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開國中將胡奇才回到東北大地當年的戰場遺跡,只為完成自己心中的心愿,那么胡奇才將軍的心愿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感動之處和特別的地方呢?
胡奇才將軍曾經在抗日戰爭中的治源之戰中表現出色,在該戰中胡奇才采用圍點打援的戰術打敗日軍。
若干年后,當地人民還在流傳胡奇才將軍在治源之戰的故事,并把將軍的故事寫進當地的民間小調之中!當地的民間小調是這樣傳頌將軍的故事:“胡奇才,真勇敢,帶領八路打治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個翻譯官。”
胡奇才將軍在解放戰爭之東北戰場中更是表現出色,尤其是在新開嶺之戰中其軍事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在新開嶺之戰中,胡奇才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的司令員,當時敵人大舉進攻南滿地區,而東北民主聯軍總體戰略是:堅守南滿和鞏固北滿。
當時杜聿明指揮三路大軍大舉進攻南滿地區:即為新1軍進攻左路,新6軍進攻右路,而中路則留給第52軍。面對敵人來勢洶洶的進攻,胡奇才則做出避其鋒芒,突然殺出回馬槍出其不意集中優勢的兵力攻打相對位置突出和輕敵冒進的敵25師。
敵25師也不是什么無能之輩,該師一直都是敵52軍之中頭號的主力,善于大膽迂回穿插和善于機動作戰,號稱國民黨軍的“千里駒”。該師也號稱“國民黨軍之中的第六大主力”。胡奇才命令部隊突然殺出回馬槍采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去圍攻賽馬集。當時賽馬集是敵25師的重要據點,特意派出2個營防守。
敵25師的師長李正誼一聽解放軍圍攻自己的后方賽馬集,馬上帶領主力回援。胡奇才一看圍點打援的目的達到,就集中5個團的優勢兵力在雙嶺子一帶團團圍住敵25師,但敵25師畢竟是號稱千里駒師,雖然當時25師只有2個團,但敵25師憑借其裝備精良和火力的優勢頑強抵抗住解放軍的進攻,甚至在面對解放軍的進攻時,敵25師竟然對解放軍進行反沖鋒,其頑強的斗志完全出乎胡奇才的預料!解放軍打了一天,但進展甚微,后來胡奇才經過審問俘虜發現,敵人的另外一個團已經歸建。
這就意味著敵人當時兵力已經達到8000人,而胡奇才縱隊當時的兵力不足萬人,加上敵人的裝備和火力占據絕對的優勢。胡奇才一看如果這樣下去就是賠本的買賣,于是命令部隊撤出原定的戰場雙嶺子一帶,把敵人吸引到新開嶺地區殲滅之;同時胡奇才急調縱隊副司令韓先楚帶領三個主力團立刻回援。胡奇才決心在新開嶺一帶集中八個團的優勢兵力去消滅敵人三個團。
新開嶺之戰一打響,雙方就圍繞老爺嶺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老爺嶺是新開嶺的制高點,誰占領老爺嶺誰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剛開始老爺嶺是掌握在敵軍的手上。胡奇才就命令縱隊主力發揮出近戰和夜戰的特點偷襲老爺嶺,卻遭到敵人頑強的阻擊,為此胡奇才親自下到前線去指揮,而縱隊副司令韓先楚等人則下到團一級單位,破釜沉舟強攻下老爺嶺。攻下老爺嶺之后,胡奇才就掌握新開嶺之戰的主動權
攻下老爺嶺后,就能夠居高臨下,把敵25軍的情況盡收眼底。胡奇才通過望遠鏡發現敵人正在調集2000人馬企圖要反攻,從解放軍手里奪回老爺嶺。面對敵人的變陣,胡奇才命令集中全縱隊所有的炮火再次出其不意炮擊敵人那2000生力軍的集結點,談笑間敵人那2000人灰飛煙滅。他再命令解放軍的炮兵乘勝追擊猛攻敵人25軍的指揮部,集中優勢兵力從老爺嶺居高臨下向敵人發起最后的沖鋒,并取得新開嶺之戰最后的勝利。
新開嶺之戰石破天驚,該戰也開創了東北民主聯軍首次成建制殲滅敵人一個整師的先例!
胡奇才又在遼沈戰役之塔山阻擊戰中表現出色,在塔山阻擊戰中胡奇才擔任東野四縱的縱隊副司令,親自下到塔山前線協助12師作戰。面對敵人對塔山的強攻,胡奇才根據戰局的實際情況采用縱深的兵力梯次配備,并強調守備部隊必須掌握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兵力為預備隊,以實施連續的反沖鋒。他通過周密的戰場分析,決定派出一個加強營,死守塔山村,這也為塔山阻擊戰最后的勝利打下堅定的基礎!
1997年7月4日,一代傳奇名將胡奇才與世長辭,根據老將軍生前的遺愿,家人把將軍的遺骨安葬在塔山阻擊戰的烈士陵園之中,讓老將軍在另一個世界之中與戰友們相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