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立時,中南局第一書記兼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因擅長宣傳工作,被毛主席推薦擔任了小組副組長。他雖然是文革小組副組長,但由于長期在湖北工作,還全面主持過中南地區的工作。武漢的造反派說他是湖北最大的“走資派”,要批斗他,打倒他。
王任重,河北衡水人,師范畢業。1932年入團,次年轉黨。革命戰爭時期,長期在華北地區工作。他比較擅長宣傳工作,具有扎實的黨務工作經驗,以及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修養,被毛主席譽為“華北第一才子”。1954年,37歲就升為湖北省委第一書記,很有政治前途。 王任重,河北衡水人,師范畢業。1932年入團,次年轉黨。革命戰爭時期,長期在華北地區工作。他比較擅長宣傳工作,具有扎實的黨務工作經驗,以及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修養,被毛主席譽為“華北第一才子”。1954年,37歲就升為湖北省委第一書記,很有政治前途。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他堅持維護黨的原則,反對造反派的極端行為,因此,被造反派指責為“黑省委”的領導,視為阻礙革命的“走資派”。造反派們說他膽大包天,在1959年寫黑詩污蔑毛主席,說毛主席是什么“老師同志兄長”,敢同偉大領袖毛主席稱兄道弟,有野心!說他在1961年大肆鼓吹“三自一包”,鼓吹田間管理、家庭承包和產量責任制,說他在湖北執行了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
在文革小組內部,王任重也常常受到江青和陳伯達、張春橋等人的指責。王任重兼任著北京市的“文革”顧問,由于對江青一伙的極“左”做法,看不慣,工作中對文革小組的意見往往采取變通執行,或者抵制。江青一伙就常在會議上指責他,說他架子大,個人搞一攤子,干什么事都不與文革小組其他人商量。對他的言行時時找茬兒,工作處處掣肘。
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后,江青抓住北京市印發西城區紅衛兵《緊急呼吁書》一事,在中央文革小組內部會議上連續對王任重進行批判,誣蔑他是什么“背著中央文革搞陰謀活動”。
1966年12月16日,“北京市中學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誓師大會”在工人體育館舉行。江青事先不讓通知王任重參加。在會上,江青點了王任重、周榮鑫、雍文濤的名,逼著周、雍二人站起來亮相。當眾誣陷王任重是“保守組織”的“后臺”。事后,又在中央文革小組開會批判王任重,并突然宣布要王任重回湖北去,要把他趕出“中央文革”。后來,江青還唆使北京五大紅衛兵頭子之一的蒯大富派人去湖北揪斗王任重。
本就患病的王任重,在內外夾擊的情況下,身體和精神每況愈下。陶鑄見狀,便給毛主席寫報告,建議王任重辭去“文革小組”副組長的職務,回中南局工作,首先是治病。毛主席同意王任重辭職,并建議在他離開前由政治局和文革小組開個聯席會,給他提提意見。
沒想到,“文革小組”的一伙在批了王任重幾句之后,就把矛頭轉向了陶鑄,說陶鑄是王任重的后臺,是保皇派。這是“隔山打牛”的做法。
聽說王任重離開文革小組去了廣州,武漢的造反派們專門組織了一個“武漢廣州專揪王任重造反團”,結果,在廣州中南局辦公地未能揪到王任重,就把中南局的李一清書記抓為人質,12月31日,帶到北京,要求陶鑄接見。因為在此之前,王任重已經被陶鑄秘密地安排在廣州一個隱蔽的地方養病。他們不清楚,所以沒找到人。于是,氣急敗壞地來北京,要找陶鑄“算賬”。到京后,他們通過《紅旗》雜志社找到關鋒,又與江青取得了聯系。為了刁難陶鑄,江青等人就挑撥說,“王任重是中南局第二書記,長期協助陶鑄(第一書記)主持全面工作,他們就是一伙的”,還說陶鑄“死保王任重”。于是,武漢造反隊便聯合部分湖南學生兵,在國務院小禮堂,將陶鑄整整圍攻了6個小時。
江青等人還借著“武漢赴廣州專揪王任重造反團”的力量攻擊陶鑄,挑撥說:“王任重的后臺是陶鑄!你們先不要去廣州,先在北京揪陶鑄!他是你們中南地區最大的走資派!”從而掀起了打倒陶鑄的一陣陣惡浪,最終把陶鑄他們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給拔掉了。江青等人還借著“武漢赴廣州專揪王任重造反團”的力量攻擊陶鑄,挑撥說:“王任重的后臺是陶鑄!你們先不要去廣州,先在北京揪陶鑄!他是你們中南地區最大的走資派!”從而掀起了打倒陶鑄的一陣陣惡浪,最終把陶鑄他們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給拔掉了。江青等人還借著“武漢赴廣州專揪王任重造反團”的力量攻擊陶鑄,挑撥說:“王任重的后臺是陶鑄!你們先不要去廣州,先在北京揪陶鑄!他是你們中南地區最大的走資派!”從而掀起了打倒陶鑄的一陣陣惡浪,最終把陶鑄他們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給拔掉了。江青等人還借著“武漢赴廣州專揪王任重造反團”的力量攻擊陶鑄,挑撥說:“王任重的后臺是陶鑄!你們先不要去廣州,先在北京揪陶鑄!他是你們中南地區最大的走資派!”從而掀起了打倒陶鑄的一陣陣惡浪,最終把陶鑄他們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給拔掉了。
失去了保護屏障,王任重自然無法藏身了。1967年1月,武漢地區的造反派組織將王任重“揪回”武漢進行批斗,并對其進行嚴重的迫害。
王任重被“打倒”后,先被關押在秦城監獄,一關就是八年,直至1975年才恢復了自由。接著被送到陜西武功林科所勞動改造,環境有所改善。1978年恢復工作。王任重復出之后,先后擔任了副總理、中宣部長、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3月16日病逝,享年75歲。王任重被“打倒”后,先被關押在秦城監獄,一關就是八年,直至1975年才恢復了自由。接著被送到陜西武功林科所勞動改造,環境有所改善。1978年恢復工作。王任重復出之后,先后擔任了副總理、中宣部長、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3月16日病逝,享年75歲。王任重被“打倒”后,先被關押在秦城監獄,一關就是八年,直至1975年才恢復了自由。接著被送到陜西武功林科所勞動改造,環境有所改善。1978年恢復工作。王任重復出之后,先后擔任了副總理、中宣部長、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3月16日病逝,享年75歲。王任重被“打倒”后,先被關押在秦城監獄,一關就是八年,直至1975年才恢復了自由。接著被送到陜西武功林科所勞動改造,環境有所改善。1978年恢復工作。王任重復出之后,先后擔任了副總理、中宣部長、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3月16日病逝,享年75歲。
在世時,他也曾檢討自己做過的讓自己痛悔余生的一件事情。就是1966年4月他當政湖北時,批準把黨的一大召集人和黨的創始人之一、毛主席的好友、時任武漢大學校長的李達,作為反動學術權威、武大“三家村”分子進行批斗,使其在當年8月蒙冤而死。先前批斗打倒他人,跟著自己反被批斗打倒。這類事情,在那個年代屢見不鮮。
王任重和陶鑄一家有著深厚情誼,始于革命時期,加深于60年代。陶鑄生前因為保護王任重而受到了指責和批斗。得知陶鑄去世的消息,王任重心里十分悲痛。自身情形好轉后,也給了陶鑄夫人曾志和女兒不少關懷。得知王任重病逝消息后,曾志立即帶著女兒趕到醫院,與王任重的遺體告別。在現場,難忍悲痛,失聲痛哭。真的是“患難見真情”。王任重和陶鑄一家有著深厚情誼,始于革命時期,加深于60年代。陶鑄生前因為保護王任重而受到了指責和批斗。得知陶鑄去世的消息,王任重心里十分悲痛。自身情形好轉后,也給了陶鑄夫人曾志和女兒不少關懷。得知王任重病逝消息后,曾志立即帶著女兒趕到醫院,與王任重的遺體告別。在現場,難忍悲痛,失聲痛哭。真的是“患難見真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