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大捷后,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團第二營,奉師首長命令,開到敵人后方去,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建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營長曾國華、副營長王麗水奉命之后,于10月上旬,即行開拔,開始了深入敵后打鬼子,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的光榮歷程。
曾國華帶領的這支部隊,下轄5、6、7、8四個連隊,可以說是齊裝滿員。而且這支部隊還有著光榮的歷史,它的前身是紅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曾經(jīng)有著“模范紅五團”的光榮稱號,戰(zhàn)斗力非常之強。
經(jīng)過長途跋涉,部隊到達了正太鐵路陽泉以西的測石、I舊街、賽魚地區(qū)。當時正值冬天,北方的天氣可想而知。部隊還沒來及休整,就碰上了鬼子。
這一天,日寇第一〇八師團,沿著正太路西犯,在飛機掩護下,約有一個聯(lián)隊的日本兵,在公路上排成四路縱隊,耀武揚威的唱著歌前進。
這些鬼子們可不知道,在不遠處的山谷中,正有幾百雙銳利的眼睛在盯著他們。
但是鬼子太多了,不能硬攻。于是二營就隱蔽在山谷中,尋求戰(zhàn)機準備打他一家伙。中午12時,日寇的大隊已經(jīng)全部過去了。按照正常情況,后面應該就是鬼子的輜重部隊了。大家耐心地等著。
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日寇30余人掩護著裝載輜重的大車80余輛通過。這正是好時機啊,曾國 華果斷決定,立即發(fā)起戰(zhàn)斗。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機槍、步槍同時開火,一陣猛烈射擊后,吹響了沖鋒號,伏擊部隊一躍而起,勇猛沖鋒,一陣手榴彈猛投,把30余名鬼子全部殲滅,黃昏前結束戰(zhàn)斗。戰(zhàn)士們高興地唱著“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押著60余匹洋馬拉著重大車向山后轉移了。二營成功打贏了深入敵后的第一場伏擊戰(zhàn)。為今后的戰(zhàn)斗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礎。
10月下旬,曾國華奉命率領部隊東進,到了河北省平山縣的洪子、店塘地區(qū)。和三四三旅副旅長周建平,所率領的六八五團第一營四連在此地會合,準備在此地開辟根據(jù)地。
要想開辟根據(jù)地,就得打出八路軍的名氣,擴大八路軍的影響。正好此時日寇正在沿正太路西犯,后方空虛,當?shù)貍握鄠诬娚性诮M建。這絕對是一個批亢搗虛的好機會。
曾國華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于是率就率領了二營,襲擊了井徑,殲敵一部,俘虜了偽軍100余人。
戰(zhàn)后返回平山地區(qū),抓住這個時機,發(fā)動群眾,號召廣大青年參加八路軍,組建地方武裝,600余人參了軍。部隊由一個營擴大為兩個營。一營是原來二營的四個連,由龍書金任營長、鐘新耀任教導員;二營四個連,由董友斌任營長,楊俊生任教導員。
部隊利用戰(zhàn)斗的空隙,進行休整訓練。1937年底,一一五師正式宣布曾國華部為五支隊,曾國華任支隊長,龍書金任副支隊長,陳祖林任參謀長,組晉察軍區(qū)第四軍分區(qū)。
1938年春天,五支隊在一二九師首長的指揮下,打擊日寇向太行山進犯。先后參加了反掃蕩戰(zhàn)斗9次,戰(zhàn)績喜人。他們俘虜日寇3人,擊斃日寇350余人,繳獲槍支300多支,燒毀日寇汽車17輛,豐富了山地抗日游擊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
4月中旬,一二九師首長派李寬和同志帶10余名陜北青年學生來到五支隊,李寬和任支隊政委,完善組織機構。其中楊俊生任組織宣傳股長,王近山任民運股長,陳德任敵工股長,匡根山任鋤奸股長。這下子五支隊就如同如虎添翼,士氣更為高漲。
4月26日,五支隊奉命隨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從遼縣出發(fā)向東挺進。他們越過了平漢鐵路,進入到冀南的遼闊平原。
這里的村莊稠密,人口眾多,物產(chǎn)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熱烈歡迎八路軍進駐。部隊在冀南平原地區(qū),開展了敵后游擊戰(zhàn)。同時,還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抗日救國的各項工作。將威縣100余人的武裝編人五支隊第一營為一個連。
5月,冀南的南宮、棗強、清河等縣,在“六離會”的策劃下,突然暴動,局勢異常危急。這樣不但嚴重阻礙了我軍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jù)地,而且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存。
在這緊急時刻,徐向前決心以軍事為后盾,展開強大的宣傳攻勢,統(tǒng)一指揮第七七一團、第六八七團、第六八八團、宋任窮的騎兵團、曾國華的五支隊等部隊,平息“六離會”的叛亂。在軍事上采取分進合擊、步步為營的戰(zhàn)法,在宣傳上采取爭取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分化瓦解其組織,孤立打擊他們上層的壞頭頭。
經(jīng)過近一個月時間的艱苦工作,瓦解了“六離會”,嚴厲地打擊了罪大惡極的壞頭頭,收繳了他們的武器彈藥。使八路軍建立民主政權以及各項抗日工作得到順利發(fā)展。
五支隊在“六離會”叛亂之后,番號改為了永興支隊,習慣上還稱五支隊。六月,曾國華支隊長奉命率部向河北省、山東省的結合部,冀魯邊區(qū)進軍。準備在那里開辟冀魯根據(jù)地。
五支隊到了山東臨清縣之后,當?shù)氐耐梁琅砬逶剖值陌缘溃粌H不配合,而且還態(tài)度非常的不友好。他依仗著有六七百人的武裝,氣焰異常囂張。嚴重阻礙了臨清縣地方組織開抗日救亡工作。
針對這個情況,五支隊決定對土頑彭清云采取攻勢。像這種土頑,基本上就是咋呼的厲害,基本上沒有什么戰(zhàn)斗力。一個沖鋒就將他們六七百人武裝全部殲滅,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鏟除了臨清以北的一大禍害,擴大了八路軍的威望,對開辟臨清以北地區(qū)工作,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臨清縣拔了這顆釘子后,6月下旬,部隊繼續(xù)東進,越過津浦路于7月8日抵達山東省樂陵縣。此地已然是冀魯邊區(qū)了。
冀魯邊區(qū),地處河北、山東兩省交界,地位極為重要,西有橫貫華北和華東的津浦鐵路,東有渤海灣,北接華北工商重鎮(zhèn)天津,南靠山東省會濟南。
此地四通八達,必定魚龍混雜。社會情況也是極為復雜和混亂。不僅有日、偽軍為害一方,而且還有會道門、土匪等等武裝橫行期間,正如群眾所說的“司令多如牛毛”。
這些武裝隊伍,多者有千余人,少者數(shù)百或幾十人,其中主要有國民黨的惠民專員劉景良,號稱“曹五旅”的曹根東,土頑頭子于治良,還有地方團隊第十八團、二十團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打著抗日旗號的真土匪們,在這片土地上稱王稱霸,魚肉人民,壞事做盡,禍國殃民。
五支隊到來之后,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采取了不同的斗爭策略,目的很明確,就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保存發(fā)展壯大自己的部隊,消滅敵人,創(chuàng)建抗目根據(jù)地。
五支隊對曹振東和地方武裝十八、二十團,采取了爭取的政策,做了大量工作。曹振東和十八團表示愿意接受領導,但曹振東本性難移,接受改編后,很快就投靠到國民黨行署主任何思源部下卻當旅長了。
第十八團接受改編后,五支隊派民運股長梁國棟任十八團團長。改造這支部隊,在人民群眾和各類武裝力量中震動極大,提高了八路軍在人民群眾中的聲譽。
土頑頭子于治良,是個徹頭徹尾的漢奸,對待這種賣國賊,必須堅決除掉!經(jīng)過周密計劃,五支隊采取突然襲擊,一舉將其全部消滅,俘虜于治良以下1000余人。人民群眾拍手稱快,歡呼八路軍為民除害。
五支隊在采取軍事行動的同時,廣泛開抗日救國的宣傳,冀魯邊區(qū)各縣青年子弟踴躍參軍,部隊發(fā)展迅速,其中發(fā)展最快的寧津縣,地方武裝發(fā)展到了幾千人。
1938年8月,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委肖華,率領著旅司令部、政治部、教導隊和警衛(wèi)營各一部,由山西省孝義縣的兌九峪出發(fā),向冀魯邊區(qū)挺進,9月27日抵達冀魯邊的樂陵縣,與五支隊匯合,建立冀魯邊區(qū)軍政委員會,肖華任書記。同時組建了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肖華任司令員兼政委,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鄧克明任參謀長,下轄五支隊、六支隊和津浦支隊。
五支隊由曾國華任支隊長、王敘坤任政治委員、下轄第四、五、六團;六支隊由刑仁甫任支隊長、周貫五任政治委員,下轄七、八、九團;津浦支隊由孫繼先任支隊長、潘壽才任政治委員。冀魯邊區(qū)部隊經(jīng)過整合和整頓,素質(zhì)大為提高。廣泛出擊,不斷消滅日偽軍。
1938年的冬天,日寇糾集了日偽軍數(shù)千人對冀魯邊區(qū)進行了第一次掃蕩,東進縱隊奮起反擊,僅五支隊在蓮花池就消滅漢奸穆今成部1000余人,接著又在韓家集殲滅了日寇一個步兵中隊和一個輜重隊。隨后在孔家場消滅偽軍1000余人。粉碎了日偽軍的第一次“掃蕩”和侵占樂陵的狂妄企圖。
冀魯邊區(qū)在軍事上采用了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不斷消滅敵人,我們部隊也在戰(zhàn)斗中不斷的發(fā)展壯大,先后又組建了李寬和任支隊長的津南支隊,王近山為支隊長的泰山支隊,王敘坤為支隊長的魯北支隊,還創(chuàng)建了冀魯邊區(qū)的15個縣區(qū)的游擊根據(jù)地,地方武裝發(fā)展到2萬余人。
1939年,冀魯邊軍民不斷打擊和消滅日偽軍,連續(xù)取得了勝利。迫使侵華日軍會師華北,為的是鞏固他們的華北后方,確保天津至滄州、德州、濟南鐵路的暢通,也妄圖把冀魯邊區(qū)作為日寇的“掃蕩試驗區(qū)”。
日寇加緊構筑公路網(wǎng),修建碉堡。妄圖割裂八路軍的機動能力。至當年4月,日寇在冀魯邊區(qū)的重要村鎮(zhèn)和交通要道上,建有公路溝通的據(jù)點一百余處。
同時日寇還不斷的發(fā)動瘋狂的大規(guī)模“掃蕩”和“蠶食”,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對偽組織和偽軍實行奴化教育和特務活動。在經(jīng)濟上進行野蠻的掠奪,造成人民群眾衣不遮體、食不裹腹,過著饑寒交迫的悲慘生活,致使冀魯邊區(qū)的形勢逐漸惡化。
當日寇得知八路軍五支隊,是曾在平型關痛殲板垣師團的一一五師其中的一部分部隊,發(fā)展起來的,更是把五支隊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妄圖一舉將五支隊消滅而后快。
當時五支隊駐扎在樂陵縣以東的大宗家一帶,日軍得知五支隊的駐地后,立即糾集了滄州、泊頭鎮(zhèn)、鹽山、德州、平原、禹城等縣所駐日軍2000余人,騎兵500余人,汽車20余輛,突然行動,分進合圍,將大宗家一帶村莊嚴密包圍,妄圖一舉殲滅我軍有生力量。五支隊未能及時轉移而被迫應戰(zhàn)。
五支隊駐各村部隊,在拂曉后都與日寇打響了遭遇戰(zhàn),戰(zhàn)至中午,駐大宗家的第五團機關和一營,同鬼子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zhàn),從指揮員到炊事員、伺養(yǎng)員、勤務員、一齊上陣,沒有武器的手拿著扁擔、頭、菜刀,和鬼子展開了生死搏斗。打死鬼子安田大佐以下300余人。但是我軍也受到了嚴重傷亡,團長龍書金負傷,政治處主任朱庭先同志光榮犧牲。激戰(zhàn)了一天,打到黃昏的時候,部隊沖出了重圍,勝利轉移。
1939年9月4日,八路軍總部向一一五師發(fā)出指示:肖華活動之冀魯邊地區(qū)糧食困難,敵之封鎖嚴密,應以一部轉入魯西。
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肖華、參謀長鄧克明,根據(jù)這道命令,率縱隊直屬隊、五支隊和六支隊一部,從9月下旬開始,分批由冀魯邊區(qū)進入魯西地區(qū)。其余部分別陸續(xù)調(diào)往魯南、泰西等地。
五支隊進人魯西后,對侵占我茬平、博平等地的國民黨頑固派保安第七旅齊子修部,進行了堅決反擊,殲其大部,開展了運東地區(qū)的工作。
五支隊由一個營的兵力,從晉北高原轉戰(zhàn)太行山區(qū),經(jīng)冀南平原直插冀魯邊區(qū),在日偽軍嚴密封鎖交通要道、重要村鎮(zhèn),各地社會情況嚴重混亂,國民黨頑固派、會道門、土匪武裝林立的情況下,不但沒有武裝彈藥的供給,就連穿衣吃飯都要就地自籌解決。
但是五支隊按照上級指示,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fā)揚我軍艱苦奮斗英勇善戰(zhàn)的光榮傳統(tǒng),使自己在戰(zhàn)斗中不斷的發(fā)展壯大,創(chuàng)建了抗日民主根據(jù)地。
其實在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戰(zhàn)斗序列中,像五支隊這樣的部隊有著成百上千,他們克服了各種艱難的環(huán)境,堅決打擊日寇和偽軍,依靠當?shù)厝罕姡⒘藬澈罂谷崭鶕?jù)地,吸引住了日軍的部分力量,有力的支援了正面現(xiàn)場的抗戰(zhàn)。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