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原著五百二十三章,而劇只有34集。
看見大結局的時候,我是萬分不舍,以至于念念不敢忘。
畢竟,我才剛把原著看完,這就告訴我播完了。
比起劇情的波瀾,這部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主演們的演技,劇情的安排,以及導演的鏡頭細節處理得好。
以前很多劇,一到結局尾聲不是刪減,就是爛尾。
不過,這部劇沒有,反而是值得細細品嘗。
因為但凡少看一集,一個足以影響劇情的細節要是就這樣被錯過,那么,大結局你就看不懂了!
3個被藏的鏡頭語言
九重紫花瓣箭
還記得,皇帝病重,朝堂被萬皇后把持的時候。
宋墨入獄,被汪格折磨九死一生。
而竇昭因為憂思過重,胎像不穩險些也挺不過去。
而這個時候,兩人在夢境相遇。
回到了,上一世汪格射箭對向他們的時候。
只不過這一次命運齒輪下,那支原本要射向他們的劍箭,化成了九重紫的花瓣。
當時看的時候,我只覺得唯美,并沒有深想,也沒有去探究背后的鏡頭語言。
可,如今再看一遍,我卻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安排。
九重紫,原本只是隨處可見的野花,卻憑著自己的本事,在這不堪的世道里闖出屬于他們,屬于竇昭的一片天地。
當初,有一個老人說過,等到有一天竇昭可以有撼動山河的力量,就可以使河流改道,去改變她,或者他們的命運。
所以,夢境里的“瀕死絕境”,是他們迎接新生的節點,在那一刻也迎來了屬于他們的一個圓滿的未來。
對官配的結局刻畫細膩,對于配角的刻畫,也很用心。
宋翰送的項鏈
之前宋翰送給苗安素的項鏈,還記得嗎?
當時,苗安素偷偷跑去見那個車夫,得知弟弟被害的真相。
而那條項鏈,就是宋翰在苗安素回來后給她戴上的。
宋翰在給她戴項鏈之前,還說這是他逛遍整個京城買來的。
而這句話背后的含義,在我看來他是在追問苗安素去了哪里,或許他知道車夫已經把真相告訴了她,也知道自己瞞不了她。
從那以后,宋翰也不再執著尋找車夫。
而苗安素脖子上的項鏈,最初我以為是示愛,是表白。
可如今再看,我覺得,這也許更像是把愛的人拴住在身邊。
所以,我想,這就是為什么宋翰臨死前,會問苗安素如果自己肯回頭,還愿不愿意原諒他的原因吧。
他以為,自己可以把苗安素一輩子都綁在身邊,也以為,只要對她足夠好她也就不需要其他人。
事實上,宋翰從不懂苗安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只是怕連唯一對他好的人都會離開。
這樣的感情,比起愛意的顯著,他私心更多一些。
所以,當苗安素把那條項鏈一把扯下,除了還自己自由,也是對他的自私最好的報復。
除了鏡頭下的細節之外,還有很早之前就有過鋪墊的。
木鐘的細節
比如,鄔善。
他本英年早逝,然而竇昭的出現救了他。
以至于保住一命,只是被貶工部而已,況且還是他喜歡的木匠。
多年后,鄔善卻意外幫了竇昭一個大忙。
在萬皇后挾持大臣家眷時,鄔善做的木鐘暗藏玄機。
本來我以為,只是木鐘而已,剛好的爆炸幫忙制造混亂助竇昭逃跑。
可里面,卻也藏著鄔善的小心思。
木鐘上面,定時指著就是八點,我想,這也意味著他們之間“第八次見面”。
畢竟,見鐘如吾,第八次,好久不見。
這部劇越看到后面,越能發現導演藏得的小心思。
再比如,致敬經典的“十重紫”,“十一重紫”……
小宋憐君的人生答案
結局的最后,竇昭的女兒小宋憐君逃課遇到了一個老人,手里拿著“九重紫”等多本類型的書。
只不過,關于九重紫的內容,卻是完全不同。
因為,書中本該注定的結局,早已經被竇昭改寫。
而最后,小宋憐君也迎來了屬于她自己的人生選擇。
其實,在我看來,書中的人之所以有了改變結局的契機,不是因為竇昭預知結局幫他們少走彎路,而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就好比,苗安素。
她活得清醒又灑脫,看似唯唯諾諾的小娘子,可在感情上卻又比任何都看得通透。
還有,竇明。
這一世,她勇敢為自己的愛情拼搏一次,即便最終是結局是遺憾收場,我想她也從不后悔愛上魏廷瑜。
每一個角色,看似因為竇昭有了改變。
可在我看來,更多的還是因為角色本身自己的選擇。
所以,看到紀詠最后的結局,我是不理解的。
他,跟竇昭一樣,能預知每一個人的結局。
那么,本該一帆風順,事業豐收的他,為什么最后選擇辭官退隱山林?
紀詠辭官的真相
想要知道紀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選擇,首先,要知道他所在意什么。
是什么,讓他心甘情愿放棄,兩世執念的首輔位。
這一世,紀詠沒有站錯隊,他是皇帝安排在慶王身邊的臥底,為得就是把那些奸臣小人連根拔起。
所以,他一直以來都在偽裝一個“亂臣賊子”
演技逼真,手段狠辣,以至于把竇昭等人都給騙了。
后來,一切塵埃落定之后,他平亂有功,如愿成為了太子登基后,第一位內閣首輔。
輔佐明君,讓百姓安居樂業,享盛世太平。
而太子在登基前就素有賢名,而如今登基后,仁心治國,很多地方都需要紀詠的扶持。
只是,這一次紀詠卻選擇了退隱山林。
在我看來,紀詠能有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因為太子是明君,登基后處處為百姓著想,不會重蹈上一世的覆轍。
另一方面,我想,是因為竇昭。
所謂的摯愛,在我看來,不需要兩情相悅,即便是暗戀也可以是如獲珍寶的一生難忘。
更何況,愛而不得的人是紀詠。
他的感情體系和尋常人不同。
他天生沒有七情六欲,不知愛是何物,不懂喜歡是什么感覺,從不在乎一人,也從不為一人悲憫。
可,這一世,他為了竇昭吃醋,為了她殺紅了眼,受了傷也一心只有她的安危。
他,文守江山,武護佳人。
紀詠能愛上一個人有多難,在他師父眼中如同“枯木逢春”,可遇不可求。
可偏偏,這一世讓沒有情根的紀詠生出情絲,感受到愛的甜,愛的痛,愛的求而不得。
而如今,看到他前面33集的瘋狂之后,那么34集結局后選擇的退隱山林,一切也有了足跡可尋。
在我看來,一個冰冷的首輔之位,又怎么比得上情感的洶涌,怎么比得上相思的苦。
紀詠成為內閣首輔后,難免要和宋墨共事,而他也會忍不住想起竇昭。
可,盡管喜歡,盡管關心,他也不愿破壞竇昭所向往的幸福。
成全她的歡喜,哪怕今后與我無關,也祝卿所求,所愿,皆能實現。
如此一看,紀詠又怎么不算找到心中的摯愛。
即便愛而不得,紀詠也不負自己,他的離開是對竇昭的成全,也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選擇。
竇昭有她追求的一方幸福,而紀詠也有屬于自己廣闊天地。
比起,執著情愛的困頓終身,不如釋懷,好好愛自己。
對此,你們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下你的看法。
【注:本文為干水木七作者原創,歡迎轉發文章,訂閱關注,未經授權,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