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包括臺灣本島與澎湖列島、釣魚島、蘭嶼、綠島等大小島嶼,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等祖國大陸相望,東北與琉球群島相對,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呂宋島為臨。
臺灣不僅扼守中國南北海路要沖,且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歷來與中國大陸唇齒相依,互為拱衛,攻防一體,是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臺灣島戰略價值極其重要,是中國東南沿海和近海交通線側翼的海上屏障和維護中國在東海、南海和太平洋海上權益的戰略要地。
自鴉片戰爭后,臺灣一直被外國侵略勢力垂涎覬覦。19世紀70年代后,日本成為侵略中國臺灣的最危險敵人。
日本明治維新后,就確立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兩個方向。
一是向北侵略與之相隔的朝鮮,一旦在朝鮮站穩腳跟,可以向北、向西發展,侵占中國東北地區,進而侵占中國華北地區,乃至全中國,甚至圖謀整個亞洲。
二是向南發展,侵略琉球國(今日本沖繩縣)和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等島嶼,并繼續向東南亞方向發展。
日本對臺灣垂涎已久,明治維新后在中國福州設置日本領事館,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調查了解臺灣。日本曾密派陸軍少佐樺山資紀及兒玉源太郎等,從日本東京到中國福州喬裝成商人,搭船到臺灣,并得到駐淡水區英國領事的協助,分散到臺灣各處,訪查民俗、密探防備并測量沿海水深等,將收集到的信息制作成詳細報告,以備興兵之用。
樺山資紀
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本明治四年)11月30日(農歷十月十八),屬于琉球王國宮古島的兩艘船進貢船(以進貢為名的商船)離開那霸港,駛往中國,不幸中途在海上遭遇風暴,漂流海上。一艘幸免于難,返回琉球。
農歷十一月初五,另一艘琉球宮古島的進貢船漂流至臺灣南端瑯嶠附近的八瑤灣(今屏東縣滿洲鄉),后據福州將軍兼署閩浙總督文煜的奏折稱,該船船主屬“琉球國太平山島人”。
農歷十一月初六,琉球進貢船全船69人換小船上岸,途中溺死3人,有66人上岸。
此后,上岸的琉球人因闖入高士佛社臺灣原住民住地,遭高士佛社和牡丹社(兩社屬于后來所稱的排灣族)族人殺害54人,其余12人則在當地漢人營救下,后被“送至鳳山縣衙門,轉送臺灣縣安頓,均蒙給有衣食,由臺護送來省”,后被護送到福建省。
該事件被稱之為“牡丹社事件”。
同年12月11日,琉球八重山島民的兩艘進貢船離開那霸前往中國,中途又遇狂風,漂流海上,一艘下落不明,一艘于12月28日漂流到臺灣,45名船員受到臺灣鳳山縣政府保護。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日本明治五年)2月,前后兩批琉球難民被護送到福建省福州琉球館,7月返回琉球那霸。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日本明治六年)4月,日本小田縣(今岡山縣)佐藤利八等4人,乘小船販鹽,遇風船沉,佐藤利八等人鳧水在臺灣鳳山后山上岸,被當地居民營救,并由地方官安排護送回國,并收到日本外交官的謝函。
琉球五十四人墓
一年多后,到日本鹿兒島做生意的琉球商人,閑聊到琉球人在臺灣被殺之事,使得日本好戰分子找到侵略臺灣的借口。
為激起民族仇恨、制造開戰理由,日本人利用佐藤利八4人的遭遇造謠,在報紙上發布新聞,大肆宣揚小田縣4個日本船民遇臺風漂流至臺灣,被臺灣的“生番”抓獲后活活吃掉,大造社會輿論。
鹿兒島縣參事大山綱良要求政府“興兵問罪”,日本外務省認為“此番機會乃日本張威于亞細亞之良機……臺灣可謂亞細亞咽喉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歐洲垂涎于此島之國不少。若我不得此地而為彼所得,其利害之分,自不待言……且與臺灣交戰乃為實地鍛煉我國兵卒,即此一端,亦應云可?!?/p>
同年5月,木戶、大久保、巖倉等首腦從歐洲回國后,立即著手策劃吞并琉球和臺灣的陰謀。為了給侵略臺灣制造理由,日本強迫琉球國改為日本藩屬,切斷與中國的關系,以便借“為琉球難民復仇”的理由對臺灣用兵。
同時,施展外交伎倆,爭取國際“認同”,外務卿副島種臣專門會見英國公使,游說道:“清國未向‘生番’之地派過官吏,地圖上也未點載‘生番’地名,前年美國人與‘生番’交戰,也未曾告諸清國,清國不知‘生番’與美國人締結條約之事,清國何能謂之為屬地耶?”否定中國對臺灣的主權。
乾隆年間《臺灣民番界址圖》
鑒于琉球此前與美國簽有《琉美協定》,于是,日本以承認《琉美協定》為條件,換取美國對日本占有琉球,進而侵略臺灣的默認。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1月,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右大臣巖倉具視鑒于“海外發揚國威的意義”“對‘生番’興問罪之師,實為必要”。參議兼內務卿大久保利通、參議兼大藏卿大隈重信拋出《臺灣土著居民處分要略》,聲稱“臺灣土番部落,乃清政府政權所不逮之地……對殺害我藩民琉球人民實行報復乃日本帝國政府之義務?!?/p>
同年2月6日,日本內閣會議根據《臺灣土著居民處分要略》,作出入侵臺灣的決定,提出不但要盡快派兵攻占臺灣,還要將琉球的實權控制在日本手中,要求政府采取行動,阻止琉球王國派遣使者向中國繼續朝貢。
參考書目:《悲憤琉球》,唐淳風編著,東方出版社。
《晚清南國》,王開璽著,東方出版社。
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