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官兵看望抗美援朝老兵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爺爺,我叫魏博,是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的一名戰士,服役已經13年了;我是李朝杰,是今年到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的新兵,我們向您問好,敬禮……”近日,前身為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工程總隊的建筑央企——中鐵四局工作人員和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新入伍戰士和官兵代表一同前往看望98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盛仁聲,聆聽老兵故事,追憶崢嶸歲月,傳承紅色薪火。
98歲高齡的盛仁聲老人,1927年出生,1949年解放后,進入華東局干部學校,后到東北鐵路總局,由東鐵政治部轉入哈爾濱鐵路局第二松花江橋工處改制為東北鐵路工程總隊第七大隊。1951年2月入朝參戰,1953年12月回國,在中鐵四局工作直到退休。
近日,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官兵看望抗美援朝老兵
盛仁聲老人長期工作的中鐵四局前身是1950年11月成立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工程總隊,在抗美援朝中擔負著京義、定清等鐵路線的搶修重任。這支英雄的部隊,在炮火與硝煙中,立下了“工地即戰場,鎬鍬即刀槍,軍工結一體,能打又能防”的錚錚誓言。直面敵軍的槍林彈雨,視死如歸,浴血奮戰,以血肉之軀保障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今年入伍的新戰士坐在老人身邊,聆聽著老人講述抗美援朝戰爭中親身經歷的搶修戰時鐵路線的故事,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當聽到老人談到“在禿魯江第五大橋冒著敵機的轟炸搶修鐵路時,沒有人害怕和退縮,繼續冒著炮火,頂著寒冷,不休不眠,終于勝利搶通了大橋。” 現場人員沉浸在了那段可歌可泣、保家衛國的崢嶸歲月中,無不為之動容。
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官兵看望抗美援朝老兵
隨后,新戰士李朝杰向老人介紹了部隊的基本情況和來到部隊后的感受,“老英雄您看,這是我們入伍后和戰友們的合照”“這是我們今年組織的大型裝備展示活動”……盛仁聲笑容滿面,不時詢問具體細節,并說道,“現在部隊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和我們那時候真是不敢比啊,我們在朝鮮的時候,冬天非常冷,到后半夜寒冷的不行,大家又不敢烤火,只好把草袋子挖三個洞穿在身上,才能睡得著。”
中鐵四局工作人員和新兵代表詢問了盛仁聲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送上了鮮花和官兵制作的手工作品,感謝他為祖國做出的貢獻,祝愿老人健康長壽,安享幸福晚年。盛仁聲則語重心長地囑托新兵代表道:“希望你們苦練殺敵本領,時刻準備戰斗,誓死保衛祖國。”
看望老兵后,新兵代表李朝杰向記者表示,“今年是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5周年,抗美援朝老兵是國家的功臣,是最可愛的人,我們將把對他們最深的敬意化作實際行動,賡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做無愧于新時代的好戰士,用青春和熱血為軍營增光添彩。”
中鐵四局青年員工李冰倩也深有感觸,她說道:盛老在冰天雪地里草袋裹身御寒的故事讓我瞬間淚目,老一輩鐵道兵在天氣嚴寒、工具簡陋、時間緊迫等困難條件下,他們不畏艱難險阻,戰天斗地,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鑄就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運輸線 。作為一名青年員工,我將傳承和發揚“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鐵道兵精神,敢擔當、敢作為,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奮力扛起新時代“開路先鋒”的使命。(應牧臻 文良誠 記者 劉玉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