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離家
為保衛祖國
舍生忘死、甘灑熱血
他淡泊名利
為建設家鄉解甲歸田、義無反顧
先后把4名子孫
送到國防建設的最前線
他就是
“荊楚楷?!ぷ蠲劳艘圮娙恕?/strong>
——易金榮
今天的百姓宣講
來聽石首市融媒體中心張妍
講述易金榮退伍不褪色的故事
易金榮1932年1月出生在石首桃花山鹿角頭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如今已92歲高齡。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戰事激烈。未滿20歲的易金榮熱血參軍,經荊州軍分區兩個月戰地訓練后奔赴朝鮮戰場,編入志愿軍第16軍32師95團工兵連,主要承擔挖掘戰壕、修筑工事、排雷布雷等任務。
當時環境惡劣,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中,工程兵靠肩扛手挖。易金榮和戰友們常餓著肚子超負荷工作,甚至累到便血。
在戰場,易金榮多次與死神擦肩。
一次夜間接排雷任務時,遭碉堡機槍掃射,他小腿中彈,兩名戰友犧牲,他仍含淚堅持排雷。后左腿又被敵機炸傷,留下傷疤。
1953年7月戰爭結束,易金榮服從安排留朝四年,參與 “三八 線” 緩沖區北側防御工事構筑、楊根思烈士陵墓修建及戰后重建工作。
抗美援朝6年,易金榮兩次榮立三等功,五次獲嘉獎,他卻將榮譽深藏心底。
1957年4月,25歲的易金榮復員退伍,為了不給政府添麻煩,他沒有要求政府安排工作,而是直接回到老家生產隊務農種田,因勤勞務實、為人正直,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
許多鄉親們都問易金榮:你為國家做了那么大貢獻,讓你提要求你為什么不提?易金榮聽罷只是淡淡一笑,從未找過組織提任何要求,反而是先后把4名兒孫、侄子送到部隊去當兵,為國防建設作貢獻。
1976年,大兒子易銀清剛滿18歲,易金榮就動員他參軍,沒想到,那一走就是永別!1978年8月,易銀清在北京執行某工程任務時,不幸因公犧牲。噩耗傳來,易金榮強忍心中悲痛,反復安慰哀嚎不已的老伴付桂香“你不當兵?我不當兵?誰來保家衛國?”
(易金榮兒子易銀清的烈士證書)
(易金榮與老伴付桂香)
易金榮牢記黨和軍隊培養,將 “當兵光榮” 融入家風。他常說,一家三代五人參軍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驕傲。如今,易金榮兒孫滿堂,他時常教育后代厚道做人、愛國愛黨、保家衛國。
(易金榮獲評2020年度“荊楚楷模·最美退役軍人”)
目光所指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放眼新征程,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更應當拿起手中的接力棒,用青春熱血擔當國防重任,捍衛盛世之中華!
編輯:陳旭 /責編:唐杰/編審:桂質剛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更多內容,關注虎座鳥視頻號
往期 · 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