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三害的判決出來了。
主犯張某某,因提議殺人并糾集他人參與,提前進行犯罪準備,直接實施致被害人死亡的行為,以故意殺人罪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剩余兩個,李某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
馬某某因未參與犯罪預謀,未實施具體加害行為,依法不予刑事處罰,只需要接受專門矯治教育。
我認為這是一次最好的反校園霸凌的教育。
多少次反對校園霸凌的宣傳教育活動,都不如讓施暴的未成年惡魔嘗嘗苦頭要來的實在。
建議這起事件的宣判結果,應該在各地中小學校園進行循環傳播,把那些心懷惡意的種子掐死于苗頭。
未成年人保護法,并不是惡魔的保護傘。惡魔承擔了應有的代價。
很多人可能會糾結,為什么不判死刑呢。
還是回歸到刑法的程序上,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無期徒刑已經是最高級別的懲罰了。
想想那個主犯張某某要一輩子在監獄里面度過,這也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
對于校園霸凌來說,施暴者最大的誤區就是容易抱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這么干會得不到懲罰。
所以當他們在殘害王子耀的時候,可以把他打的面目模糊,把他手機里的191塊錢轉走,還把人埋在距離主犯家門口幾百米的位置。
由于失去了對于法律的敬畏,這才縱容了像是張某某這樣邪惡的人出現。
而當受害者遇難之后,警察與村書記到這三人家里詢問的時候,主犯張某某心理素質最為強硬。
“若無其事、面不改色地去上學了。”
張某某的家長還因為“不想讓他們來問孩子,怕把孩子嚇到”,成為一個兇手庇護者。
我依然愿意相信,人的本性中是有善良的因素存在的。但是無論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一種抽象意義的善惡,本質來說,都是游離在現代倫理尺度之外的,因此容易失控而扭曲。
比如純粹的善,犧牲自己的生命讓騙子開心,這個是不是善良呢?
這個其實是愚蠢的善,而蠢就是惡。
惡的底線更是容易不斷地被突破,從而讓人失去了做人的理由。
成長的意義,就是要學會很多事情是要承認代價的,無論是善的代價還是惡的代價。
而我們目前在建立校園霸凌的預防和懲處機制上,邊界還十分模糊。
其實國外也有很多校園霸凌的情況。
馬斯克小時候就經常被校園霸凌。
我看到國外的一些視頻,有的小孩子被當地社區的其他孩子欺負的時候,就會有鄰居,或者陌生人出來大聲訓斥那些欺負人的孩子,說你們難道不知道這個很羞恥嗎!
這一類的由社群自發下的對于校園霸凌,或者青少年暴力的反制,是有效遏制校園霸凌的手段。
而美國早在2015年3月,各州就全面通過了《反霸凌立法》,明確規定了學校在預防和應對霸凌事件中的責任。一旦發生霸凌事件,學校必須立即展開調查,并依法嚴懲推諉責任的行為。
這些措施,目的都是在告訴那些潛在的施暴者,你的所作所為一定是會有代價的,只是什么時候來到而已。
雖然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但是王子耀沒等到他的正義,這是一個家庭的痛苦,也是社會的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