不著,坐臥不安,軍事和政治上的雙重高壓,讓他幾近崩潰,他召回和談代表,準備自行解除兵權,飛到南京去,同時讓閻又文準備一份呼吁北平和平解放的聲明。
但此時閻又文仍然不離不棄,反過來對傅作義進行了勸導,他對此提出一種猜想:
蔣介石對你不率部南撤肯定會生疑,華北丟了再去南方,蔣不會饒過你.共產黨正在和我們和談,這時把你和蔣綁在一起,應該是為了解除蔣的懷疑。
聽了閻又文的話,傅作義醍醐灌頂。
不久之后,解放軍密使轉來了一封毛澤東親擬的電報,證實了閻又文的猜測。
這下徹底打消了傅作義的疑慮,秘密和談重新開始。
不過,為給自己留后路,傅作義還是有南逃的準備的。圍城期間,東單公園的秘密機場停著一架飛機,隨時都能起飛,另外,他還在天壇南門開辟過飛機跑道,準備修一個更秘密的機場。
此事被以《平民日報》記者身份作掩護的中共地下黨員劉光人偵知,并及時將情報送出城。
當天晚上,一發炮彈準確地命中秘密機場的工地,爆炸聲告訴傅作義:
“南逃是沒有出路的!”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警備司令、傅作義的愛將陳長捷被俘。傅作義的退路徹底被截斷,只能同意在和平協議上簽字。
1949年1月22日,閻又文在中山公園水榭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代表傅作義宣讀了北平和平解放協議。
1月31日中午l2時30分,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的先頭部隊,列著整齊的隊伍,意氣風發地開進西直門,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 作為秘密黨員:傅作義至死都不知道他的身份
其實,王玉單線聯系的內線不是別人,正是閻又文。
閻又文1914年出生于山西榮河縣榮河鎮,和傅作義是同縣老鄉。1936年就讀于山西大學法學院,畢業后,經老師介紹到傅作義手下做文書。因為有老師的介紹和同鄉關系,閻又文的文筆又好,很快取得了傅作義的賞識,成為秘書,為傅作義起草各類講話稿。
傅作義在擔任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和以后擔任第八戰區副司令期間都與八路軍保持友好關系,互有往來。
1938年,傅作義向我黨提出派一名政工干部,幫其建立政工機構。我黨委派和他有同鄉和親戚關系的潘紀文到傅作義部,潘紀文因此和閻又文認識,經長時間觀察后,將閻又文秘密發展為地下黨員。
1939年下半年,國民黨搞“摩擦”,潘繼文被傅作義“禮送出境”,因事出緊急,沒來及對閻又文作出妥當安排。
此后閻便與組織失去了聯系,從此成為“閑棋冷子”。直到李克農派王玉到傅部與其取得了聯系,組織才喚醒了他。
為了避免暴露,王玉和閻又文實行單線聯系,而知曉閻又文身份的也只有中央社會部的王玉、李克農、羅青長,再往上,則是周恩來、毛澤東。
其實,當傅作義要求他寫致毛澤東的信時,閻又文兩難之下只好請王玉向中央請示。
周恩來指示他:
這封信要寫,而且要罵得狠一些,要讓傅作義和他的官兵興高采烈,得意忘形,讓我們的指戰員看后,在戰場上恨不能把敵人一口吃掉。
國民黨報紙曾說到,傅作義手下有文武兩員干將,武將為董其武將軍,文將就是閻又文。
當然,周恩來這么做,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閻又文。
北平和平解放后,閻又文的身份并沒有公開。一方面,傅作義的嫡系董其武仍然控制著綏遠,尚未參加起義;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傅作義的情感。
此后,閻又文又利用與傅作義的關系,為綏遠起義做了大量工作,最后達成的綏遠和平協議上,代表國民黨部隊簽字的正是閻又文。
新中國成立后,閻又文隨著傅作義的部隊接受改編。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董其武所部改編為志愿軍第23兵團入朝參加機場建設,閻又文也隨部赴朝參戰。
歸國后,他被已任水利部部長的傅作義點名調到水利部農田水利局任副局長。
閻又文工作能力較強,也還算年輕,時任局長屈健幾次想發他成為黨員。但上級組織和閻又文均沒有任何回應,這讓屈健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1958年,在水利部的一次支部大會上,組織才宣布:
從今天起閻又文是黨員。
在這之前,上級組織特意讓閻又文找傅作義談話。考慮到傅作義的個人情感,當時閻又文以征求意見的口吻詢問:
“我想入黨,你看怎么樣?”
傅作義對此非常支持。
雖然傅作義解放后知道了女兒傅冬菊的真實身份。對于女兒的“出賣”,他難以接受。而對于他極為信任的閻又文,直到他去世,他都從未想到過,并且也不知道閻又文竟然也是一個“臥底”。
那時的閻又文雖然有了黨員身份,但他的事跡仍然無人知曉。
1960年,閻又文調任農業部糧油局局長。時值60年自然災害,主管糧食生產的閻又文壓力可想而知,他常年在全國各地奔波,積勞成疾,1962年9月25日,閻又文罹患食道癌去世,年僅48歲,留下六個子女,最小孩子僅8歲。
他去世后,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周恩來敬贈挽聯“閻又文委員千古”,《人民日報》發表簡短訃告,農業部撰寫碑文:
“閻又文同志曾任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糧油生產局局長,中國共產黨黨員……過去曾為革命做過許多工作。”
閻又文的真實身份還是沒有公開,甚至他的妻子和孩子們都不清楚,他只是臨終前囑咐妻子丁宴秋“有事情找組織”。
1993年,閻又文二女兒曾經的領導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劉光人,在任《平明日報》記者時,曾和閻又文多有接觸。那年他遇到了曾經的同事王玉,聊天中談及閻又文后人。
王玉先長嘆一聲,對他說:
“已經40多年了,閻又文應該可以解密了。你一定要幫我聯系到閻又文的子女。”
1993年5月31日,農業部給閻又文6個子女就業的單位分別發去公函:
“閻又文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長期在傅作義部從事黨的秘密情報工作,在此期間,他運用擔任傅秘書的有利條件,為黨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關鍵時刻起到了重大作用,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突出貢獻。”
王玉還寫了一篇回憶錄,發表在《國家安全通訊》雜志上。
這是首次對閻又文身份進行披露。不過這份刊物是內刊,社會上對閻又文身份仍不知情。
1997年播出的電視劇《第二條戰線》,把閻又文描寫成了一個反面人物。
羅青長看到這部電視劇后,心情無比沉重。他認為一個為國家解放作出過卓越貢獻的紅色特工不應該再遭受這樣的委屈,于是立即動筆寫了一篇《丹心一片照后人》紀念閻又文的文章,發表在1997年7月10日《北京日報》上。
文章中稱:
“我的戰友閻又文是隱蔽戰線上的一位杰出戰士。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黨,真正做到了‘白皮紅心’”。
此時已距北平和平解放48年,閻又文已去世了35年,傅作義將軍也已去世15年之久。如果傅作義將軍得知此事的話,不知他會作何感想!?
也許是對閻又文宣傳不夠,2003年12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真實的毛澤東》一書,書中收錄了《記憶深刻的兩件事》一文,文中寫道,毛澤東在西柏坡會見傅作義前的一天,把警衛叫到身邊并叮囑“注意傅作義的那個秘書,這個人很壞,他是國民黨的特務”。
先是熱播電視劇把閻又文當作反角,后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稱他為“特務”,而也因父親“歷史不清”,閻恩蘭姐妹深受影響。恰巧,2009年北京市檔案館舉行展覽,展出的“北平和平解放史料”上,閻又文、劉厚同、何思源、傅冬菊被認為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肖像放在顯著位置,才有了2010年五個女兒起訴中央文獻出版社一事。
對此,中央文獻出版社認為,其主觀上不具有侵害名譽權的過錯,不同意賠償。
最終,法院經審理,判決中央文獻出版社立即停止銷售《真實的毛澤東》一書,并賠償五位原告三萬元精神撫慰金。
閻又文不愧是真正的無名英雄,更是值得后世敬仰的黨員楷模,他“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